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寒總票房超郭敬明13億,口碑全面碾壓,差距是怎麼造成的?

2020-12-14 騰訊網

郭敬明和韓寒,兩個從出現在大眾視野,就被紮實捆綁在一起的名字。

從文壇走到影壇,他們的恩怨隨著時間淡化了不少。

但如果他們各自的電影在同一檔期遭遇,一起上熱搜是肯定的。

2014年,他們的電影就出現在同一個檔期之中。

7月17日,郭敬明的《小時代3》上映,首周末拿下3.15億人民幣票房;

7月24日,韓寒的《後會無期》上映,首周末2.96億;《小時代3》次周1.54億,被擠到單周票房榜第三位。

只要搜索這兩部電影,出來大都是2014年7月的內容。

可見當時拿他們來比較是家常便飯的事。

之後韓寒闖進了香餑餑的春節檔,和他比較的都是真正的電影人了,郭敬明則主要在秋季檔出現,導演之外還當了製片人,出品了監製作品。

來到2020年,郭敬明在《爵跡》的失敗後,重新開始活躍。

在12月,他要一口氣拿出兩部導演作品,一部網大,一部院線,之前還有一部綜藝搶盡話題。

論流量和人氣,他絕對不輸韓寒。

只是作為一位導演,與韓寒相比,差距已經相當明顯了。

2014年那次對碰,最終勝利者無疑是韓寒。

《後會無期》一上映,《小時代3》就被比了下去。

對比最終票房,前者6.28億,後者5.2億;

對比口碑,無論豆瓣還是貓眼評分,前者都更高一籌。甚至可以說是全面碾壓。

雖然《後會無期》的豆瓣評分是虛高的,第一次當導演的韓寒不習慣用鏡頭講故事,拍得像散文,但對比郭敬明的「幻燈片」,韓寒的表現當真是不錯的了。

要知道,郭敬明2013年就開始當導演,他比韓寒還更有經驗一些,這樣的結果,令到他的導演才華一下就被比了下去。

郭敬明在電影界最引以為豪的成績,應該就是《小時代》四部曲的超17億票房。

在商業上,他確實取得了成功。

然而韓寒在商業上的表現也不差。

《後會無期》用小成本破6億之後,第二部作品《乘風破浪》打破10億票房。

單片「10億+」,是郭敬明到現在都沒有達到的裡程碑。

本來2016年他是有那麼點機會的,只是那部《爵跡》粉碎了他的美夢。

截止至《晴雅集》前的5部導演作品,郭敬明個人拿到的總票房為20.86億。

韓寒呢,2019年第三部作品《飛馳人生》之後,33.7億。

比郭敬明少了兩部電影,卻多了大約13億。

別說人家韓寒是沾了春節檔的光。春節檔的競爭激烈是有目共睹的,能在春節檔立足也是一種本事,至少韓寒已經證明自己可以拍出及格的電影。

相反郭敬明,還深陷在爛片標籤的泥潭之中。

更要命的是,他本人說藝術與商業,他選擇商業。哪想要比商業,他的票房成績還不如韓寒。

接下來《晴雅集》必須拿到13億,才能重新反超過去。

是什麼原因造成了如此差距?

