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俺爹娘」父親愛看書,還會擺龍門陣,尤其是風箏扎得好

2020-12-26 燈花物語

文/(重慶秀山)程明躍

我的父親,在我十歲那年就病故了。第二年,我家的老木屋慘遭一場火災,關於父親所有的信息(包括照片、文字、遺物)都消失得沒有任何一點痕跡。但我的父親鮮活的存活在我的心中。

我記得他有一張瓜子臉,高鼻梁,大眼睛……我還依稀記得,我能呀呀學語說話的時候,父親和母親在晚上抱著我,在那破舊的火桶旁烤火,父親指著板壁上貼著的毛主席像下面的一排字,一個字一個字地讀給我聽:「毛主席萬歲!毛主席萬萬歲!」有空的時候,父親還經常抱著我,在堂屋前的有線廣播下面聽《東方紅》等歌曲。在我能到處跑的時候,父親的病也相當嚴重了,每次上街,到聶醫生家藥鋪開藥時,父親都會一隻手牽著我,一隻手提著一個尼龍口袋,慢慢地走在那條鋪著青石板的溝堤上,用他略有點沙啞的聲音給我擺龍門陣。

有關父親生前的一些事情,我還從母親、哥哥以及寨子上了年紀的長輩們口中斷斷續續地聽到了一些。據他們說父親在寨子上的名氣還是不錯的。

父親愛看書,還會擺龍門陣。據說父親只讀過初中二年級,但父親很愛看書,這一點我小時候也知曉,《三國演義》、《水滸傳》、《西遊記》、《紅樓夢》等名著他都看過。他還能將書中的故事情節,變成他自己的口頭創作。夏天,村頭的桂花樹下、老酒廠前面的沙溝坎上,是寨上人乘涼的集中地點,幾乎每天人們都會讓父親講幾段龍門陣來打發時間。

他根據《西遊記》裡面的人物給我們寨子的人取名,蘿蔔公外表很像唐僧,性格也有像,父親給蘿蔔公取了個「唐僧」的外號。辣冬公機靈活潑,個子也和孫大聖有點相符,父親給辣冬公取了「孫悟空」的外號。還有胖子公樣子有點像沙和尚,父親給他取名叫「沙和尚」……

父親會吹笛子、彈鋼琴、按手風琴,二胡、京胡、板胡在遠近也很有名。那時生產隊上的年青人排練革命樣板戲,需要人伴奏,都會來找父親去教他們使用各種樂器。記得那一次,父親帶著我到清溪小學報名,因為去的時候很早,老師們都還沒有上班。在等候老師的時候,父親看到辦公室有一颱風琴,他摸了又摸,看了又看,後來乾脆坐上板凳彈了起來,優美動聽的琴聲在校園飄蕩開了,辦公室的窗子上、門口都圍了許多學生和家長,一個個都認真地傾聽著,如痴如醉的樣子。老師們來了,他們並沒有打擾父親,一直等父親彈完曲子,掌聲雷鳴般響起……

父親是一個心靈手巧的人,畫畫、紙紮都會。他教我畫了很多畫,他還讓我描繪書上的插圖,比著小人書畫畫,可惜那些畫後來在大火中化為了灰燼。

他會扎花燈、走馬燈、蚌殼燈等。他扎的雷公蟲、美人風箏不但漂亮,而且飛得很高很高。寨上的年輕人和兒童常來家裡請求父親幫忙扎風箏,父親也不推辭,劃籮條、摺紙、裁剪、穿線、粘貼,一隻風箏要不了好久就做成了。當夥伴們歡快地提著風箏跑了時,父親臉上會露出滿意的微笑。

父親告訴人們,風箏的篾條不能劃得太薄,篾條薄了風大了就會折斷,如果篾條厚了則增加風箏的重量。風箏的鬥線不能系得太平了,也不能系得太陡,平了和陡了風箏都不能正常起飛。尾巴短了風箏不平衡,會不停地搖擺著打跟鬥,尾巴長了風箏飛不起去。放風箏的線一定要結實,有接頭的地方,疙瘩一定要打牢……

