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最怕的,除了死亡,大概就是等待了吧。
沒有幾個人能在漫長的等待中堅持下來,哪怕只是點餐時得排隊,紅燈時的等待,也會讓人心煩意亂脾氣暴躁。
然而,這世上有的是能讓人無懼死亡和等待的事。
人就是這樣一種存在,一個在日常的生活中什麼都怕麻煩的人,卻也會因為某個人某件事而改變,即使是從前打死都不願意做的事,也甘願去做。
那個在幾十秒的等待中暴跳如雷的男人,和在產房門口踱步數小時的男人,都是一個人;那個在廁所排隊隊伍裡連聲哀嘆的女人,和在學校門口早早張望到放學女人也是一個人。
是的,暴躁不耐煩的是我們,心甘情願苦苦守候的也是我們。
這就是人類,會有各種缺點和私慾,但是遇到自己一生最珍視的東西時,縱使是刀山火海也在所不辭,就算是億萬年的等待也無怨無悔。
痛苦的等待是那種沒有希望、看不到盡頭的。只有對所等之人、所願之事充滿渴望和期盼時,等待才是美好的。
動物只要有食物和水就可以活下去,人類也是動物,但是人的生存必需,除了食物還有感情和信念。
一個沒有信念、不相信感情的人,連動物都不如,只是一具行屍走肉罷了。
當你走在一條延伸向未知的漫長道路,內心懷有期盼是很重要的。
前路未知,人對未知總是有天然的恐懼,如果從一開始就不知道自己想要什麼、將要去向何方,那麼前進將是一件艱難的事,眺望遠方時心中也只會有惶恐。
你不知道前方是否有人在等著你,那個人又是否願意陪伴你走完剩下的路程,這時你只會感到無盡的空虛與孤獨,仿佛被全世界遺棄。
但倘若你從出發之時就已明晰目標,知道自己的所想所求,也知道在前路的某一個拐角,會與那個心心念念之人相遇,那麼前行的旅途就會是幸福的,每一個等待黎明的夜晚都是甜蜜的。
黑暗與未知是人從遠祖時期就害怕恐懼的,如今也是這樣,只不過原始時,未開化的腦袋只能裝下吃、睡和恐懼。
而現在,生理的需求不過是最基礎的,精神上的需求才是第一位。
精神的需求,說起來似乎虛無縹緲,無法捉摸,似乎根本抓不住、握不牢。
然而事實是,滿足這種需求其實很簡單,一本書,一幅畫,一枝花,一棵樹……都可以讓人在靈魂上獲得滿足。
在所有這些需求中,一個人對另一個人的嚮往大概是熱烈的需求了,也即是愛情。
全人類在愛情上大概都是共通的,與心愛之人的相遇也許是世界上最美好的事情了吧。
為了這樣一場相遇,很多人願意等待一生。
得聞前路有你,雖風雨兼程,不覺辛苦,縱餐風露宿,不覺苦楚。
一個人渴望著另一個人,時間與空間都不是阻礙。哪怕難以相見,只要能用自己的全力去靠近,也就足夠了。
吹著你吹過的風,這是否也算一種相擁?踏過你走過的路,這是否也算一種相逢?前路也許還有許多坎坷,但相遇那天,一切辛苦都會變成值得的。
人的成熟,大概就是從學會等待開始的。
在靜下心來為一個人痴心守候的那一刻,你就不再是過去的你了,從前的懦弱與懵懂,都會在時間的衝刷下消失殆盡,只留一顆晶瑩剔透的赤忱之心。
有人說,一生的等待是一種不幸,認為這是消耗生命浪費青春,那是因為他們不曾經歷。
所以,只能站在主觀的角度來描述他人的感受,其實真正甘願等待的人是幸福的,因為懷著強烈明確的渴望,他們一生都不會迷失方向。
不在乎別人怎樣去描述這一場苦等,只要自己覺得心甘情願就好了,哪怕變成風雨中守候的石頭,也要站成最動人的姿態,只為你來的那一天,能一眼看見。
漫長的時光裡,人的生命不過是萬千流光中微不足道的一點,眨眼就會消失。
能在這樣微渺的生命裡守候一場真愛,遇見對的人,是一種幸運。
有人活一輩子都沒能看清生命的意義,那麼就算他每一天都過得瀟灑不重樣又如何?
能夠在某一天與心中之人相遇,即使幾十年活成一天也沒關係,至少幸福與安寧一直都長存於心。
真的,只要能相遇,只要最後是你想要的那個人,等多久都沒關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