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賽亞·伯林:浪漫主義的結局

2020-12-12 澎湃新聞

原創 明白知識er 明白知識 來自專輯通識日曆

浪漫主義這個詞我們並不陌生。浪漫派往往是文學和藝術領域的詞彙。生活中,但凡有些不切實際的、浮誇的、天馬行空的、主觀感受的作品,我們都會將其視為浪漫主義的表現。這一詞彙已經泛化了,也就變得模糊了。

因此,對浪漫主義的範圍、定義和根源的爭論持續了300年,至今沒有定論。

有人說,浪漫主義來源於羅曼語系的書信;有人說,浪漫主義的鼻祖是盧梭;有人說浪漫主義是一種日耳曼傳統的延續;還有人把浪漫主義傳統推至《荷馬史詩》的時期。

作為觀念史的研究專家,英國思想家以賽亞·伯林(Sir Isaiah Berlin)致力於對浪漫主義的研究。他認為,如果只是捕捉一些特質,浪漫主義似乎無所不包。在《浪漫主義的根源》中,他寫道:

「浪漫主義是統一性和多樣性......它是個人的,也是集體的;它是純潔的也是墮落的,是革命也是反動,是和平也是戰爭,是對生命的愛也是對死亡的愛。」

所以,伯林認為,想要定義浪漫主義是尤其困難的。但可以確定的是,我們都低估了浪漫主義的影響力。在伯林看來,浪漫主義是人類史上一次最大的觀念變革。在浪漫主義運動出現之前,人類雖然從相信眾神到相信上帝,再到相信啟蒙理性帶來的秩序,都有某種相似性。這一相似性就是都認可某種確定知識的存在,以及視意見不同者為異端或停留在愚昧狀態。

而浪漫主義觀念重視激動人心的過程,重視真實和勇氣本身。在過去,人們看到有人為了異教而獻身,只會將其視為錯誤感到惋惜。浪漫主義者則會因獻身這一行為本身而感到震撼,並由衷地欽佩。

然而,這一觀念變革是巨大的,也是漫長的。我們現在已經生活在新的觀念中,我們的觀念中多多少少都有浪漫主義的影子。伯林認為,浪漫主義觀念的出現是近300年間最重大的事情之一。

要理解浪漫主義究竟是什麼,這一觀念變革如何開始又如何從頭到腳改變現代生活,就必須知道它的根源在哪。

伯林摒棄了盧梭源頭說和中世紀源頭說,當然,他不否認盧梭、休謨、中世紀對浪漫主義產生的一些間接影響。只是,作為運動的起點,它們都沒有很強的說服力。

在破除重重阻礙後,伯林認定浪漫主義發生於德國,它的先驅就是德國哲學家哈曼、赫爾德和康德。

|以賽亞·伯林(Sir Isaiah Berlin,1909年6月6日-1997年11月5日)20世紀最有名的自由主義思想家。

對自我精神的關注,造成了哈曼和赫爾德的思想。他們認為沒有什麼是絕對的,沒有什麼真理是能夠解釋一切的,啟蒙思想危害了人的完整性和自由。還有,物質世界的存在不是依靠邏輯推斷,而是通過信念。

康德有所不同,他雖然信賴理性和科學,但也為自由意志留下了巨大空間,認為人必須堅信自由,人是目的而不是手段。

這三位哲學家為浪漫主義奠定了思想根基。

浪漫主義看似是啟蒙運動的反動,但實則反對的是一切認為能夠簡單規約世界的努力。浪漫主義者通常相信,世界不可人為分割,沒有什麼是確定無疑的真理,如果有也不能解釋所有的事情,人的行為才是人的全部,知識只能是工具。

以賽亞·伯林最後認為,浪漫主義並不是正確或錯誤那麼簡單,而已經是我們每個人現代觀念的重要來源。不管我們持有怎樣的政治立場、意識形態、審美和思維模式,我們都是浪漫主義的。

在浪漫主義觀念產生後,啟蒙理性那種認為一切都可以用簡單的原則、公式來加以概括的夢想從本質上動搖了。無意識的、衝動的、意志的、有機論的思想與理性主義分庭抗禮。從這個角度講,不管是黑格爾、馬克思的思想,還是尼採、弗洛伊德、福柯的思想,都是浪漫主義觀念的一種延伸。

也許,認識浪漫主義帶來的觀念變革,是每個現代人的必要功課,也是一條認識自己和社會的途經。我們不妨回顧下伯林在《浪漫主義的根源》這本書最後部分所說的話:

「浪漫主義的結局是自由主義,是寬容,是行為得體以及對於不完美的生活的體諒;是理性的自我理解的一定程度的增強。」■

參考資料

以賽亞·伯林. 浪漫主義的根源. 呂梁、洪麗娟、孫易(譯).譯林出版社,2019年.