這裡想說三點。

第一,態度。

當年把中國足球隊帶進世界盃的教練米盧曾說過,態度決定一切。

郭敬明和韓寒對電影的態度,早已經決定了他們在電影領域的成績。

韓寒說拍電影是他小時候四個理想之一,在實現了作家和賽車之後,他有了拍電影的機會。

處女作《後會無期》不能稱得上是佳作,他自己也意識到,在電影領域,自己還是個菜鳥。

「我覺得我要學的太多了。」在一次電影主題的演講中他說。

第二部作品《乘風破浪》,就是他專門用來學習的。

電影聲明感謝了《回到未來》、《新難兄難弟》、《時光倒流七十年》等片,韓寒承認在抄,同時也在學習。

其效果也十分明顯。

相比散文般的《後會無期》《乘風破浪》總算是用鏡頭講通了一個故事。

郭敬明也有學習,在綜藝節目上他能講出很多專業性的知識。這比網絡上的鍵盤俠強不知道多少倍。

但他至今都沒能把學到的那些東西,融入到自己的作品之中。

韓寒在拍完《後會無期》後說自己要學習,而郭敬明拍完《小時代》遭遇爭議,他所做的,是為自己爭辯。

一個不願意承認失敗的人,想讓他進步自然是很難的。

票房的成功使得郭敬明覺得他沒有失敗,因為電影對於他來說,大概是商品罷了。

第二,定位。

記得郭敬明在一次採訪中說過,他更願意稱自己是商人。

所以寫小說也好,拍電影也好,他的根本目的不是藝術成就,而是賺錢。

《小時代》真是他個人價值觀的完美體現。

裡面的奢華是一種美好,他嚮往的是這種美好,而非被歲月摧殘的書籍,被塵埃腐蝕的光碟。

他對文藝的事物不太感冒,那要求他做好文藝項目,就有些勉為其難了。

韓寒對藝術是有一定追求的。

想當年,他雄心勃勃地創立文學雜誌,試圖搞一場中國文學的文藝復興。

奈何他個人的力量無法逆轉時代的浪潮,文學夢被迫停下了腳步。

好在時代給了他另一個機會,他可以轉頭去實現自己的導演夢。

自身的審美和品味使得他拍出來的東西能夠達到一定的品質。

就像他自己在演講裡說的,不丟人。

作家,賽車手,導演,每一個身份他都做得很是純粹,賺得錢比郭敬明少,但在領域內的成就,卻能更勝一籌。

第三,市場。

2016年之前,郭敬明的口碑再怎麼差,他都能夠鎮定自若的。

因為那時,口碑不怎麼影響他的票房收入,不影響他賺錢的目的。

2018年之後,市場的風向還是吹向主流電影,喜劇片和愛情片的份額遭到削弱。

最為致命的一點,越來越多觀眾開始根據口碑選片。

買票之前,看評分高低是正常操作。

口碑,成為了市場競爭的頭等因素之一。

這就讓從未拍過高分電影的郭敬明十分難受了。其實不用等到2018年,2016年他的《爵跡》就已經受到了影響。

這部準備徵戰國慶檔的「高科技電影」,被高評分的《湄公河行動》按在地板上摩擦。這是郭敬明第一次真切感受到,什麼叫口碑的力量。

在這樣的市場風向下,保持不俗口碑的韓寒就可以輕鬆適應下來。

能在第一大檔期春節檔站穩腳跟,他依靠的就是穩定的電影品質。

郭敬明要想重新贏得優勢,就必須重新認識市場,重新評估自己。想依靠粉絲經濟,頂多只有一個效果。

那便是,自我安慰。

相關焦點

  • 同樣是從寫書到拍電影,韓寒電影收穫一致好評,而郭敬明卻爭議不斷
    《小時代1》是郭敬明的處女作,雖然評分不咋地,但在當時以16天4.5億的票房掀起一股「青春熱潮」,但是到了《小時代3》郭敬明就碰上了韓寒的第一部電影《後會無期》,結果卻是《後會無期
  • 「斜槓青年」韓寒,郭敬明的一生之敵,二人的差距為何越來越遠?
    那麼問題來了,為什麼經常有人說,斜槓青年韓寒,是郭敬明的一生之敵呢?而且為什麼兩人的差距越來越遠了呢?一、斜槓青年韓寒所謂的斜槓青年,一般是指在當下不滿足於專一職業,並且熱衷於從事多種職業,擁有多種身份的年輕人。
