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源:人民視覺
在疫情之前,「雲」其實已經在社交平臺火了一波,嚮往貓狗雙全生活的網友們,奈何現實條件限制,在網上「吸貓」、「擼狗」,看一些網紅貓咪、狗狗的視頻圖片,開始了「雲養貓」、「雲養狗」的生活,更有甚者,看著寶寶視頻,開始了「雲養娃」。
一條網線牽起了千千萬萬的人們,有時也牽起了人們的喜怒哀樂。不少優秀的網絡內容創作者們,帶給了網友原本生活中無法觸及的東西,再加上疫情自虐,拒絕了人們出門,使得「雲生活」更加融入生活。
圖源:視覺中國
一如國內,疫情肆虐期間各店鋪關張,日本也是如此。不少人們有理髮需求,只得買個推子、剪刀自力更生,或者求助家人。但畢竟非專業人士,有對自己的手藝沒有信心,隔著網絡的Tony老師站出來了,視頻連線,為大家知道如何理髮,也就開始了所謂的理髮師「雲理髮」。宅在家裡的大家,手藝真是新學了不少。
圖源:視覺中國
其實,各種「雲生活」,名字聽起來美妙,卻總帶著疏離感,事實也如此。人們對於寵物、社交的渴望促使了雲生活的誕生,所謂萬物皆可雲。然而切斷網線,回歸現實,身邊依然空無一物,內心反而更顯落寞。
曾經和朋友有過一次「雲約飯」,打開視頻,兩個人交流著自己的食物,分享著口味,當時覺得十分有趣,掛完視頻,獨自去洗碗,不甚寂寥。想來,結結實實陪在身邊的朋友,更能滿足內心的情感。
圖源:網絡
情感需求也是人類重要需求之一,人們所寄託的雲生活未必不好,只是不夠真切。「雲旅遊」、「雲閱讀」,未必我們不能從中收穫些什麼,只是,透過這些我們應該看清自己內心真切的需求,以自己的努力滿足這些需求,而不在是寄託於網絡的另一端。
願所愛在眼前,所有的念念不忘都有迴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