原標題:《浪漫主義的結局》

閱讀原文

相關焦點

  • 以賽亞·伯林:猶太身份的困境如何啟發了他的自由觀念
    在譯林出版社最近出版的新版《自由及其背叛》中,收錄了墨西哥著名歷史學家恩裡克·克勞澤(Enrique Krauze)所撰寫的前言《先知以賽亞》,為我們講述了以賽亞·伯林如何從自己的身世困境中出發,逐漸地向人類貢獻了二十世紀最具洞見的思想聲音。
  • 先知以賽亞主要說了哪些預言?
    以賽亞是在猶大國王烏西雅時代被神揀選為先知的,他共經歷了四任國王,烏西雅、約坦、亞哈斯、希西家。但他不僅僅是猶大的先知,還是以色列的先知,乃至是周邊列國的先知,以賽亞說了很多預言,關於猶大;關於以色列;關於埃及;關於巴比倫;關於摩押;關於周邊列國;直至關於全人類。
  • 以賽亞·伯林論赫胥黎:他不像大多數有點才華的人那樣「愛說教」
    在以賽亞·伯林對記憶和印象中,他是一個讓人震撼的人物,冷靜而不愛說教。伯林的回憶起於自己的中學時代。下文經譯林出版社授權節選自《個人印象》,標題由摘編者所取。原文作者|以賽亞·伯林(覃學嵐譯)摘編|羅東《個人印象》,[英國]以賽亞·伯林 著,覃學嵐 譯,譯林出版社,2020年8月。
  • 以賽亞·伯林論赫胥黎:他是預言家,但他不是一個愛說教的人
    原文作者|以賽亞·伯林(覃學嵐 譯)摘編|羅東《個人印象》,[英國]以賽亞·伯林 著,覃學嵐 譯,譯林出版社,2020年8月。以賽亞·伯林(Isaiah Berlin,1909年6月6日-1997年11月5日),英國哲學家、觀念史學家。他的《個人印象》記錄了他熟悉的二十多位人物,包括溫斯頓·邱吉爾、阿爾伯特·愛因斯坦、維吉尼亞·伍爾夫、埃德蒙·威爾遜等。
  • 狄更斯中短篇小說中浪漫主義傾向的表現:追求理想
    浪漫主義的傾向突出表現為追求理想、注重感性和善於表現。在狄更斯的中短篇小說中,理想化的事物或人物隨處可見:美滿的婚姻、圓滿的結局、善良的窮人繼承遺產、資產階級悔過自新等。此外,大量超現實人物、超自然景物和人物心理活動描寫推動了故事情節發展,渲染了氣氛,體現了作家現實主義風格下的感性情懷。
  • 以賽亞-羅比:我恢復的很棒,我們需要多爾特的比賽心態
    虎撲12月12日訊 今日,雷霆球員以賽亞-羅比接受記者採訪,談到了自己的傷病恢復情況。根據之前的報導,以賽亞-羅比上賽季接受了右腳足底筋膜手術,導致賽季報銷。「我恢復得很棒,薩姆-普雷斯蒂讓我在上賽季複賽時留在了俄克拉荷馬,並和訓練師呆在一起。」
  • 維柯「詩性智慧」說與浪漫主義文學觀
    維柯的詩學是浪漫主義美學的先聲和組成部分,對此後的浪漫主義文學運動有著深遠的影響。以賽亞·柏林在他研究浪漫主義的巔峰之作《浪漫主義的根源》一書中說他要看看浪漫主義作家和批評家所說的浪漫主義的特徵是什麼,結果出人意料,他搜集和列舉了大量的浪漫主義作家及其作品的特色,發現這些例子繁雜不一,使得他的研究難上加難。不過,這並不意味著浪漫主義不存在,事實是浪漫主義確實存在,而且它的確有中心的觀念,並且引起了思想革命。
  • 以賽亞·託馬斯,上帝已經給了你三次機會
    2018年7月,以賽亞·託馬斯在推特上說:上帝真是太好了。作為一個身高1米75,卻能入選全明星的球員,上帝真的對他太好了。當然,不能否認他的努力。這是一個連名字背後都有故事的人,而他的人生經歷,更是一部熱血沸騰的勵志大片,他的努力和對成功的痴狂確實讓人敬佩。
  • 第五名:以賽亞·託馬斯!
    第五名:以賽亞·託馬斯! 2020-10-21 00:11  小鴿鴿遊戲解說 NBA歷史身高最矮第五:以賽亞·託馬斯出身於美國
  • 《 以賽亞書》46章《偉大救恩與虛假》
    46章 偉大救恩與虛假   鑰節:13•以賽亞書(Isaiah) 46一、無能無智被擄去1-2• 46:1 彼勒屈身,尼波彎腰;巴比倫的偶像馱在獸和牲畜上。以賽亞書    主題:《 上帝公義和救贖》  (傳講神公義的審判和慈愛的救贖)1章
  • 浪漫主義音樂介紹
    浪漫主義樂派是繼維也納古典樂派後出現的一個新的流派,它產生在十九世紀初。這個時期藝術家的創作上則表現為對主觀感情的崇尚,對自然的熱愛和對未來的幻想。藝術表現形式也較以前有了新的變化,出現了浪漫主義思潮與風格的形成與發展。       浪漫主義這一詞的含義,原來是指用羅曼語(Roman)書寫的故事,進而專指長篇小說或騎士故事,後來也包括傳奇小說等。
  • 以賽亞書 24:1-6耶和華使地空虛,變為荒涼
    以賽亞書 24:1-6 看哪,耶和華使地空虛,變為荒涼; 又翻轉大地,將居民分散。【以賽亞書 59:1-4】 那些自認為是「好」人,不懼怕神的人得不到通過基督提供的拯救。但如果以正確的靈接受管教的話,人在世上所受到的管教可以使人悔改。比如保羅寫到:「因為依著神的意思憂愁,就生出沒有後悔的懊悔來,以致得救;但世俗的憂愁是叫人死。」
  • 無論喬丹是否說了那句話,以賽亞-託馬斯都不會入選夢之隊
    以賽亞-託馬斯一直都對自己沒能入選美國夢之隊耿耿於懷!放到我們今天來看,一次夢之隊的落選並不應該讓這樣一個巨星一直在意。但這次顯然不是一次普通的奧運會之旅。1988年漢城奧運會,美國隊在半決賽輸給了蘇聯隊。1989年4月,FIBA通過決議,取消了職業球員不能參加國際比賽的規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