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命得益於「太空糖」存在於地球上

2020-12-13 天文在線

在1969年,一顆46億歲的流星隕落在地球上。它使一座澳大利亞村鎮遍布大塊黑色的有臭味的石塊——此外,還有過於興奮的科學家們。這塊「莫奇森隕石」,隨著它變得著名,不再只是當地的一個奇異的真實新聞故事了。

事實上,這塊隕石保存了太陽系的一些最早的化學物質,根據最新的研究,它含有人們長期追尋的關於地球生命起源的線索。

在本周《美國國家科學院院刊》雜誌上刊載的一項新研究成果中,報導了這些隕石中存在核糖和其他糖類。核糖是糖類的一種,與磷酸基團一起組成了RNA的聚合分子組鏈。它們的存在暗示了地球外的糖類物質接觸到地球時可能會在行星上組成RNA結構。

地球上生命如何起源?

確切地說早期地球上生命怎樣生長仍是個謎,但是有一種理論認為以RNA為基礎的生命形成早於以DNA為基礎的生命,並伴隨著之後基因物質的初級儲存空間的最終交替。

眾所周知,「RNA世界假說」的觀點引發了爭議。這個假說其中的一個問題是它並不清楚RNA是如何在生命起源前的地球上自發形成的。那也是默奇森隕石上的太空糖分和另外兩顆富含碳元素的隕石可能有助於解決一些問題的原因。

假說的第一作者、日本東北大學的副教授古川義弘在《反演》雜誌上說,雖然許多實驗室模擬表明核糖可能是在早期的地球上自然形成的,但尚不清楚形成了多少以及何時形成。

(莫奇森隕石的碎片)

他的研究說明同時期的任何地球上的核糖和其他資源都可能像核糖一樣來自宇宙。儘管我們仍未知曉地球上的核糖究竟是否或者如何不斷形成,這項研究結果也說明了核糖至少通過一種方式在地球上產生:通過宇宙中的巖石得到。

通過對隕石的同位素分析,再加上對莫奇森隕石降落地點土壤的簡單收集取樣分析,我們可以推測出在樣本中的生物必需的糖類和地球上的糖是不同的。這就為至少一部分的地球上的生物糖分於地外起源提供了證據。它也表明了糖類,例如RNA,是引起功能變化並最終使DNA在地球上產生的物質的可能性。

「我們發現了RNA核糖核苷酸,但是沒有發現脫氧核糖,也就是DNA核糖核苷酸,」古川說,「這是能證明RNA的地理優越性超過DNA的第一性的地理證據。」

測試「RNA世界假說」

這些證據與RNA世界假說一致,但是仍然需要更多明顯的理論。

「核糖對生命來說是極度重要的,但它只是生命的組成要素之一。」古川又說,「真正的生命結構的形成需要很多步驟,可我們不知道它是如何形成的。「

但科學家們不知道糖類可以通過甲酸聚糖反應在宇宙中形成,這個反應中也包括了糖從甲醛中構形。此項研究中檢測的隕石中的礦物質合成物表明,它們的糖分在原始的小行星前後形成。

當小行星進入地球大氣層像隕石一樣降落,它們可能隨之帶來這些形成生命的重要元素。或許「我們都來自星星「的歌詞需要重寫——根據這項研究,不如以」我們都是太空糖「替代更加精確。

概要:

糖類對於所有地球生物區來說在生物化進程中都是至關重要的分子。核糖作為構成RNA的奠基石尤其重要,它既可以儲存地球生命的信息,又可以催化反應。隕石包含大量構成生命的原始物質,即胺基酸、鹼基、磷酸鹽。胺基酸也在彗星樣本中被發現。然而,地外的生物重要糖類的存在仍未清楚。我們分析了三顆碳質球類隕石中的糖分,證明了地外核糖和其他生物必要的糖分在原始隕石上存在。用富含13C的穩定型結構的碳元素同位素(用13C碳元素同位素與VPDB生物蛋白對比)檢測糖類的結果表明糖起源於地外。

我們也針對宇宙中可能的糖的形成反應進行了實驗室模擬實驗。隕石中戊糖的形成和實驗室模擬實驗的產物表明隕石中的糖是通過甲醛聚糖形成的——與實驗中的進程類似。這些隕石中的礦物質進一步表明這些糖的構成或早或晚於最初的小行星的沉積物。隕石是運輸生命起源前的最初的微粒到地球的載體;因此,在隕石中探尋地外糖類確定了形成和保存糖類自然地理渠道的存在,以及確認了地外糖類對於地球上或其他原始世界上形成如RNA的功能性生物聚合物的可能性。