記得在我七歲那年,父親在生產隊的瓦廠做泥瓦工,除了父親,瓦廠其他的幾個人都是年輕人。在耕子哥、丫頭哥幾個的一再要求下,父親花了好幾個晚上,扎了一個有二十八節那麼長的雷公蟲,有頭又有尾,用的線全部是用麻絲搓成的細麻線,用一塊木板兩頭各鋸了一個岔口,專門用它來做線拍,麻線就一圈圈地繞在上面。

始放這個雷公蟲風箏的那天,寨子上的青年人、中老年人、兒童都來看熱鬧了,雷公蟲由兩個大人各拿著頭和尾,一個人拿著線拍遠遠地站著。當大家準備好之後,拿線拍的那個人喊:「放!」他便跑起來,拿雷公蟲的兩個人手一松,雷公蟲便飛起來了。

雷公蟲飛到十多米高了,拿線拍的人站定,開始放線,雷公蟲像真的蜈蚣蟲一樣活靈活現,搖擺著尾巴在空中飛呀飛,很大一坨細麻線放完了,雷公蟲在天上看起來也只有一根筷子粗時,一個人還不能拿得住線拍,只好把線拍綁在瓦廠旁邊的一棵樹幹上。收回來時要一個在前面拉,一個人專門繞,否則連人都會拖走。後來父親生了病,在我十歲那年去世了,那時寨上的夥伴們都已學會了扎風箏,但都說沒有我父親扎的風箏好飛得高。讀書後,我們通過學習物理,也懂得了風箏沒有風是永遠飛不起去的,沒有線的風箏飛得再高也會搖搖擺擺往下落,正是因為有了線與它相連接,它才能越飛越遠越飛越高……

隨著年齡的增長,對兒時的記憶也漸漸淡漠,但每當看到小孩歡快地放風箏,我心中就會想起父親。

我想念我的父親,我愛我的父親。

(作者地址:重慶市秀山縣清溪場鎮新華居委會)