  • 郭敬明新電影上映,預測票房3.4億,遠超《赤狐書生》
    作者|小明 責編|圓圓摘要:《演員請就位》第二季播出之後,郭敬明的口碑和風評也越來越差,面對李誠儒時他無理佔三分,面對爾冬陞的指責,郭敬明卻委屈落淚,這樣意外的反差讓不少人吐槽郭敬明的性格。
  • 《爵跡2》票房或破10億,綜藝裡被怒批的郭敬明,成了大贏家
    小成本電影《如果聲音不記得》與李現、陳立農的《赤狐書生》對打,後者開局很火,但後期很快被《聲音》反超,目前兩部電影票房差距已過0.5億。《聲音》目前票房成績也是國師張藝謀電影《一秒鐘》的兩倍,按這個趨勢走下去,它最終票房成績預估會在3-4億之間,算是小黑馬了。
  • 韓寒郭敬明糾纏大銀幕 "文青"導電影拍啥重要嗎?
    作為新概念作文大賽最負盛名的兩位文學青年,郭敬明和韓寒如今一路糾纏至暑期檔大銀幕。韓寒在接受採訪時向郭敬明示好,也許就是吃準了後者一定會斷然拒絕。表面上看似熱鬧非凡的明爭暗鬥,最終化為票房吸金石,幫兩位把錢包裝得鼓鼓囊囊。拋開個人喜好不談,若論起電影本體,誰也沒有比誰強多少,只能算勉強及格,還考慮到都是處女作的緣故。
  • 郭敬明:同樣是出書、拍電影,為何韓寒收穫好評,自己卻收穫罵名
    2003年,20歲的郭敬明的《夢裡花落知多少》出版沒多久,就躋身為當年全國文學類暢銷書第一名。2004年作家莊羽以抄襲為名,把郭敬明和其所在的春風文藝出版社告上法庭。郭敬明態度強硬,始終否認抄襲,官司打了兩年多,終審判決抄襲成立。
  • 14小時破億口碑炸裂,票房有望超《金剛川》
    這類電影在今年這個環境,能夠拿下近4億的票房,足見其受歡迎程度,對於大部分觀眾來說,這是一部合格的喜劇。郭敬明監製的《如果聲音不記得》,導演的《晴雅集》連及格線都沒達到。豆瓣4.1分和5.4分,屬於「爛片」的範疇,這般口碑,就不作過多的推薦了。不太挑剔的觀眾還是可以看個熱鬧的。
  • 果麥文化IPO:由文及商,韓寒與郭敬明終有一戰?
    除了董事長是「網絡文學三駕馬車」之一的路金波,韓寒也是該公司的靈魂人物。在進行股權綁定之餘,韓寒通過果麥文化策劃了超百萬銷量的圖書,執導並出品了影視項目《後會無期》、《乘風破浪》、《飛馳人生》。而幾乎是同一時間,不斷被拿來作比較的郭敬明也將重心轉向了影視孵化。
  • 郭敬明的小世界:固執與嘲諷,口碑與票房
    最後票房不佳,口碑也不佳,他傷心得哭了,對於爵跡,他是付出了感情的。這還沒有完,第一部票房失利,本就該收手,但是他說,我要拍《爵跡2》,所有人都說他瘋了。固執的人,在外人看來真的是瘋了。影片未播,惡評先至。最後改為網絡播出,評價依然不好,打分都低於4分了。但是奇蹟的是,隨著評分的一步步走低,這部網絡播出的電影,票房卻日日走高,已經高達數億。這真的是郭敬明的小世界,外人看不懂的小世界。
  • 郭敬明《晴雅集》票房停留5億,鄧倫趙又廷受波及
    近日,著名編劇郭敬明、道歉,引起眾多網友圍觀。他們開玩笑說,2020年的最後一天成了全國道歉日。郭敬明的新片《晴雅集》停止上映。怎麼回事?壓垮京M國的真相是什麼?他承認錯誤的意圖是什麼?接下來,讓我們來看看邊肖。
  • 2014暑期檔觀察:票房狂漲二十億 話題安能當口碑
    另一方面,在七月和八月期間影片檔期安排略顯緊湊,說明暑期檔還是被一些片方看中,寧可相互擠壓也不願放棄這個檔期窗口。好萊塢的許多大片商已經開始發力布局明年甚至五年後的上映檔期;反觀國產片,大部分目前是拍攝完後去選擇檔期,遇強則躲遇弱則衝,才會造成現階段個別檔期影片密集扎堆的情況。
  • 綜藝裡被狂批時,誰能想到郭敬明轉眼又成票房贏家呢?
