屋漏偏逢連夜雨!川普還沒正式卸任,伊萬卡和梅拉尼婭就被調查了。
距離美國大選投票日已經過去了一個月時間,這部充滿懸念與變數的"大型懸疑連續劇",終究還是以"拜登獲勝"迎來了大結局。如今,只要得到國會的"認證",拜登便可在明年1月20日,正式入主白宮了。
但令川普沒有料到的是,自己還沒認輸、總統任期還沒結束,總統的"光環"就開始黯淡了。並且,外界預料中的"清算"時刻,似乎也比想像中來得更快了。
當地時間1日,川普大女兒伊萬卡、"第一夫人"梅拉尼婭便因為川普團隊"涉嫌濫用就職資金",被華盛頓總檢察長辦公室傳喚了。
原來,在川普4年前贏得大選後,曾在華盛頓川普酒店舉行就職典禮,而後被指控支付了"嚴重過高的費用"。今年1月,華盛頓總檢察長辦公室便就此事,起訴了川普總統就職委員會,如今傳喚伊萬卡和梅拉尼婭,就是獲取他們二人的證詞。
簡單來說,川普4年前舉辦就職典禮時,不僅用了自家酒店,還支付了嚴重過高的費用。說好聽點,川普是在照顧自家生意;說難聽點,就是涉嫌"公物私用"。
因此,伊萬卡和梅拉尼婭這回被傳喚一事,可大可小,就看華盛頓檢方願不願意繼續深挖和較真了。
值得一提的是,這已經不是川普的家人第一次被調查了。11月20日,美國紐約州法院便向伊萬卡發出了一張傳票,要調查她從川普集團獲取"諮詢費"一事。
也就是說,年紀尚小的伊萬卡給她老爸的公司提供了"諮詢服務",而且還獲得了一筆數額不小的"諮詢費",一聽就知道不簡單。並且,這還只是川普家族"稅務糾紛"的一部分,更多的"不尋常"還在後頭。
更要注意,就在伊萬卡、梅拉尼婭被傳喚當天,也就是1日,美國司法部還對白宮發起了一項調查,原因是一些不法分子準備向白宮提供資金,換取川普的"赦免"。
儘管,川普本人第一時間斥責了"赦免調查"是假消息,但該信息的最初來源是華盛頓地方法院的法庭記錄。所以,此事到底是不是川普口中的"無中生有",估計還得兩說。
此外,平心而論,在川普入主白宮的4年裡,確實裡裡外外"得罪"了不少人。以致於,在拜登宣布自己獲勝後,英法德加等國領導人會第一時間發文祝賀。並且,民主黨內部,已經開始有議員呼籲,在拜登上臺後對川普展開調查。
有意思的是,對於民主黨議員的呼聲,拜登似乎並不反對,先是表示"不排除起訴川普政府";而後又是聲稱"不會指示司法部調查川普,但州一級別的調查,他無法幹涉"。
很顯然,從拜登"模稜兩可"的表態來看,川普一家究竟能否"全身而退",目前還是一個未知數。因此,已經嗅到"危險信號"的川普,不得不提前給自己和家人安排"後路"。
日前,川普便告訴身邊人,由於擔心拜登的司法官員會針對伊萬卡、小唐納德與庫什納等人,所以在考慮是否要提前"赦免"自己的家人。
畢竟,目前川普最器重的大女兒伊萬卡都接連2次被調查了,當初因"通俄門"時間被針對的大兒子小唐納德,估計也很有可能遭到民主黨人的"報復"。
再加上,川普一家本就面臨嚴峻的"稅務糾紛",一旦失去總統身份的"庇護",有很大機率會被拜登政府"清算"。更何況,即便拜登不出手,希拉蕊、佩洛西這些民主黨人估計也不會善罷甘休。
所以,結合種種因素來看,川普如今很有必要、很有可能會"赦免"與自己相關的人員。畢竟,川普上個月,已經赦免因"通俄門"調查而辭職的前國家安全助理弗林,接下來勢必會赦免更多人員。
最後,還是談幾個粗淺的觀點吧。
第一,大選的落幕,並不意味著川普與拜登、民主黨的"爭鬥和恩怨"會告一段落。
除了川普與民主黨人本就存在的"新仇舊怨"之外,川普有意參加2024年大選,也是促使民主黨人向其發難的重要因素之一。
畢竟,如今已78歲的拜登,在當完4年總統後,基本上不會尋求下一個任期了。到時候,民主黨又有誰來和川普爭奪總統寶座呢?
至少,從今年的民主黨參選陣營來看,似乎並沒有誰是川普的對手。就連此次獲勝的拜登,如果沒有疫情與混亂的影響,以及歐巴馬、希拉蕊的幫助,並不見得能打敗川普。
要知道,在今年的搖擺州中,川普和拜登的得票率差距並不大。所以,不論是出於黨派糾紛,還是為下屆大選布局,民主黨人都很有可能向川普發難。
第二,正如川普打算"赦免"家人一樣,在所剩無幾的任期中,川普將盡一切可能,為自己和家人謀求"全身而退"的機會,同時給拜登製造麻煩,迫使民主黨人不得不"投鼠忌器",放棄"清算"的念頭。
就拿前幾天伊朗核科學家遇害一事來說,雖然沒有確鑿證據表明是誰幹的,但必然與美國、以色列難脫干係。
更何況,川普的大女婿庫什納,如今就在訪問中東,沒準又在給拜登製造什麼"爛攤子"呢。
所以,本就劍拔弩張的美伊關係,很可能會再度升級。與此同時,拜登上臺後,應對美伊關係的難度也大大增加了。
如今,明知道自己即將成為總統的拜登,只能眼睜睜看著川普"四處搗蛋"卻無能為力,估計心裡也挺不痛快的。
第三,對於還是總統的川普來說,能打的"牌"絕不僅僅是美伊關係,還有美俄、美歐,以及白宮在亞太地區的戰略布局。
沒有人知道,在接下來的2個月時間裡,川普會搞出什麼新動作。
不得不說,這場充滿"紛擾"的美國大選,不僅讓美國民眾感受到了疲憊,就連世界人民都開始深有體會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