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一年都覺得眼睛很疲勞,希望能休學一年,治好了再回學校。」17歲的小文(化名)在東莞某高中就讀,開學沒多久,小文來到醫院,希望醫生給他開具一份疾病診斷證明,用來辦理休學手續,而他休學的理由竟是因為他覺得看東西很累。
小文的雙眼視力都是1.0,比身邊的很多同學都要好得多,為什麼會覺得疲勞呢?經過進一步檢查,醫生發現,小文並沒有撒謊,他有中度視疲勞伴視功能異常,存在視覺異常的情況,看東西確實比較吃力,需要及時就診幹預、優化視覺質量。
剛開學便想休學,高中男生總說「眼睛累」
小文說,自己近一年都覺得眼睛很疲勞,尤其是晚上看書或者手機的時候。但他的睡眠時間和質量都不錯,想不通為什麼會這樣。疫情期間,小文在家裡上網課眼睛非常疲憊,現在開學了也在學校也無法集中精神學習,跟不上教學進度。因此,他希望休學一年,把眼睛治好了,再回學校繼續學業。
接診到小文的時候,東莞光明眼科醫院視覺訓練科主任劉祥開醫生就注意到他不同尋常的訴求。檢查發現,小文雙眼視力都是1.0,沒有明顯的近視或者散光問題,為什麼他卻說看東西非常吃力呢?
進一步檢查發現,小文的視疲勞指數是21分,屬於中度視疲勞(正常範圍為16分以下)。此外,他的視功能也有問題,存在調節過度與融合功能異常的問題。
調節過度,小文的眼睛睫狀肌非常緊張,導致眼睛無法自如地「對焦」。劉醫生解釋,普通人看近處和遠處可以快速切換,且看得很清楚。但小文睫狀肌太緊張,所以如果他突然看遠方的東西,會覺得比較模糊,需要看好一會,才能看清。而且,他的眼睛融合功能也有問題。所以,他雖然看得見,卻無法擁有優質的視覺質量。
視覺是非常重要的感覺,大腦依賴視覺獲取大部分信息。劉祥開醫生介紹,當我們的雙眼捕捉到物體信息,信息通過完整的視覺傳輸通路——視神經傳入大腦,最後由大腦的視覺中樞完成圖像的的分析、融合和處理,這個過程中每個環節都很重要。而視力好只代表看得清,卻不一定看的好。
「訓練」眼睛可有效改善症狀
如果出現視覺異常,表現有多種形式。據介紹,有些孩子看書會感覺字體是重疊的、運動的,看字模糊;有些無法集中注意力,希望儘量避免近距離閱讀;有些出現書寫能力差,寫字間隙大小不等,容易串行;還有部分孩子動作不協調,平衡感差,上體育課接發球很困難等。
如果出現這類症狀,家長就要注意一下孩子是否出現視覺問題。
在日常生活中,因為視覺異常導致的精神無法集中、學習障礙、閱讀障礙等情況並不罕見。但是這些問題卻經常被忽略,因為很多人只關注到視力。可是,如果不及時幹預,症狀將繼續加重,患者看東西更不舒服,進一步影響生活質量,打擊學習工作的自信心,形成惡性循環。
劉祥開說,對於視功能或視覺異常問題,醫學上可以通過視覺訓練來有效改善患者的症狀。眼科醫生通過評估,將傳統的視覺訓練如反轉拍、子母表、聚散球等項目,與新興的比如人工智慧眼球識別追蹤技術等項目做有效結合,通過一定頻次的訓練,幫助孩子提高用眼的能力,解決視功能問題,從而提高視覺質量。合適的視覺訓練,可以加強孩子控制眼部肌肉、鍛鍊大腦的能力,讓孩子的大腦更好地去控制肌肉,幫助孩子更舒適地看東西。
目前,經過半個月的視覺訓練,小文感覺好多了,看東西沒有以前那麼累,也沒有休學了。小文說,會在周末的時候到醫院繼續做訓練,希望自己可以早日適應緊張的學習生活。
【來源:南方plus客戶端】
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向原創致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