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日,第27屆中國金雞百花電影節在佛山中歐中心召開國有電影企業發展論壇。
論壇以「新時代國有電影企業創新發展之路」為主題,首次匯聚全國30多位國有電影企業的掌舵人,他們將會同主管部門領導、專家學者,理清電影國企的生存現狀和面臨問題,深度定義電影國企的行業位置和發展潛力,共同研討和尋找進一步推動國企改革發展,煥發活力,增強文化影響力和市場佔有率的戰略策略。
嘉賓合影
在論壇開幕式上,佛山市委常委、副市長劉俊文和中國電影家協會分黨組書記、駐會副主席張宏先後致辭,隨後,論壇發布《中國國有電影企業發展調研報告》(以下簡稱《國企報告》)。
作為《國企報告》的主筆,清華大學教授尹鴻介紹,此報告是經由十幾位電影專家學者調研整理而成,今天也將通過與在場的各大電影國企掌門人深入討論,繼續完善報告的主體內容。
尹鴻以「改革進行時,國有電影企業的發展現狀與走向」為題,從國有電影企業的改革背景、改革成果、發展問題和難題、發展建議等方面進行匯報,其中報告重點指明,「國有電影企業只有佔有市場才有話語權,有話語權才有引導力。」
報告發表後,國有電影企業發展論壇正式啟動。中國電影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喇培康,珠江電影集團有限公司黨委書記、董事長王垂林,瀟湘電影集團總經理谷良、北京聚合影聯文化傳媒有限公司董事長講武生發表主題演講,各自分享對國有電影企業發展的看法。
喇培康:股份制改革是國有電影企業發展的必由之路
中國電影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喇培康指出,習近平總書記在11月1日召開的民營企業座談會上談到,「中國的公有經濟和非公有經濟都是國民經濟的重要組成部分,中國經濟能取得奇蹟,民營經濟功不可沒」。反觀國有企業,他認為由於國有企業在所有制、用人制度、管理制度、薪酬制度等方面存在不妥,導致在經營管理的運作上活力不足。
中國電影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喇培康發表主題演講
喇培康特別總結現階段國有企業普遍存在的問題:一是行政色彩濃厚,具體事項層層辦理,工作效率低;二是企業經營機制不靈活,決策速度慢,快速反應能力低;三是沒有容錯機制,沒有上級文件明確批示很多工作不敢幹,沒有擔當精神;四是人事制度僵化;五是企業「一把手」責任大,重大事項決策一人承擔;六是市場和人才競爭過於激烈。
針對以上國有電影企業面對的一系列問題,喇培康董事長結合中影股份的發展暢談企業轉型的相關經驗。
一是實行股份制改革。中影股份在2010年成立,建立法人治理制度,股東大會,董事會,監事會和經理層等機構,各機構各司其職、協調運轉、有效制衡。中影股份還建立企業激勵機制,設立140多項管理規定,每年對200多家分子公司下達嚴格的考核指標,年度效益獎金與績效相掛鈎。
二是公司的''董書法''(董事長、書記、法人代表)由一人擔任。他認為,「由於兩個核心會出現兩種思路和兩種模式,企業很難形成最終決策,取得成績就很難。」
三是公司的領導班子成員實行雙向進入、交叉任職。即公司的黨委委員也是公司的董事會成員,這樣有利於減少推諉、扯皮現象,提高工作效率,加快決策速度。
四是建立職業經理人制度。中影股份目前已實行兩年,解決了傳統國有企業幹部「能上不能下,能進不能出「的問題,也解決了體制內缺少人才的問題。
五是根據中央和習總書記的要求,把國有企業做優做強做大,全面推動各項業務,同時堅持四項原則:不違反國家法律法規,有利於促進中國電影產業的繁榮發展,有利於中影股份資產保值增值,有利於企業團結。
六是營造良好的企業文化,有機結合國有企業的政治優勢和法人治理結構的制度優勢,形成強大的市場優勢和競爭優勢,充分發揮中層幹部以上的積極性,充分尊重中層幹部的意見和建議,維護企業員工的權益、加強企業員工的培訓。
他還特別提到中影股份的年度優秀員工評選機制,「每年都會評選100-110位優秀員工,再評比一級、二級、三級的五一勞動獎,以隆重的典禮為獲獎員工頒獎,獲得極大反響。」