    小成本電影《如果聲音不記得》與李現、陳立農的《赤狐書生》對打,後者開局很火,但後期很快被《聲音》反超,目前兩部電影票房差距已過0.5億。 《聲音》目前票房成績也是國師張藝謀電影《一秒鐘》的兩倍,按這個趨勢走下去,它最終票房成績預估會在3-4億之間,算是小黑馬了。
  • 《晴雅集》豆瓣5.1、票房首日破億!郭敬明電影怎麼越罵越紅?
    我說的是郭敬明導演的《晴雅集》。口碑,反應兩極。豆瓣從開分6.0跌到5.1,貓眼9.0,微博大V推薦度73%,名編劇鸚鵡史航給出四星好評。票房,高歌猛進。截至25日17時,累計票房已經達到8900萬,在單日票房排行榜上力壓豆瓣評分8.1分的劉德華主演的口碑力作《拆彈專家2》。目前看影片首日票房單日破億毫無壓力。
  • 新片《晴雅集》因是郭敬明作品被棄看,不料主演是鄧倫,救活了它
    根據相關媒體報導,新片《晴雅集》將於12月25日上映,不過因為這部電影是郭敬明作品,而被觀眾棄看,不少網友表示自己並不喜歡郭敬明,不打算看這部戲。 郭敬明導演的作品不管是《小時代》系列,還是在《演員請就位》上的所有表現,都幾乎是毀譽參半,曾經作為作家,與韓寒齊名的郭敬明,後來轉戰影視圈,無論是票房還是作品數量,都已經碾壓韓寒。
  • 國慶八天電影票房39.5億 電影票房不及去年是喜是憂?
    來源:北京青年報國家電影專資辦8日數據顯示,10月1日至7日中國電影票房約為36.9億元,取得中國影史國慶檔票房第二的成績。至於八天假期的票房,據燈塔專業版的實時數據,截至10月8日21時,國慶檔觀影總票房累計超39.5億,總觀影人次近億。
  • 《晴雅集》口碑反轉了?王晶讚嘆:郭敬明果然是郭敬明!
    不過近期電影首映之後,口碑似乎有所反轉?不僅北電教授王紅衛表示這部電影是一部好作品,就連之前一直吐槽郭敬明導演的編劇史航也在首映上說郭敬明導演進步了!首映現場,王晶導演也笑容滿面地誇讚:「畫面影像很凌厲,電影中很多臺詞我也很喜歡,郭敬明果然是郭敬明!」
  • 韓寒用近乎於「抄襲」的手法翻拍了這部電影,17億票房受之有愧?
    這是韓寒。說過的一句話,他很明白,有些人並沒有自己真實的想法,所以在讓他遭到一些質疑的時候,他不會出來澄清什麼。大家了解還是從什麼時候開始?是不是也是被他的傳奇故事吸引?一個叛逆的少年放棄學業,公開質疑教育,然而在沒過幾年之後成了暢銷書的作家。從叛逆的邊緣少年成長為深刻有力的知識分子。這條道路是如今多少營銷團隊自已求的效果?
  • 《一秒鐘》票房不及《如果聲音不記得》,張藝謀為何敗給了郭敬明
    如果有人對你說,「張藝謀不如郭敬明」,你或許會因此痛罵他見識淺薄,不了解電影,又或許會不屑一顧,甚至都懶得反駁。但無論是怎樣的反應,在你心裡,大概率是把張藝謀和郭敬明劃分在兩個不同等級的電影導演圈層的,而張藝謀一定是最高等級。
  • 票房破8000萬豆瓣8.1,《拆彈2》來勢洶洶勢不可擋,郭敬明急了
    今年的電影市場整體低迷,受疫情影響電影院8月份才開張,票房表現也一言難盡,除了幾部大片票房大爆名利雙收外,其他電影票房都很慘澹。 本以為2020年就這樣了,誰知道賀歲檔剛開畫票房市場就炸了!
  • 《晴雅集》票房已過3億,郭敬明的影樓拍攝風和審美偏執受到質疑
    那些在網絡上吹捧流量明星的網友們被打臉了,我們來看一下數據:《晴雅集》首映首日票房9494萬,第二日票房6965萬,第三日票房應該可以低到突破500萬,這已經是一個斷崖式的下降,影院給予的排片率相對較低。為何《晴雅集》的排片量和檔期這麼少呢,原因是影片質量得不到觀眾的認可,豆瓣有7.28萬人給了5.1分的評價,其中31%打1星評價,17.2%給2星差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