儘管新冠病毒的陰影尚未消退,但韓國整形產業卻在升溫,意外成為因疫情而欣欣向榮的行業之一。
圖片來源:新華社
據外媒報導,儘管新冠病毒的陰影尚未消退,但韓國整形產業卻在升溫,意外成為因疫情而欣欣向榮的行業之一。由於戴口罩和居家時間變多,許多韓國人選擇趁此時機去整形醫院「動刀」。而隨著新的一年疫苗即將到來,還有不少愛美人士趕在摘下口罩前「悄悄變美」。
「悄悄改變容貌的最後機會」
劉漢娜(Ryu Han-na)是一名20歲的大學生,2020年12月中旬她剛做完鼻子的整形手術。為什麼選擇現在做,她表示原因很簡單:疫苗要來了,這可能是人們在摘下口罩前,「悄悄改變容貌的最後機會」。
韓國政府上月表示,韓國與海外製藥公司接連籤訂新冠疫苗購買合同,預計從2021年2月起可開展接種工作。
然而,對想要整形的消費者來說,這可不是什麼好消息——接種疫苗,摘下口罩,整沒整形一目了然。
剛剛過去的2020年,劉漢娜基本沒去過學校,都在家裡上網課。她表示,在家有利於術後恢復,出門戴口罩也不會引起注意,這是她下定決心做整形的主要原因。
在此之前,她對動不動鼻子猶豫了很久,為此還預留了440萬韓元(約2.6萬元人民幣)。「手術會留下瘀傷,傷口也會造成面部腫脹,如果大家都戴口罩的話就好很多。」
31歲的韓國上班族孔先生最近也在考慮做雙眼皮手術。他說:「反正在家上班,同事們都看不到,手術後的消腫期也可以正常工作,所以沒有必要用年假。」他還表示,冬天本來就是整形「旺季」,想預約整形醫院都很難。
因為口罩主要遮住的部分是嘴部及周圍,所以也有不少人選擇矯正牙齒。最近開始矯正牙齒的李先生表示:「因為現在在室內也要嚴格遵守戴口罩的規定,所以就開始矯正牙齒了。口罩擋住了嘴巴,矯正器不會被看到,感覺挺不錯的。」
首爾江南區的一家整形外科醫院表示,疫情並沒有造成手術量的減少,「反而因為可以用口罩遮臉,所以前來諮詢的男性也變多了」。
疫情下的市場贏家
韓國本來就是全球整形大國,和劉漢娜有同樣想法和需求的韓國人不在少數,由此推動了該國整形產業在2020年升溫。
《韓國先驅報》稱,新冠疫情下,韓國的整形產業成為市場贏家之一。
據路透社報導,韓國最大的線上整形平臺「江南姐姐」(Gangnam Unni)數據顯示,2020年韓國整形產業預計市場規模為107億美元,較上一年增長9.2%。2021年,該機構預計韓國整形產業將達到118億美元,較上一年增長10.3%。
數據還顯示,2020年「江南姐姐」的用戶數量較上一年激增63%,達到260萬人,遞交諮詢申請突破100萬次,是2019年的兩倍。
儘管疫情限制了旅遊業,海外客戶數量明顯下降,但更多的韓國本土用戶湧現。
整形外科醫生樸哲宇(Park Cheol-woo)介紹說,客戶對臉部手術的需求明顯上升,比如鼻子和嘴唇,因為術後可以被口罩輕易遮擋住;當然也包括一些口罩遮不到的部位,比如眼睛、眉毛和前額,因為在疫情時代,「口罩下露出的面容」也成為一種審美標準。
首爾江南區一家整形診所的負責人申相昊(Shin Sang-ho)指出,2020年下半年,韓國整形業收入整體提升,這在一定程度上與疫情下人們的報復性消費心理有關。「我認為消費者是在宣洩他們被壓抑的情緒,做整形也是一種方式。」他還表示,許多人會拿政府給的疫情補助金去做整形。
韓國政府數據顯示,在政府發放的14.2萬億韓元(約合130億美元)現金補助中,有10.6%被用於醫院和藥房,是韓國人僅次於超市和餐館的第三大消費場所。但這部分醫療開支的具體細節並未披露。
不過,據韓國韓亞金融研究所數據,在對比2020年和2019年第一季度韓亞信用卡銷售數據後顯示,在「新冠危機感」達到頂峰的去年3月份,當月整形外科銷售額比2019年同期增加了9%,與之形成鮮明對比的是,兒科(下降46%)、耳鼻喉科(下降42%)等科室的銷售額則大幅下滑。
不過,疫情也對整形產業造成一定限制。樸哲宇表示,由於疫情反彈後部分地區採取了更嚴格的限制舉措,最近越來越多客戶取消了諮詢預約,尤其是一些住在郊區的客戶,不得不將手術時間延遲到2021年。
(上觀新聞 作者:楊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