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提示
創新是國家興旺發達的不竭動力。張榜比拼、揭榜掛帥、守正創新、精業篤行,貴州科技領域千帆競發、百舸爭流、勢如破竹。9月3日,一年一度的貴州省科學技術獎勵大會召開。根據《貴州省科學技術獎勵辦法》,省科學技術獎勵評審委員會評審出5大獎項、111項獎勵,在「十三五」收官之年,脫貧攻堅即將取得決定性勝利的前夕,這不僅僅是一場科研工作者的表彰大會,更是對「十三五」貴州科技創新規劃的成果總結,也是對「十四五」規劃的展望。
高大上 關鍵技術引領經濟發展
獲省科技進步一等獎的FAST臺址開挖系統關鍵技術應用及推廣,由貴州正業工程技術投資有限公司牽頭,中國科學院國家天文臺、清華大學、中國地質環境監測院和中國科學院遙感與數字地球研究所組成的科研技術團隊共同承擔,歷時 7 年採用多維度信息集成BIM技術、開挖中心優選技術、巖溶窪地排水防衝刷技術、地質災害綜合治理技術及生態保護技術等綜合技術措施,攻克了 FAST 開挖系統三大關鍵技術難題,形成多項創新性成果。該綜合技術措施在喀斯特山區20項工程中得到推廣應用,產生經濟效益合計 67.72 億元,其中直接經濟效益11.51億元。
建設中的FAST臺址開挖系統
FAST上部結構建設完成
「獲省科技進步二等獎的貴州省國土資源雲精準扶貧作戰圖管理系統,就是精準扶貧的活地圖。」省第三測繪院葉瑋說。在省第三測繪院工作人員演示下,通過放大三維圖像,能清晰地看到縣、鄉、村每一戶的基本情況。「家裡幾口人」「人均幾畝地」「地裡幾頭牛」,結合房屋照片三維圖像,一目了然的數據清晰呈現,為精準施策提供強有力的依據,簡直就是一張「活地圖」,一本扶貧的「活帳本」,既可宏觀布局又可微觀調査,真正實現了「一鍵通」。
獲省科技進步一等獎的「貴州特色地產藥材及其製劑的研究開發與創新應用」,通過貴州醫科大學與貴州維康、益佰、拜特等公司的產學研合作,創新構建了基於民族藥整體觀的「血清藥物化學-藥動學-藥效學-代謝組學」研究模式及「體內 ADME 過程分析-色譜/質譜指紋圖譜在線表徵」的民族藥複雜體系效應物質和質量控制評價體系,科學闡明了白及、羊耳菊、天麻等貴州特色藥材的功效物質基礎內涵,研製開發了5個具有自主智慧財產權的中藥民族藥新藥;完成了骨康膠囊、全天麻膠囊等名優品種技術提升和深度開發;發表論文175篇(SCI論文17篇,中文核心154篇),他引次數達1317次,授權發明專利12項;建立了「中藥民族藥材藥效物質基礎-作用機制-體內過程-質量控制到製劑開發應用」產業關鍵環節技術體系,打造了我省特色中藥民族藥資源優勢利用的產業鏈。累計實現經濟效益20.18億元,利稅 5.39億元。
細數成果不難發現,此次科技獎勵,50%的獎勵項目出自大扶貧、大生態、大數據和十大千億級工業產業領域,重點解決了產業發展「卡脖子」問題,創新成果助力產業轉型升級,彰顯了科技聚焦主戰場的先鋒作用。
接地氣 民生技術增強百姓「三感」
科技發展的覆蓋面從來不僅僅局限於高大上的技術。民生,群眾的安全感、獲得感、幸福感,更是科技發展的聚焦點。此次科技獎勵中,不乏貼合百姓生活的普惠性技術,助力貴州打好脫貧攻堅這場硬仗。
威寧縣蕎麥收穫場景
貴大陳卓教授團隊在示範基地
獲省科學技術進步一等獎的特色杜鵑種質資源培育關鍵技術創新與應用,嘗試通過利用不同的現代生物技術方法來延長百裡杜鵑景區高山杜鵑的觀花期,通過4年反覆對比試驗,延長了10天的觀花期,幅射帶動農戶2000 餘戶,當地農民實現新增利潤 5719 萬元,帶動當地旅遊產業新增利潤 22159.5 萬元。
在獎勵大會召開的前一天,獲省科技進步二等獎的特耐抽薹大白菜新品種選育及應用項目團隊都還在威寧繼續著白菜選種工作,項目所獲的4個特耐抽薹新品種,對保障3至5月大白菜淡季市場供應,促進農業增效農民增收及大白菜產業的提質增效,在黔南、畢節、貴陽、安順、遵義、黔東南、黔西南、銅仁等市(州)以及省外重慶、湖北、寧夏等地示範推廣應用,14年累計示範推廣春季大白菜117.73萬畝,總產量達630.56萬噸,新增純收益61.62億元,年經濟效益4.4億元,近3年經濟效益達13.43億元。
還有山地芒果新品種鑑選及配套栽培技術集成與應用、油菜種質創製與油研50選育及應用等36項面向人民生命健康和生態環境建設的科技創新成果對「科技讓生活更美好」做出了詮釋。
展未來 創新之花開遍黔山貴水
數來路,自2001年起,我省連續18年開展全省科學技術獎勵工作,連續多年重獎科技英雄,在全社會形成尊重科學、激勵創新的濃厚氛圍,激勵著廣大科技工作者不辱使命、不負重託,以奮進豪情砥礪創新,產出了大批科技成果。伴隨著省科技廳人才榜單、「十年百企千億」獨角獸培育計劃、科技創新券、企業孵化器等措施的出臺實施,為我省科創人才、高新企業培育提供了優越的生長土壤,創新企業和創新人才頻湧現。俗稱的「科八條」、貴州省科技成果轉化股權投資管理暫行辦法等制度的改革解除了我省科研工作者的「束縛」,將這股科創之風越吹越烈。此次獲獎單位中,本土科學家的突破,周少奇、陳肖虎等一批有能力承擔國家重大科研項目的本土領軍人才和團隊不斷湧現;77家企業「榜上有名」,其中,28家企業作為第一完成單位獲獎,在技術發明獎、科技進步獎獲獎單位中,企業佔比達到38.5%,企業技術創新主體地位日益顯現。獲獎人員中,45歲以下的佔到59.6%,顯示出中青年科技人員已成為科技創新的主力軍。
看今朝,科技發展正當時,一批批優秀的科技平臺和科技成果展現在我們眼前:貴陽國家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國家複合改性聚合物材料工程技術研究中心、多個本土省部共建國家重點實驗室獲立項建設,國家科學大工程——大射電天文望遠鏡工程碩果纍纍,實現了國家在貴州省布局科學大工程零的突破;科技創新促進了貴州省煙、酒、茶、中藥、特色食品成為全國性、區域性知名品牌;國家苗藥中心、工程技術中心加快步伐建設;實施植物萃取、智能網聯汽車等科技重大專項,推動12個農業特色產業和十大千億級工業產業的高端化綠色化集約化; 大數據、人工智慧與農業深度融合......全省科技創新工作實現了眾多零的突破,在全國創新驅動發展大潮中書寫了貴州篇章。
展未來,創新之路愈走愈寬。「十四五」期間涉及基礎能源、裝備製造等行業的新一輪的技術革命將改變著貴州的方方面面、科技支撐將更加貼近我們的尋常生活。在這更為寬鬆的創新環境下,創新之花將開遍黔山貴水,成為一道亮麗的風景。
貴州日報當代融媒體記者 周靜 段超木
編輯 彭耀永
編審 周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