昨天花了一個多小時就翻完了這本書,總覺得有點不對勁,也說不出有什麼不對勁,今天回頭想想,既然看過了,不能什麼都沒吸收跑了吧,於是今天再翻開看看,抓幾個打動自己的地方寫寫。
第一部分雜談
1.新媒體寫作,選題是第一步
選題最好是結合最近的一些熱點事件來進行剖析,大家才願意去看。
個人感想:就好像今年異軍突起的九邊和盧克文,九邊是寫印度出圈的,而盧克文就有點不太專一,反正每個國家都插一腳的感覺,哈哈。反正他們能紅,都是因為緊扣熱點寫作而出名的。
2.寫作需要不斷打磨和修改。
海明威說:「任何一篇初稿都是臭狗屎。」這個在很多教人寫作的書籍都有提到過,任何一個知名作家的作品都是經過多次修改後才出來的。
個人感想:雖然今年我只是寫了幾十篇小日記,累計字數只有兩三萬的樣子。但是每一篇我發表之前都是不滿意的,起碼經歷過好幾次修改才發出來的。
3.講究文章發表時間。
根據你的目標讀者來選擇文章的發表時間,比如可以根據自己後臺數據分析,什麼時候看你的文章的人多,就選擇那段時間發送便可。
個人感想:其實都可以看得到,比如教人學英語方面的作者都是選擇早上7點左右發送,講社會時事作者一般選擇晚上七八點發送,因為學英語的人都是早上就開始的,而上班一族的人晚上才有空。
不過我覺得現在能快速漲粉的人,都會發三種,一種是語音(開車的時候聽),一種是視頻(不愛看書的人),還有一種是文章(不喜歡浪費時間的人),可以滿足不同人的需求。
4.文章就是商品,你得了解你的讀者。
你得知道你的讀者是什麼樣的人,他們有什麼煩惱,有什麼痛苦,你能解決他們什麼問題?所以你的文章定位要清楚,要給客戶帶來價值,他們才願意看,幫你轉發等等。
第二部分如何吸引讀者
1.用選題吸引讀者
利用書籍《影響力》六大法則「互惠,承諾一致,權威,社會認同,偏好和稀缺」吸引讀者。
稀缺:比如熱點事件剛出來,就立刻發出深度好文,領先同行幾個小時。
權威:比如娛樂類的加入明星名字,網際網路的加網際網路大佬名字
2.用標題吸引讀者
有四個小技巧「對我有關,對我有用,挑動情緒,替我說話」
與我有關:比如《30歲之前學什麼,才能避免40歲失業》,那30歲內的年輕人會覺得這篇文章和我有關,對我有用,自然會提高點擊率。比如《如何假裝成一個好媽媽》,會吸引到媽媽那個群體的關注。
對我有用:比如《拜訪擁有5億粉絲的21位自媒體大佬後,我得出的22條結論》和《這樣子說話,可以減少95%的溝通問題》
挑動情緒:比如《梵谷為什麼要自殺》
替我說話:比如當時前段時間為四川成都大學毛洪濤事件發聲的自媒體。
把讀者吸引過來之後,就得開始用第一段話吸引作者,《影響力》六大原則非常適用。
第三部分:如何打動讀者
1.像和朋友聊天一樣寫作,和讀者站在一起
文章儘量用我們而不是用我
2.如何用故事手法吸引讀者
耐克套路:起點低,過程苦,效果好。
一個人掉進坑裡,然後又從坑裡爬出來的過程。
第一,平靜:一開始主人公過著平常的生活。
第二,焦慮:開始到處找前輩的經驗。
第三,轉折:觸底反彈,試錯找到方向。
第四,奮鬥:努力學習提升自己。
第五,逆襲:厚積薄發,做出成績。
3.用不同的方式打動讀者
同情:比如乞丐文案「無家可歸,幫幫我」改為「你要是餓了會怎麼樣」
痛苦:比如「世間所有的內向,都是聊錯了對象」
恐懼:比如「怕上火,喝王老吉」
用金句:比如「不是看到希望才堅持,而是堅持了才看到希望」。每個自媒體作者都應該有自己的素材庫,金句庫。這些可以來自熱門評論,書籍,名人名句等等。
這本書讀完第二遍是為了提取對自己有用的知識,讀完之後,覺得可取的部分也不是很多,但是能有點用就好了。
可能作者寫作經驗也只有兩三年,所以很多事情也沒能說太清楚。這本書可能更多是涉嫌推廣個人IP以及推廣他那幾個機構和朋友的付費課程吧,雞湯滿滿,實用性還是不夠大。
寫作最終還是要靠多讀多寫,畢竟成功從來都沒有捷徑可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