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到底憑什麼?說話硬氣,能讓她對姐姐們指手畫腳
2010年,杜華決定用僅剩的資金去一趟韓國,看看SMYJ的一些主打組合的傳奇性的公司,又看了當時紅遍亞洲,最受年輕人歡迎的組合,比如Super Junior M和東方神起的演唱會。據杜華自己透漏,這三四十萬花得值,因為這一次的行程給他帶來的不只是抱著學習的態度,更有心靈上的震撼,不得不說他們的創意對於當時的中國娛樂界來說根本達不到。
她的想法是對的,但是為什麼要學韓呢?韓流之所以這麼成功,正是因為他區別於日本模式能自成一派。國內現在基本剛剛起步 也正因為是一張白紙 所以描繪的時候才需要更加謹慎。因為當年韓國在這方面很成熟吧。如果不學別人直接自己搞的話,可能要花好多年的時間,還沒等搞成功的公司就破產了。
好就好在當時韓庚與韓國公司解約,回國發展的他立馬成為國內娛樂公司像籤約的對象,不少大公司向韓庚拋出橄欖枝,但是是什麼讓韓庚籤約了杜華的娛樂公司?杜華的三寸不爛之舌。杜華與韓庚合作,堪稱完美,一個看準方向,一個努力向這個方向前進,都說堅持就是勝利,果不其然!
直到2018年,《偶像練習生》與《創造101》的出現,讓杜華看到了機會,自己旗下的培養多年的練習生終於派上用場。通過這兩檔節目,樂華娛樂首次出現在人們的視線,獲得了大家的關注,因為這兩檔節目本來就是來自韓國和日本,而杜華本來就是學習日韓文化,所以這就給杜華提供了先天優勢,也就是說在別人還不懂什麼是偶像養成節目時,杜華早就熟知其中道理,起跑線本來就比別人早的樂華娛樂的公司員工早已在探討怎樣做才能做到利潤的最大化。
在商量後,他們推出1+2+5策略,比如《偶像練習生》中程瀟,朱正廷、Justin,範丞丞等;《創造101》王一博,孟美岐、吳宣儀等,相信大家也都發現了其中既有導師又有練習生。也正是從這兩檔節目開始,樂華娛樂成為觀眾眼中的傳奇,是有實力的代表,杜華成為同期比勢力的傳奇女人。樂華的成功絕對不是偶然,杜華的努力真的太艱辛,在現在的光環背後,沒有人想到她的經歷有多苦。
別人練習三個月的團拿去參加比賽碰運氣,而杜華卻用三五年時間打造一個團,誰贏誰輸早已註定好。在娛樂圈很多背後經紀公司老闆都瘋狂籤約再等著藝人解約,目的就是賺取高額的解約費,記得何炅在《拜託了冰箱》中說過他一個朋友想解約,但解約費高達上億元,這其實都反應了娛樂圈的套路,相對來說四五十萬是少的,籤約前一定要了解清楚不要被騙。
所以,杜華能成功絕非偶然,這一路遇到太多的挫折,好在她都挺過來了。
能坐到那個位置的人大家都知道她有本事有能力,但她的本事能力和她不懂的尊重人和犯錯拉高踩低一毛錢關係都沒有,沒人罵她沒本事,大家在提醒她如何做人而已,看到有錢有權氣勢強大的就謙卑得像貓昰得,看到不紅又沒背景的就毫不留情地踩踩踩。
作為一個觀眾真的從心裡覺得杜華讓人詬病的不是因為她的成團理念,是因為她的言行舉止裡透露出的自己對資本的追求,說難聽點在我看來她就是勢利眼本眼了。為什麼罵她,她還是拿青你、創造營這類女團定義姐姐們卻沒有因地制宜的改變;其次,誰會光明正大的表現得勢利呢,特別還是在節目裡,在眾目睽睽之下,這不是找罵嗎?將心比心,區別對待、踩一捧一。都噴杜華,我也看節目,根本一點都沒覺得杜華有什麼問題,全都是為了吵熱度,路人一頓猛罵……
杜華的女團標準放在正常的女團中一點問題也沒有,但這檔節目不適合,因為姐姐們本就是出過道的,而且她們本身就不是所謂的女團,而是要打破以往標準去組一個前所未有的女團,這樣一來杜華的女團標準就不適用了,不是她的標準有錯,而是她沒有弄清楚這個節目的方向。
當局者迷,在節目中旬她意識到自己有誤差,馬上改變了,挺靈活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