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汪曾祺先生的書,再次讓人領略美食之妙,激發對生活之愛,收穫閱讀之樂。
愛生活會生活的汪老,把枯燥的日子過成了暖暖的隨著四季流淌的散文詩。
本書寫家常小菜、地方風味和民間小食,不僅談吃,也談風俗、禮儀,談情懷。在汪曾祺筆下,美食是一種文化,一種境界,一種對生活的態度,閒散讀來真是幸福滿滿。
人間種種清香,好想嘗嘗,人間處處美景,好想看看。吃遍各種美食的人,大多都已看過無數的風景吧,只有對生活如此熱愛之人,才會寫出這麼優美的文字吧。
汪老先生似乎吃盡了天南地北的吃食,各地的吃食娓娓道來、妙趣橫生,如一本活食譜,偏偏又充滿了許多溫暖感動、詩情畫意。一個人對於吃的態度,能反映出這個人對生活的態度。
汪先生是個文人,能吃、敢吃、會吃,走過很多地方,嘗過很多口味,是一個地道的吃貨。
如果說詩和遠方代表了對見識世界寬度的渴望,那麼汪先生則提供了探索生活深度的另一種選擇:生活的質量不一定在於裡程幾何,也可以取決於人生的縱深。當我們真的熱愛生活時,不一定非要遠方,拌菠菜煮乾絲皆可見禪意。
好菜裡不僅有「味」,還得有「美」,是為美味。什麼是美?勞動之美、水土之美、雲雨之美、勞動者之美、果蔬魚肉之美也。美,即是出處。相比味蕾享受的轉瞬即逝,美的享受更持久。
生活是什麼,無非就是一日三餐。古時候人們從日出而作,到日落而息。都是為了更多的物質生活,也是為了更好的吃。民以食為天,生活中如果發生了不開心的事,就去吃一頓好的 ,一頓不行就兩頓。
吃飯,吃的何止是飯。每一頓飯,都是對心靈的慰藉。
在吃的過程中,那些煩惱也被人漸漸忘記了,美食可以治癒一切。人活著就是為了吃好喝好玩好。人世熱熱鬧鬧,街上燈紅酒綠,充滿煙火氣息味就變成了人間,它就這樣繁衍出一代又一代人的出生。
我們在一日三餐中慢慢長大,慢慢成人,吃始終伴隨著我們。世界那麼多好吃的,想想就開心,為了吃也應該好好生活。
這是一本對飲食進行裝潢了的菜譜。汪老的神筆帶來舌尖的享受,我享受著人間的饕餮盛宴,吃的是酣暢淋漓!
時光流轉,那些美食的味道因為各自不同的人物主角和時間,地點,經歷,而變得深刻和與眾不同。每個人都有屬於自己的味蕾記憶,歲月遠去,這味道,逐漸沉澱而歷久彌新。
口味單調一點、耳音差一點,也還不要緊,最要緊的是對生活的興趣要廣一點。人的口味要寬一點,雜一點,[南甜北鹹東辣西酸],都去嘗嘗。對食物如此,對文化也應該這樣。
生活就該像汪老兩句說的那樣過,才會感受到生活的真諦。
有人讀小說,是在別人的故事裡流自己的淚;我讀汪老的文章,是在他的文字裡戀自己的回憶!就著文中的這些美食佳味,回憶如冉冉升騰的熱氣,縈繞在腦海裡。
懂生活,愛美食的人,都非常有趣。一個人的口味要寬一點、雜一點,最要緊的是對生活的興趣要廣一點。
汪老的文筆有趣,活潑生動,日常的小生活,小故事,都能寫出詩意來。
本書充滿味道,一種是食物的味道,食材的新鮮,新奇,做菜人的獨特秘訣,給人味蕾上帶來一種獨特的味道,一種是生活的味道,生於世界,就像汪先生發出的活著真好。
世間唯美食不可辜負!
希望,從現在起,認真對待每一口食物,品嘗每一味佳餚,享受每一寸人間的光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