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代人們的生活習慣和職業方式改變,越來越來的人患上了難以啟齒的肛腸疾病—痔瘡。這種疾病的發生大多是因為不良的生活習慣引起,也有少數由於先天肛門靜脈壁發育不良而不能耐受壓力的原因。因為人們長期站立或長時間伏案工作,又或有著不良的排便習慣,比如上廁所時閱讀報紙、玩手機,在無形之中增加的排便時間,腹腔壓力作用於直腸靜脈叢,使得血液運行不暢,而導致靜脈擴張、曲張,從而形成痔。
痔瘡是個十分痛苦又尷尬不方便的疾病,常見的治療方式是早期通過外用藥物,塞肛,挑刺的方法,晚期或者腫物較大的時候採用手術治療,在治療後恢復的幾天痛苦異常,甚至因為很多人因為排便疼痛,下意識不願意排便,造成大便秘結的情況。平常痔瘡的發作常常會有疼痛、便血、肛門瘙癢、黏液分泌、腫物脫出等等。
中醫治療或許也有很多人知道,但是中醫針灸輔助治療痔瘡,可能大多數就不太了解。其實傳統醫學早在一千多年前就有針灸治療痔疾病的文獻記載,現在很多的穴位治療仍有明顯的功效。晉代皇甫謐所著《針灸甲乙經》記載「痔痛攢竹主之 」攢竹位於面部,當眉頭凹陷中,眶上切跡處,屬於足太陽膀胱經。
唐代孫思邈《備急千金要方》載「下血不止及腸風髒毒灸命門」,同時《古今醫統》也有相關的記載「五種痔瘻灸命門七壯,再脊中與臍相對」。這樣說明了一個現象,通過艾灸治療痔瘡,不是只有對準肛門才會有療效,選擇命門穴位,也會有明顯的療效,曾有病人灸命門之穴和雙腎區,三次後排便時血跡明顯減少。命門位於第二腰椎棘突下,直刺0.5-1寸,除有益於痔瘡外,還能夠治療虛損腰痛,遺尿,洩瀉等,有固本培元、強健腰膝的功能。
《千金翼方》記載「五痔,刺長強三分」,同時《類經圖翼》有相同的記載「五痔便血灸長強」。長強這個穴位治療痔瘡可能我們比較容易理解,因為長強位於督脈,當尾骨端與肛門連線的中點,針刺時緊靠尾骨前面斜刺0.5-1寸。如果才有灸法時,艾炷灸3-7壯,或者艾條灸5-15分鐘。它的主要功效痔瘡、痢疾、精神分裂症和前列腺炎等等。
另外還有許多的常用取穴,例如針刺承山穴、白環俞等有鎮痛消炎止血的功效。承山穴為足太陽膀胱經上的中藥腧穴之一,位於小腿腓腸肌肌腹下的尖角凹陷處,主要功效除小腿轉筋之外,便秘、脫肛、痔瘡等效果甚佳。同時白環俞同屬於足太陽膀胱經,位於骶區,橫平第四骶後孔,骶正中嵴旁開1.5寸,當我們直刺1-1.5寸時,可治療痔瘡、遺尿、遺精、月經不調、帶下、疝氣、腰骶痛等疾病。早期痔瘡通過以上針刺輔助治療,加上糾正生活方式和改善飲食習慣,中醫針灸治療痔瘡疾病有著良好的效果。
當人們患上痔瘡以後,會又尷尬又難受,但是很多人都想既不打針也不吃藥,那就只能靠針灸了,而這些穴位剛好派上了用場。而且這些穴位用來調理痔瘡,都有上千年的歷史,可謂是「道經千載更光輝」啊!
【本文由「金蘭中醫學社」新媒體原創出品,圖片來源於網絡。作者徐長青,未經授權,請勿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