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彩創作中銅版紙材料實驗的體悟
作者:張藝 論文指導:陸麗娟 課程指導:李嘉林
水彩畫傳入中國百年之餘,中國水彩畫家藉助中國畫水性材質特有的駕馭能力,充分吸收西方水彩繪畫之長處,然後,在創作中融入東方審美情趣。經過幾代水彩藝術家的共同努力與探索,使中國水彩在世界藝術之林中佔有一席之地。
傳統意義上的水彩繪畫,通常是在紙本上運用畫筆調和色彩進行繪畫創作,往往以明亮的色彩,生動趣味的色塊和獨特水味所營造出濃鬱的氛圍,深受大眾喜愛。近現代出現的數碼繪畫藝術,憑藉商業性強和大眾化的特點,吸引了著年輕人的注意力。
而西方現代藝術一直注重材料的探索與實踐,在科學技術的支持下繪畫材料也得到了快速的發展,繪畫材料不斷推陳出新。因此,水彩畫的發展同樣面臨巨大的挑戰。
作為青年水彩畫畫家的我們,如何創作出具有時代特徵並且個性鮮明的水彩繪畫,成為了我們深深思考的現實問題。
早在20世紀90年代,已有許多國人水彩畫家不滿足傳統水彩語言帶來的單一視覺刺激。加之中西方藝術文化活動交流日益頻繁。越來越多的畫家開始在創作中嘗試許多新技法和新材料。他們大膽進行探索和實踐,積極出各個畫種中學習並吸收其長處,漸漸地掌握了新材料在水彩創作中的運用。
水彩畫的表現形式和創新往往以新材料和新媒介為突破口,通過新材料和媒介的嘗試,為水彩創作提供技法基礎和靈感來源。近期本人主要以銅版紙為載體探索繪畫語言,研究銅版紙、混合媒介等在水彩創作中的視覺效果。力求捕捉碰撞出符合藝術規律的水彩語言,傳達出我創作初衷和觀念意圖。
《歲月如歌》系列是我在進行銅版紙材料探索初期時的作品。在進行常規銅版紙施色的探索時,逐漸發現銅版紙與普通的水彩紙差異。由於銅版紙吸水性不強,水色飽和的顏料要等待很久才能幹透。而且顏色非常容易被紙張吸收。經過反覆塗刷、擦洗之後,留下的顏色與紙張結合緊密,能夠繪製出更加精湛的細節,並且具有豐富的層次感。此外,我利用銅版紙的韌性,在紙張上運用粗糙的刷子反複製作肌理效果,搭配透明的水彩顏料罩染畫面,使畫面明度降低。罩染的效果出乎我的意料,棕色顏料隨著紙面流淌,頗有一番靈動飄逸之感。
《歲月如歌系列》
在習慣銅版紙的繪製技巧之後,我決定進行一個大膽的嘗試。即:強化銅版紙的流淌水跡。幹透水跡會在銅版紙上留下不規則的線條。而大範圍的虛實帶來空靈之感。為迎合銅版紙的特性,我創作了作品《踏風》。全開的紙張大小,暴露我水分控制能力不足的問題。在初步上色之後,畫面效果並不樂觀。也僅僅是在我初步預留的空白部分沒有流淌水跡。但水彩的偶然性再一次激發了我的靈感。次日,經過反覆觀察施色、擦洗後,畫面效果逐漸被建立起來。在作品中,我弱化了馬匹的色彩,強化了馬本身具有的曲線美感。作品中並沒有加入特殊的媒介,畫法也比較規矩,著重挖掘銅版紙的水跡效果。
《踏風》
《城》和《生》是我近期的創作的作品。在充分吸收《踏風》的創作經驗之後,一改前作大刀闊斧揮霍水色的畫法。繪製稿圖時,理清了作畫順序,劃分留白區域,水色流淌區域。在製作基底時,嘗試混入索斯、碳粉等顆粒物,以增加色彩密度。後期刻畫細節時,調入阿拉伯樹膠,增強畫面主體的厚重感。在作品《城》中不光有材料帶來的肌理美感,還結合了水色流淌帶來的暢快感。青銅獅子、破碎騎樓建築物虛實的處理手法,強調虛實相生的東方審美,烏鴉的出現,是有意而為之。希望能夠引發反觀當下的思考。作品《城》初次將多種物件組合在畫面中,不規則的留白區域,力求為畫面取得一個放鬆的節奏。
銅版紙創作《城》
銅版紙創作《生》
《生》局部
綜合材料探索實驗
一、銅版紙
銅版紙又稱為塗布印刷紙,在香港地區稱為粉紙。銅版紙抗水性強,伸縮性小,紙面光滑且厚薄均勻。銅版紙塗布於紙面上的為顆粒細膩的白色塗料。正因這層白色塗料基底,銅版紙不需要在水彩顏料中添加水性媒介,即可獲得靈動的水性效果。
銅版紙探索技法局部
二、索斯
索斯是俄羅斯特有的素描材料,主要有黑色、灰色、淺褐、紅棕等顏色。通常應用於素描作品的繪製,也可研製成粉末,調和清水,在素描紙上製作有色基底。索斯顆粒與水混合調和,待幹後會形成如鏽蝕金屬的質感。在表現陳舊牆體時,運用索斯進行綜合表現,可達到意想不到的肌理美感
銅版紙技法探索局部
三、阿拉伯樹膠
阿拉伯樹膠是一種水溶性的增稠劑。性狀無色無毒,通常用於製作基底,或者調和顏料繪製細節。繪製的細節層次豐富,並且易於掌控,可以反覆修改。得益於銅版紙伸縮性小、韌性足的特點,阿拉伯樹膠更能幫助畫家塑造形體。
銅版紙技法探索研究局部
在實驗藝術的氛圍中,畫家們熟練的在水彩繪畫中施展新技法,逐漸形成了具有畫家藝術符合的水彩藝術作品。黃增炎先生水彩靜物的沉穩厚重,坎勒先生玻卡水彩的創新。這不僅僅豐富了水彩繪畫語言,更讓我們從另一個高度重新認識了水彩繪畫。全新的水彩畫語言、表現技法、藝術形式,形成了一個新的藝術名詞,即:綜合技法。綜合技法在藝術圈子中並不是一個新鮮詞,但對傳統水彩畫而已,卻有著更加深刻的意義。當今的水彩繪畫作品,突破了眾人眼中常規的水彩畫概念。水彩畫正以驚人的態勢向著多元化發展。作為新生力量的青年水彩畫家,在為中國水彩注入活力的同時,也必須重視前輩們積極探索所留下的寶貴經驗,將水彩畫提升向一個更高的藝術高度。
更多水彩藝術資訊,請關注桂林當代水彩研究院
請長按左邊的黑白二維碼圖片,即可識別關注「桂林當代水彩研究院」公眾號 微博、QQ空間中,需打開微信搜索「GLSC2841」關注!
編輯:木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