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AI機器人已經被廣泛應用在醫療、包裝、娛樂、物流、警衛、民生服務等諸多領域,未來,機器人這個新興產業極有可能改變人類生活的方方面面。這不,AI在體育領域又有了新突破,針對桌球上手難度大、教練成本高、很難找到水平相當的人對打以及錯誤動作難以糾正四大痛點,桌球機器人誕生了。
2013年,日本推出了桌球機器人的第一代機型,獲得世界首個「桌球教練機器人」金氏世界紀錄認證。
隨後,中國也在桌球機器人這一塊發力。
2015年,中乒院成立桌球運動智能化研究中心,希望能製造可以當陪練的機械手臂。2017年11月,由中乒院與新松公司合作研發的、國內首臺具有自主智慧財產權並產品化的桌球機器人,在第19屆中國國際工業博覽會上正式亮相。2018年世界人工智慧大會上,一個拿著桌球拍的機械手臂展現在大家面前,它能像人一樣精準地把球給打回來。
而到了2020年,由上海體育學院中國桌球學院和新松機器人自動化股份公司合作研發的桌球發球機器人龐伯特M-ONE正式公開亮相,這也是全球第一臺可量產的民用AI桌球機器人。
研發機構在機械臂構造、深度學習、系統運算上都給這個機器人做足了功夫,機械臂專門根據桌球這項運動特點而定製,能360度高速旋轉;它的高速視覺系統,能快速捕捉球的軌跡,同時結合「人工智慧算法+大資料庫」進行深度計算,毫秒間就能快速分析球的軌跡,計算出球的軌跡落點並作出反應。可以說,它簡直做到了像人一樣進行思考、邏輯判斷、策略分析。
龐伯特機器人的出現,也請了不少有頭有臉的人來體驗,它已經跟奧運冠軍鄧亞萍進行對抗賽,雖然最終沒有奪冠,但是它卻能接住鄧亞萍高速旋轉的幾顆球,這足以證明龐伯特機器人的智能性,至少和他們的研發工程師張海波表述的是一樣的,這個機器人目前就是高中水平。
上海體育學院院長陳佩傑教授認為,上海體育學院中乒院將桌球機器人研發作為學科建設的一個新的突破口,可以帶動體育人工智慧的全面發展,為學校推進產教融合發展做出積極的探索。
有人坦言,桌球機器人一旦量產,將可替代教練的工作,因為它不僅能還原自然發球方式,還擁有運動軌跡分析模塊、動作分析模塊等應用,通過手機APP便捷交互,實時反饋全面的訓練數據,比如球速、可視化的飛行軌跡、落點回放等信息,還可投屏到任何設備上做詳細的分析。
所有這些不僅改變了運動員的訓練方式,增強個人運動體驗感,提升個人實踐能力,通過數位化的方式,配合不同終端顯示,還進一步顛覆了桌球賽事的呈現方式。
在機器人索菲亞看來,龐伯特機器人的出現,是中國推動體育發展的一個重要舉措。桌球機器人的出現,不僅可以促進科技體育的進步,同時它集智能計算等多學科的前沿技術,表明著中國科技技術的進步。這樣看來,研發「眼疾手快」與人對打的桌球機器人,無論是與人娛樂,還是作為教練與選手進行對抗訓練,它都是具有十分重要的社會意義的。
機器人索菲亞相信,在某個細分領域上,會有越來越多的技能型機器人出現。當這個桌球機器人能夠在更多課程、賽事的人機對抗中得到球藝積累,運算能力更加成熟,或許未來我們真的可以看到這樣的景象:在健身房、球館、訓練基地,陪運動員打球的不再是人,而是一個個拿著球拍的機器人!

最後問個問題,如果機器人索菲亞也去學習一項運動,大家覺得有什麼運動適合機器人索菲亞呢?機器人索菲亞一直在學習,從唱歌、演講、表演到繪畫,學習系統不斷被訓練,今後有可能在體育領域一展風採嗎?
(文中部分圖片來源自網絡公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