參考資料

1.WJ百科全書

2.天文學名詞

3. Sarah Sloat-inverse-曉默

如有相關內容侵權,請於三十日以內聯繫作者刪除

轉載還請取得授權,並注意保持完整性和註明出處

相關焦點

  • 它是地球上第一個踏入太空的生命,但還是犧牲了,什麼原因導致的
    眾所周知,蘇聯成為人類歷史上第一個完成載人航天的國家,蘇聯太空人加加林同時也成為了第一個進入太空的人類。在蘇聯成功進入太空之後,美國也不甘落後,最終在上個世紀六十年代末將阿姆斯特朗等三位太空人送上月球,成為了第一個登陸月球的國家。
  • 被NASA看好的克卜勒星球,與地球高度相似,或早有生命存在
    在霍金生前,霍金曾經多次警告人類,一定要儘快找到飛離地球的辦法,並且在太空中找到第二個家園,否則200年之後,人類很可能就會迎來滅頂之災。至於為何霍金會這麼認為,是因為他曾經做過實驗,實驗的結果讓他認為,200年之後的人類極有可能發生了不好的事情。
  • 8項2020的太空發現,我們在地球外找到生命了?
    8項2020的太空發現,我們在地球外找到生命了?13:40 來源:科技看天下 原標題:8項2020的太空發現
  • 宇宙發現「太空浮屍」!小行星將與地球交匯!又發現新外星生命?
    近在眼前,心情格外的沉重,甚至關乎我們的生命,看完絕對讓你驚掉下巴!1、發現「太空浮屍」對於太空人而言,在太空中遇到浮屍並不意外。太空中真空環境外加極低的氣候,讓不幸遇難的屍體長久不會腐爛。因為在外太空的未知環境下,不敢確定屍體上是否有威脅人類生命的病毒,所以不敢。」2、小行星將與地球交匯2019年,曾有一個小行星飛掠地球,能量足以毀滅一個大洲!慶幸的是,因其軌道與地球不同,才避免了這場災難。
  • 發現其與地球環境相似,其含水量遠高於地球,並可能有生命存在
    事實上木星是一顆非常美麗的行星,是一顆氣體行星,主要成分是氫,木星有很強的引力,所以他又被稱為「地球的守護星」,木星每年都會幫助地球吸引大量隕石,在一定程度上防止隕石與地球相撞。木星周圍有衛星/許多,到之前為止,科學家已經找到了79顆衛星,在眾多的衛星木星中,最令人印象深刻的是木衛二,命名為衛星歐羅巴。
  • 金星確認有生命存在的可能,此發現對地球有啥影響?
    對地球啥影響都沒有,這一發現最多也就是科學家在探索宇宙的時候興奮一些,部分科學家認為以後可以把金星發展成第二個「地球」為很遙遠之後的移民做準備,估計最開心的應該就是那些寫科幻小說的作者,這回又有題材可寫了!
  • 5000張圖像覆蓋77個撞擊坑,日本科學家太空找「糖」有玄機
    據報導,龍宮小行星將會在2020年底返回地球大氣層,並帶回龍宮小行星的樣本,研究人員可以對這些樣本進行分析,從而找出龍宮小行星的形成時間以及方式。小行星上找「糖」最近一項新研究為隕石所含的生物成分增添了新名單,即生命中不可或缺的糖。該研究同時也證實小行星內存在化學反應,或將孕育出生命。
  • 可能存有生命的星球,距離地球6億公裡,就存在於太陽系中!
    星球表面覆蓋海洋,科學家猜測有生命誕生,人類是否能夠移居?早在20世紀,人類就提出移民外星球的想法。主要原因是因為地球目前出現了一些狀況,可能日後不再適合人類發展。人類發展過於迅速,科技的發展需要大量的資源為其提供基礎。
  • 除了地球2.0克卜勒太空望遠鏡還發現了什麼?
    「地球2.0」如何被發現  克卜勒,是美國宇航局(NASA)用來發現環繞著其他恆星之類地行星的太空望遠鏡,於2009年3月在美國佛羅裡達州卡納維拉爾角發射升空。  克卜勒是NASA低成本的發現計劃聚焦在科學上的任務。克卜勒太空望遠鏡是在尾隨地球的太陽軌道上,而不是在環繞地球的軌道上,所以不會被地球遮蔽而能持續觀測。
  • 世界上第一個進入太空的生命是什麼?加加林?
    1957年11月3日,前蘇聯成功發射了人類歷史上第二顆人造衛星,衛星上搭乘了進入太空的第一個地球生命——小狗萊卡。此時可能會有很多的朋友會感到非常疑惑,發射衛星為什麼還要搭條狗上去呢?當時為了這次的實驗,前蘇聯總共訓練了三隻太空犬,它們分別是阿爾比那、穆什卡和萊卡。而這三隻狗中,為什麼單單選中了萊卡呢?
  • 科學家在45億年前的隕石裡,發現了核糖,或許生命真的起源於太空
