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米11將於12月28日發布,如若無意外的話它將搭載高通驍龍888處理器,而對於小米來說,其能夠首發搭載驍龍888處理器,對於提振市場是有很重要的意義的。而小米很可能藉助於小米11進入高端智慧型手機市場,並且在產品定位上也提升一個檔次。
小米一直都在為進入高端智慧型手機市場而努力,之前推出的Note系列和Mix系列雖然產品性能配置都不錯,可是一方面用戶對於小米走高端路線並不認可,另一方面小米的品牌定位不清晰,使得小米多次進入高端市場均以失敗收場。但是,從現在的智慧型手機市場來看,智慧型手機廠商進入高端市場可以在利潤值、品牌價值上提升不止一個檔次,這也是為何小米執意要進入高端市場的原因所在,那麼,這次的小米11是最好的機會嗎?
小米11的表現到底如何?
小米11是小米的年度旗艦機型,其將會搭載高通驍龍888處理器,這是當前來說最好的處理器,對比麒麟9000也要強上一些。小米11正面會採用6.67英寸的四曲面打孔屏,支持2K解析度+120Hz的刷新率,支持10bit,MEME等顯示技術。它前置了2000萬像素的攝像頭,標準版後置1億像素的三攝,Pro版本則是後置4800萬像素的四攝。內置一塊容量為5000mAH的大電池,支持55W有線快充和30W無線快充,續航水平很高。
單從配置來看小米11幾乎就是旗艦機型的配置,而最為人樂道的還是它首發了高通驍龍888處理器,正面採用了曲面屏設計,可以讓外觀和握持感進一步進行升級。此外,小米11在屏幕刷新率、解析度上的配置也是當前最高水準的設計。而小米11 Pro或將支持100W以上的快充以及80W的無線快充,影像系統也會得到大幅度的升級,並支持120X的變焦,表現得相當強悍。
根據媒體曝光的售價,這款小米11的起價可能會是3999元,而最高配置的小米Pro售價可能高達6000元左右,這也將使得小米11成為當前小米在售的最貴的一款旗艦機型。無論是從配置還是定位來看,小米11都是值得這樣的售價的。對於小米來說,小米11如果能成功進入高端機型市場,對於小米來說也是巨大的成功,這也將為日後小米品牌的價值提升提供一定的基礎。
當前的智慧型手機市場,華為Mate40雖然很強,但其主要的競爭對手還是蘋果12。而小米11則不同,它的目標是蘋果12、華為Mate40之外的同價位產品,壓力還是要小一些的。小米11這次在市場的表現如何,直接決定其之後的產品定位。
小米和雷軍的執著
蘋果手機的硬體成本佔到手機總售價的27%,再除去運營、渠道以及其他成本,每賣一部IPhone蘋果可能就要賺40%到60%。根據此前的數據報告顯示,全球智慧型手機產品的利潤總值中,蘋果佔到了67%,銷量最高的三星也不過才佔到17%左右,在賺錢能力方面,幾乎沒有廠商可以和蘋果相媲美。這就是品牌價值和高端機型手機帶來的巨大誘惑,國內的華為、小米們才會不遺餘力地想要進入高端智慧型手機機型市場。
雷軍此前推出Note系列之後,因為產品定位問題,用戶一時無法接受,導致該款機型銷量慘澹。後來好不容易打響了Mix品牌概念手機的旗號,獲得了市場的認可。而後又將其打造成為高端品牌,雖然售價很高,銷量也不錯,但總覺得不是那個味道。現在小米數字旗艦手機的售價也是越來越高,從之前的1999元,已經漲到了三四千元,當然了它的用戶群也正在被重塑著,這就是小米的機會。
從全球市場來看,小米依然是以中低端機型為主要機型在市場進行售賣,但是此次小米11發布的時間選擇點很特別,正值驍龍888發布不多久之際,其熱度還在,小米11搭載了驍龍888則意味著它有更高的關注度,小米將其打造成為高端機型手機將會刺激市場對小米產品進行重新定位,一旦成功小米的品牌價值將會大幅提升。
小米會如願嗎?
小米11的定位雖然是高端手機,但是對於現在的市場來說,小米數字旗艦手機並沒有能在一開始就給人們一個高端手機的印象,加之現在的智慧型手機市場產品同質化十分嚴重,就算是小米11搭載了高通驍龍888處理器,其他品牌手機也會在之後不久就會發布搭載該處理器的機型,屆時行業競爭勢必異常激烈。小米能不能從中脫穎而出,並不好說。但如果還是以性價比來取勝的話,它進入高端市場的希望將會再次破滅。
可是如果不抓住這次機會的話,小米很難再在市場中再有所進展,尤其是對於現階段小米的發展狀態來說,產品線太多了,它很難讓用戶記住一款機型,品牌價值很難提升。就拿蘋果來說,它一年只發布一款機型,產品的定位十分清晰。小米即便是做不到一年發布一款機型,但也要著力打造一款高端品牌產品。當然了,如果成功,小米11或許將會成為小米進軍高端市場的一個新的開端。
筆者認為小米11雖然各方面的表現都很不錯,但是在對比華為Mate40、IPhone12等機型還是有著不小的差距,想要在短時間內進入高端市場並不現實。但是藉助於高通驍龍888的強勢,小米11或許能在高端市場窺得門徑也未可知,這次機會不容錯過。
特別聲明:本文為合作媒體授權DoNews專欄轉載,文章版權歸原作者及原出處所有。文章系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DoNews專欄的立場,轉載請聯繫原作者及原出處獲取授權。(有任何疑問都請聯繫idonews@donews.com)
本文源自Do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