圖文編輯:楊關慶

「俺爹娘」那年得病,娘抱著我走了一百多裡路

「俺爹娘」母親的鹹菜

「俺爹娘」父愛如山

相關焦點

  • 「俺爹娘」父愛如山
    父親哪,我們怎麼會嫌你偏愛小妹,我們愛她還愛不過來。何況您不是說,小妹像極了母親,文靜秀麗,純真善良。父親,我們怎麼會懷疑您對我們的愛!我十四歲那年,正是似懂事不懂事的年齡,家裡經濟好轉,一直拒絕別人提親的父親忽然動了再婚的念頭。記得那天剛進家,父親低聲下氣和我商量:「咱家老是沒人做飯,找個能給你們洗衣服做飯的人,行不?」
  • 我從沒想過,風箏還可以造得這麼傻裡傻氣……
    前幾天聽人說「現在公園裡能看到很多稀奇古怪的風箏!」乍一看是觀音菩薩聖光普照?還是何仙姑羽化飛升?再定睛一看,是嫦娥衣袂飄飄,在抱兔奔月...月亮還是自帶的...
  • 白銀情丨「八」微風中的白銀是風箏的自由天堂(風箏篇)
    地處內陸,天幹少雨,長在中溫帶半乾旱氣候帶上的這座城市,春天微風吹起,總有這麼一群人,在微風中盡情展現自己高超的風箏控制技藝,用一根細細的線,一頭拴著自己,一頭拴著自由微風輕輕起,正是春天乘意放風箏的好時候
  • 四川人管聊天叫「擺龍門陣」,廣東人叫「吹水」,你老家叫啥?
    四川人特別喜歡在天氣好的時候,找個地方喝壩壩茶,坐在一起嗑瓜子聊天。四川人將聊天叫做「擺龍門陣」,聽上去就感覺很霸氣。龍門陣據說是唐朝時期薛仁貴東徵時所擺的陣勢,四川民間以前經常討論薛仁貴的故事,而且擺得跟薛仁貴的龍門陣一樣曲折離奇,變幻莫測,所以後來龍門陣就成了一個專有名詞,代表閒聊的意思。
  • 重慶人經常擺龍門陣,而梁平區就有一個龍門鎮,場鎮狹長如龍
    重慶人喜歡擺龍門陣,記得小時候,重慶電視臺就有一檔名為《龍門陣》的欄目。而就在重慶市梁平區,這裡就有一個龍門鎮,聽鎮名還以為就是「龍門陣」呢!那麼龍門鎮的名字是怎麼來的呢?龍門最初並不是這樣命名的,而是土門(農場),這個農場建於清朝,因為在街道的南面有一個用黏土做的街門而得名,民國時期,「土門」這個名字可能感覺太土氣,不雅,因為鎮上有六座山,像龍一樣連在一起,所以改名為龍門,該鎮佔地53平方公裡,人口約3萬,這是一個典型的小城鎮。
  • 日語中人稱的區別:「私」「僕」「俺」「君」「お前」「あなた」……等
    ,由於是初次見面(無關年齡大小),禮貌上還是使用「私(わたし)」最保險,等熟識了之後,再視情況,男生可用「僕(ぼく)」,女生可用「あたし」等等。另外,大人對小朋友(男生)說話時,也會特別使用「ぼく」代替「你」噢!因為小男孩常常講「ぼく」,所以就站在他的立場來稱呼,會比較親切,例如大人問小男孩「ぼく、どうしたの?」(你怎麼啦?)。「俺(おれ)」中文:我較豪邁,粗獷,男生使用居多,男生之間閒聊常使用,此說法偏向粗俗,大男子。
  • 「三秦文學」謝仁厚:「泥娃子」(小說)
    然後呢,他並不滿足,他扯下了金婉秋繞在脖頸上的一圈金項鍊……NO.2泥娃子被刑警帶走了,臨走,他跪在炕前衝著一對腦血栓的爹娘,狠磕了幾個響頭。他不知道,他走後還會不會再回來,這對老人還會不會活在世上,還會不會再看得見?但兒必須得走,他告訴爹娘,兒觸犯了法律;兒知道自己有罪,他想向金婉秋請罪,還給她那串金項鍊。
  • 他是農民的兒子,卻靠一臺相機把爹娘照片掛進中國美術館
    已過花甲之年的焦波,曾經花整整30年拍《俺爹俺娘》,用十年時間記錄汶川地震孤兒的成長,又從2012年起把鏡頭對準了鄉村,陸續拍出《鄉村裡的中國》《淘寶村》《出山記》等多部紀錄片,為脫貧攻堅留下了一份珍貴的影像檔案。在日前舉辦的焦波光影研討會上,主持人敬一丹深情地說,也許若干年後,人們會說「幸好有焦波」,因為有了他,才有了那些來自土地、來自底層的真實記錄。
  • 拿了幾十個紀錄片獎項後,「農夫導演」焦波將鏡頭對準爹娘的「爹娘」
    瀏覽器版本過低,暫不支持視頻播放新華社北京12月11日電(記者王京雪)12月11日,《新華每日電訊》刊載題為《「農夫導演」把鏡頭對準爹娘的「爹娘」:從〈俺爹俺娘〉〈鄉村裡的中國〉(小標題)從拍攝爹娘,到拍攝爹娘的「爹娘」不知何時起,焦波有了「農夫導演」的稱號。一方面,是因為他的鏡頭始終對著鄉土中國,對著農民的故事;另一方面,也是因為他是農民的兒子,即使在城市裡生活了幾十年,他還會說自己是農民,「而且我越來越這麼覺得」。
