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01-30 18:02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湃客
上海老底子
歷史的沉積給上海這個城市留下許多的滄桑,而同時她又是一個繁華的所在。
你印象中的上海是怎樣的呢?
究竟哪些才是具有代表性的老上海文化?
真正的老上海人的生活又是怎樣的?
上海的「文藝味」生活在上海,很難不被薰陶出一些講究來。上海的精緻——老式洋房,簡約玻璃窗,考究的鑄鐵小陽臺,自然垂吊的盆栽花。
正如無數電影中表現過,精緻的上海女人多數會著一身合體的真絲旗袍,執一把小巧的絹面女扇,坐在小陽臺看街景、看弄堂的閒情雅志。那些年女子的「文藝味」並不全是你儂我儂的愛情小說,更有不願依附於他人的獨立精神。
名副其實的「造星工廠」上海依舊是無數人追尋明星夢的地方。這裡是中國近代電影工業的起源,有影后胡蝶、名伶阮玲玉、金嗓子周璇、影視紅星上官雲珠、王人美、黎莉莉等人的風華至今仍被許多電影愛好者追逐著。
1聽著《夜上海》、《花樣年華》、《南屏晚鐘》《漁光曲》、《馬路天使》,等人們耳熟能詳的老上海經典歌曲。看著黑膠唱片、點唱機等,都能追憶起老上海紅星的身影。
2紅瓦屋頂、清水磚牆、老虎窗、過街樓……這些具有歲月痕跡的石庫門元素,是老上海人抹不去的兒時記憶。
3裡弄最常見的就是掛滿了萬國旗。不管你是大家閨秀還是小家碧玉,只要想出弄堂,都有可能在淋水的男人褲頭下邊經過。
漫步在裡弄,仿佛時光倒流,置身於二十世紀三、四十年代的老上海。當遊客一步跨進「每家每戶」,隨處可見的老物件、老擺設、老廣告…
弄堂作為上海的「土特產」,記載了上海的歷史和風俗,反映了上海人的生活方式和文化傳統。領略上海的弄堂風情,如同翻閱這座大都市的歷史,有助於我們探究海派文化的精神內涵。雖然這幾年隨著舊城改造步伐的加快,許多弄堂都被一座座漂亮的商務樓和住宅樓取代,但是弄堂作為一種歷史、一種文化,將會永遠地留在上海人的記憶深處。
買上一朵黃角蘭、坐上一輛黃包車、體驗一把擦皮鞋,聽上一曲爵士樂、看上一段滑稽戲,穿梭於老上海的石庫門中,就是老上海人悠閒愜意的時光。
4老城隍廟牌奶油冰糖五香豆、豫園梨膏糖、大白兔奶糖、麥乳精、樂口福、老上海巧克力、老上海棒冰等零食都是上海小囡兒時的最愛!
5繁華緊接著逼仄,一面是高樓大廈雲集、商業商務繁榮,一面是舊房密集,居住環境的天壤之別成為大城市中心城區「二元結構」的現實存在。
總的來說,阿拉覺得上海是座海納百川、追求卓越、開明睿智、大氣謙和的城市,上海的發展,帶著深深的文化符號與文化痕跡,留給了我們關於上海的文化印象。
來源:上海樂分享
原標題:《【魔都絮語】戒不掉的文藝和風情》
閱讀原文
關鍵詞 >> 上海
特別聲明
本文為澎湃號作者或機構在澎湃新聞上傳並發布,僅代表該作者或機構觀點,不代表澎湃新聞的觀點或立場,澎湃新聞僅提供信息發布平臺。申請澎湃號請用電腦訪問http://renzheng.thepaper.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