喇培康(左)與明振江(右)在論壇開始前交流
喇培康認為,正是由於中影股份始終堅持這六項企業發展措施,才使得中影的市場競爭力不落後於民營電影公司。
最後,喇培康建議即將轉型或正在轉型的國有電影企業一定要儘快建立現代企業制度,實行股份制改革;抓住國有企業的政治優勢爭取更多政策支持和政府資源;加強幹部的政策學習和業務學習;另外,領導人一定要有理想,有情懷,有擔當,解放思想,力求創新。
王垂林:抓住新機遇,珠影再出發
珠江電影集團有限公司黨委書記、董事長王垂林在演講中說道,「今年是改革開放40周年,珠江電影製片廠在改革開放初期出品了很多膾炙人口的作品,包括本屆金雞百花電影節展映的影片《鄧小平》和《山葉魚檔》,其中《山葉魚檔》開闢了現實主義風格的南派電影,對推進中國改革開放的進程產生了積極作用。」
王垂林在論壇中做主題演講
王垂林介紹,珠江電影集團有限公司成立於2008年,是國有電影企業的第二梯隊,在國企轉型的改革浪潮中由於沒有緊隨步伐,導致經濟基礎較差,創作力下降,產業鏈匱乏。不過,他形容今年是珠影的新起點,是從求生存走向謀發展的新階段。
據他透露,珠影近期已初步確定「振興珠影三年行動計劃」,包括聚焦電影主業主支;決戰電影創作生產和文化創意產業園建設;做優做強電影產業內部、渠道、和終端,三線齊發;融合媒體、文化地產和演藝、教育四大產業板塊等。
最後,王垂林提出會搶抓粵港澳大灣區建設的黃金契機,整合港澳人才優勢和創作拍攝的資源優勢,積極推動粵港澳大灣區影視產業的合作。他堅定認為,三年後的珠影將會有全新面貌。
谷良:新時代國有電影集團的發展道路——瀟湘電影集團六十年探索心得
談到新時代背景下,國有電影企業如何藉助資深優勢回歸市場強勢的議題,瀟湘電影集團總經理谷良結合瀟影六十年來的探索分享以下體會:
要以習近平的文藝思想引領新時代中國電影產業,把社會效益放在首位。他認為,由瀟湘電影集團投資出品的電影《十八洞村》就是這樣一部作品,本片也入圍了今年大眾電影百花獎;要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創作導向,打造正能量的現實題材電影;要堅定文化自信,傳播優秀的中華文化。
瀟湘電影集團總經理 谷良在論壇中做主題演講
谷良還表示,「高價片酬、陰陽合同、逃稅漏稅等問題讓近期的國內電影市場進入重構重組,缺乏核心價值觀的民營企業進入至暗時刻」,他坦言此時正是國有電影企業進入黎明的時分,瀟湘電影集團將從三個方面抓住此次機遇:
構建主流電影、藝術電影和商業電影三駕馬車齊頭並進的發展格局;構築具有中國特色的電影工業發展模式;構造國有電影產業鏈,完善人才工程,作品工程和產業工程。
同時,他還建議國家要設立國有電影產業扶持基金,成立國有電影集團的聯合體,建立國有電影院線的業務,以此增強國有電影集團的實力,提升國有電影院線的競爭力。
講武生:電影與文化產業競爭
北京聚合影聯文化傳媒有限公司董事長講武生表明,電影業的競爭離不開兩項最基本的武器:內容和渠道。
北京聚合影聯文化傳媒有限公司董事長 講武聲
針對內容,他對國企採取影視全產業鏈的發展模式抱以懷疑態度,「電影是創意性的領域,產供銷一條龍後,必然造成創意的突進」。而借鑑美國六大電影公司的相互競爭,他強調電影競爭核心一在天賦競爭,二在版權領域的競爭,「因為只有版權營運的競爭,才能讓某一電影產品得到深度發展。」
關於渠道方面的思考,講武聲則呼籲國有電影院線要形成自己對電子商務的融合,才能在院線市場中形成嶄新的平衡競爭格局。
中國電影家協會秘書長饒曙光總結髮言
主題演講結束後,中國電影家協會秘書長饒曙光總結髮言,此次論壇既齊聚了國有電影企業的掌舵者,也有民營企業的參與,他預言這將會在中國電影史上留下重要一筆。同時,他也提出,電影國企一方面要爭取政府更多的政策安排,制度建設和資金支持,另一方面也要苦練內功,深化改革,推動自身的動力和活力。
國有電影企業發展論壇在當天下午進入圓桌會議,從國有電影企業的生存困境和訴求以及市場競爭下國有電影企業的「選擇」與「被選擇」兩個部分繼續深入探討,為國有電影企業的發展出謀劃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