  • 朋友,還在看書嗎?強烈推薦一本書《追風箏的人》,看完你絕不後悔
    鬥風箏比賽是阿富汗的習俗。首先對於阿富汗民族來說。風箏是代表了勇敢,代表了他們的民族特性。參加比賽的人在比賽中要割斷對手的線獲得比賽的勝利。這個鬥風箏是代表著勇敢者的遊戲,最後一個風箏就是無上的榮耀。在書中,儘管阿富汗在戰爭中飽經苦難,可是鬥風箏這個習俗,人們對它的熱情從來都沒有降低過。
  • 「戶外」悼念活動結束,清明假期怎麼安排?風和日麗,放風箏
    、棉線、玻璃線等卷收成圓線轆或排轆,並將線扎在風箏上與其成一斜角;有的風箏還可以增加一個用於平衡風箏的尾巴工具,當風箏乘風而上之時,如果一方較重風箏就會偏向這方,因此尾巴較長就會有一個重量令風箏頭部升起,使全身受風去平衡斜的一方。
  • LV 推出 1w+ 美金「老花風箏」!網友:想知道哪個蠢蛋會買?!
    自從 2018 年 Virgil Abloh 風光上任之後,經常推出各種腦洞大開,定價卻又高得不可思議的新產品。  除了黃金馬桶、麻將等之外,最近又推出了一款看似頗具童趣的老花款「風箏」,再次引發網友討論。
  • 油菜花裡放風箏,撒歡兒的女孩
    在菜花地邊,有位十多歲的女孩拿著風箏在田坎上坐等風來。微風吹過,女孩拿著自己用竹子跟白紙做的風箏追著風在菜地中間的小路上努力奔跑著。左手拿著線團,右手拉著風箏上的線,邊跑邊放線,一臉笑得燦爛。菜花地的主人經過,安靜站在菜地上看她放風箏,這女孩果然生得十分美麗,不忍心把她從快樂的風箏中拉回岸上。
  • 「我愛你」父親真心告白,為何人們內心深處不相信
    看完這篇,希望你能理解「你說的事實並不是事實」>>當我們對一段關係感到失望時,為了避免再次受挫,常會在事後重新解讀對方說過的負面言語或做過的負面事情。例如:原以為是同陣線的人突然抨擊你,最重要的朋友突然不再聯絡,或是發現自己對對方來說並不是那麼重要。
  • 那一年,俺全家在醫院過年
    那年的春節,俺全家在徐州二院過的年,時隔多年了,回憶起來,記憶猶新!二姐平素身體衰弱,不是腿疼,就是頭疼,頭疼經常性的,整天雙手抱著頭,疼的輕了,在地上蹲一會,用手擂擂腦袋,一會就好了。這一回,疼的時間長,再敲腦袋沒有用。二姐十七大八了,還未有婆家(當時訂婚都比較早),也許因為二姐這病那病在身,經不起打聽,就這樣,高不成低不就,拖了好多年。
  • 男生跟朋友自稱「わたし」會被笑?日語「我」在不同語境的表達形式
    日劇裡常聽到日本人自稱「我」會說「わたしwatashi」,漢字寫成「私」,但又會在漫畫上看到「俺」、「僕」。它們都代表「我」,用法卻不同,不小心搞錯了可能會被笑喔!這篇文章幫大家整理好,花3分鐘就能記起來!
  • 堪比小櫻魔法陣的「無線充電器」是怎麼一回事? | 有趣的製造
    掏出我的 iPhone8 ,激動的把手機放上去後,心想這還是第一次給它開光...念過一句「以電系魔法師的契約,注入能量」!光路沿著復古魔法陣走一遍,等整個魔法陣發出耀眼光芒時,手機就開始充電了!(啊!眼睛,我的眼睛!)不用解開老是纏繞的線纜,也不用糾結充電頭接觸不良,手機一擱置就能充電,是不是聽起來超級棒棒?!
  • [陳伯偉]親密「悅/越」界:身障者的性、愛、欲
    Angel,是一位近30歲外表柔弱纖細的女生,從事助理工作,每月薪水(加上身障補助津貼)不到30000元,是家中唯一經濟來源,父親全職在家照顧她與因病無法工作的母親,訪談當天由交往兩年、高大壯碩的男友 Brian(直立人,非障礙者)陪伴同行。
  • 漫畫學校講師和學生挑戰BL漫畫,「俺たちはまだBLを知らない」發售
    漫畫學校講師和學生挑戰BL漫畫,「俺たちはまだBLを知らない」發售 動漫 178動漫原創 ▪
  • 駱駝xブリキ 輕小說「喜歡我的只有你」戀愛喜劇公開!
    駱駝xブリキ 輕小說「喜歡我的只有你」戀愛喜劇公開!  愛與被愛苦澀交織、悲喜交加,在疊巒起伏的角色中品味青春戀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