    大家在初中的時候就開始學習生物知識,知道科學家達爾文的《進化論》是科學界關於生命起源的主流思想,進化論中認為一開始地球上是沒有生命的,後來形成了適合生命生存的條件,於是第一個單細胞生物誕生,開始慢慢進化城多細胞生物,然後從水裡走向陸地,再開始逐一進化出飛禽走獸,包括人也是以此變化而來
  • 為什麼地球上都是碳基生命?
    你可能聽過地球上的生命都是「碳基生命」。但是「碳基生命」真正意味著什麼呢?我們真的是由營火後留下的黑色燒焦的東西,還是鉛筆裡的碳組成的?碳基生物,顧名思義,就是以碳元素為基礎的生命形式。地球生命最初產生和應用的能量是糖,糖又叫什麼?碳水化合物。還是碳。地球上所有已知生命都是主要由碳、氫、氧構成的,生命活動也主要圍繞這幾種元素展開,所以我們都是碳基生物。
  • 地球周圍有很多太空垃圾,地球看起來糟透了,他已進入高級階段
    太空對我們來說是一個遙遠的地方,宇宙真的太大了,更何況人類,甚至地球,在宇宙中都是很小的,然而由於科學技術的發展,去月球的人越來越多,即使我們沒有去過太空,我們也可以通過網際網路了解地球的大致面貌,知道美麗是如何覆蓋草原和海洋星球的。
  • Nature Reviews Earth & Environment:探索太空以理解地球
    NREE:探索太空以理解地球大約兩個世紀以來,地球科學的進步通常遵循一個共同的基本理念:地球的現在是了解其過去和未來的關鍵。這個理念是理解地球科學領域相關知識的基礎。類似的,在研究其他行星的演化歷史時,這些在地球上已知的知識也可以被用於進行相關的推測。
  • 太空中是真空的,為什麼不會把地球的空氣抽走?
    這樣一來很多人就開始疑惑了,都知道太空中是沒有氧氣存在的真空環境,地球對於太空來說也不過是很渺小的一個粒子,那麼為什麼這麼強大的真空太空環境竟然沒有將地球上的空氣都吸走呢?要解釋這個問題的話,我們要先向大家解釋一個誤區,這個誤區是大多數人對於真空環境的誤解。在上述提到的真空袋和瓶子的案例中,我們都認為真空環境會吸收空氣。
  • 地球是否存在外星人?美國人爆料「藍鳥人」存在,默默保護著地球
    不知道大家有沒有聽說過秘密太空計劃,這個計劃證明外星文明是真實存在的。爆料人叫做科裡古德,他曾聲稱自己參與過這個計劃,並且持續了20年的時間,人類已經能成功進入宇宙了。但是宇宙中所發生的現象遠比人類想像的要多,而在他的爆料中,有很多人類應該知道的東西,但是卻被世界上很多國家的首腦和領導人隱瞞。據美國人科裡古德爆料,外太空存在一個名叫藍鳥人的文明。藍鳥人來自宇宙中的第六維度,它們屬於銀河系中的智慧生命。藍鳥人起初與人類一樣都是第三維度的生物,只不過隨著漫長時間的演變才進入到了第六維度。
  • 我們應該已經發現了和地球一樣適合生命存在的行星
    太陽系外至少有二十多顆行星可能和地球一樣適合生命存在。 這些特徵包括一顆大小和壽命合適的恆星,特別是考慮到複雜生命在地球上進化需要35億年,而像人類一樣先進的生命要出現需要40億年。研究人員寫道,大的行星意味著陸地和棲息地有更大的空間;更大的行星也會有更高的重力,這將有助於更厚的大氣層,這將對飛行的生物有利。
  • 得益於太空旅行,人類才發明出來的10種重要產品
    這一次,我們就要為你帶來,得益於太空旅行,人類才發明出來的10種產品。例如,在Nike Air Max中所存在的那個相對有名的壓縮室中底,這項技術最早被運用在了太空服中,可為太空服起到減震和保持穩定的作用。
  • 我們能吃上太空胡蘿蔔嗎?美航天員上太空當農民
    隨著世界人口不斷增長和各種資源消耗枯竭,人類的生存空間被壓縮,於是我們便瞄向了遙遠的太空,希望未來人類可以在太空中生活,而生命存在的必要條件是水和食物,科學家們為這個目標不斷努力奮鬥。
  • 和地球最相近的星球,有風有雨有大氣,或許有生命存在!
    地球走過了漫長的時間,在此期間誕生無數的生物和數種文明,太陽系當中存在許多的天體,可唯獨地球特別幸運,能夠誕生出生命,充滿生機。生命存在的條件十分苛刻,因為它必須要滿足適宜的環境,才能夠生存。地球上擁有適宜的溫度,充足的水分,溼潤的空氣以及大量的生活資源,正是地球的饋贈,才讓生物能夠自由自在的生活。宇宙浩瀚無垠,想要找到和地球一樣的星球,其實並不難,但是否也能和地球一樣孕育出生命呢?從概率上來說是很大的,科學家們一直都在尋找地外生命,想要在太空當中尋找另一顆適於居住的星球,於是便發射了許多的探測器,希望能夠有不一樣的發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