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際網路的快速發展,讓更多的人認識到了一種病——抑鬱症。
不小心患上抑鬱症的人們在痛苦中掙扎,
渴望被愛渴望被理解渴望開心起來。
他們需要被理解,需要被傾聽,需要陪伴,需要重新愛上這個世界。
正常的人,少問一些為什麼吧,
也請不要質疑抑鬱症的人的消極情緒,更不要笑話他們。
抑鬱症的起因多種多樣,壓力、不會發洩情緒、環境的突然改變、生孩子帶孩子等等。
在正常人的眼裡,看起來可能都是些微不足道的事情,卻在他們心中生根發芽長成參天大樹,遮住了陽光,只剩下陰霾。
患上了抑鬱症的人甚至可能因為樹葉突然落下而難過的不能自已。
抑鬱症的他們,其實都是特別認真生活的人,比誰都認真比誰都投入才會對自己失望對世界失望吧。
近些年,隨著抑鬱症越來越被普通大眾認識,一些很棒的創作人嘗試著寫了一些很棒的歌,一方面獻給抑鬱症患者,一方面也能讓普通大眾在理解抑鬱症的路上更容易一些。
說到寫給抑鬱症的歌,那麼我首推的就是陳醫生的《黑擇明》。
它是由C.Y.Kong(江志仁)作曲,林夕填詞,收錄於專輯《What'S Going On...?》中,發行於2006年11月23日。
《黑擇明》的曲是C.Y.Kong為張國榮所做,
那時哥哥尚在人世,後來,悲劇發生,這個曲子一度沒了下文。林夕此前曾給哥哥寫了不少苦情歌,他認為自己有很大責任,深感自責,所以填了這首歌的詞,才有了這一曲《黑擇明》,意思是要在黑暗中選擇光明。另外,《黑擇明》取自日本著名導演黑澤明的諧音,哥哥很喜歡他。
後來,林夕在領取「金針獎」致謝時透露,早前收到陌生人的電郵,對方說聽著他寫給陳奕迅的《黑擇明》,得以伴自己度過抑鬱症,並把自己從自殺邊緣拉回來。
《曾經我也想過一了百了》是中島美嘉演唱的歌曲,由秋田弘填詞、譜曲,收錄於中島美嘉於2013年8月28日發行的單曲《曾經我也想過一了百了》。
這首歌的歌詞普通人聽起來會覺得很奇怪,
都是些碎片畫面,看起來好像沒什麼關聯,
但其實懂的人會明白歌詞裡透露出來的是抑鬱症患者的絕望瞬間。
散掉的鞋帶、飄落的樹葉、鳴叫的海鳥,常人看起來不起眼的東西都可能讓抑鬱症的TA突然情緒低落,甚至落淚。
2008年,中島美嘉患上咽鼓管開放症,聽力嚴重衰退,聽不見聲音影響了她唱歌時的發音,越唱越糟,演唱會變成了車禍現場,聽眾紛紛要求她隱退。
2010年年底她宣布停止音樂活動,但是次年4月她又重新復出。
2013年她收到了秋田弘的這首歌——《曾經我也想過一了百了》。
中島美嘉說:最初收到這首歌時很驚訝,聽到最後卻淚流不止,感覺自己堅硬的心一下子就柔和起來了。這是一首代表了她心聲的曲子,同樣,她也用這首歌感動了無數人,
甚至降低了日本的自殺率,即使她的歌聲不再完美。
2015年中島美嘉選擇以這首歌作為她演唱會的結尾表演曲,舞臺上的她,穿著一聲酒紅色的紗裙,用那不算完美但極具穿透力的嗓音嘶聲力竭地唱著,因為聽不見只能依靠跺腳打拍子,在歌曲間奏的地方跪下觸摸音響找節奏。她唱到:
「想要改變明天 就要先改變今天 我知道啊 我都知道啊 可是……」
那句我知道啊 我知道啊,幾乎是靠嘶吼出來的,可聽的人早已模糊了雙眼。
就如歌曲結束後的字幕所說:「為了描寫濃烈的希望,就必須描寫深層的黑暗,人生亦是如此,希望聽到最後的你,認真地活著。」
是的,曾想過一了百了的人,一定是因為活的太過認真了。
《好想愛這個世界啊》是由裴育作詞,華晨宇作曲並演唱的一首歌曲,發行於2019年12月4日。
如果說《黑擇明》是通過說狠話的方式來叫醒抑鬱症患者,《我也曾想過一了百了》就是從抑鬱症患者的內心細節來讓柔軟他們防備的堅硬外殼的歌。
華晨宇的《好想愛這個世界啊》更溫暖更細膩,更注入了希望,他們渴望的希望。
正如歌詞裡寫到的:「不想離開,當你說還有你在,忽然我開始莫名期待」。
對啊,他們渴望被理解,被需要,被愛,
他們渴望有那麼一個人願意聆聽願意陪伴願意在最難過的時候在身後默默的撐住他啊,再陪他一點點好起來。
越來越包容的社會和普通人,才能給予抑鬱症患者更多的希望和「生」的力量。當然,也還有一些寫給抑鬱症患者的歌也是很不錯的,比如:
2019年8月5日 - 葉禹含治癒版《我真的很不錯》
2018年12月24日 - 大先生關海洋的原創單曲。
寫在最後的話:
抑鬱症其實就是一種人類作為高等生物的常見精神類疾病,我希望的是不管是患者本身還是周遭的家人朋友等都可以正確認識它看待它,只要通過正確的藥物、心理治療,這個疾病是完全可以好起來的,就跟小編本人一樣,最終可以跟朋友喝著酒講著以前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