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6月2日以來,
中央氣象臺已連續31天發布暴雨預警,持續時間近年少見。我國已全面進入汛期。入汛以來,南方暴雨不斷,來勢兇猛,各地洪澇災害頻發。據水利部統計,今年以來,全國共有
18個省份271條河流發生超警以上洪水。6月21日:貴州銅仁沿河縣出現暴雨到大暴雨天氣,短時降雨造成縣城出現山洪、內澇,街道現千米瀑布奇觀;
重慶萬盛經開區受持續強降雨影響,多路段出現塌方,多處道路被淹,農房受威脅。
6月22日:貴州遵義遭強降雨,桐梓縣木瓜鎮、芭蕉鎮等多個鄉鎮被淹,造成山體滑坡、橋梁受損、水電道路中斷,大量人員被困;
重慶綦江出現1998年以來最大洪峰,鄉鎮橋梁被衝毀、城鎮街道被淹。
6月26日:四川冕寧縣北部地區突降暴雨至特大暴雨,截至6月30日23時,此次特大暴雨已造成14人遇難、8人失聯。
6月27日:湖北宜昌突遭暴雨襲擊,城區內澇嚴重。
6月30日:雲南省昭通市遭強降雨引發洪澇,造成鎮雄縣3人遇難,4縣33380人不同程度受災。
此次南方暴雨為何頻頻來襲?防汛期需要注意什麼?
//本期話題//沈曉琳,中央氣象臺副首席,工程師。主要從事GRAPES模式天氣學檢驗、華北暴雨、華南暖區暴雨等方面研究。
張夕迪,中央氣象臺定量降水預報領班,工程師。主要從事定量降水預報、災害性天氣預報以及中小尺度天氣系統的業務和研究工作。
中央氣象臺專家沈曉琳、張夕迪做客問吧,解答2020年汛期相關問題。
▲
各地降雨情況?@一點資訊網友:我想知道山西在未來的降水情況,還有就是還會不會下大冰雹?而大冰雹屬於強對流天氣的產物,強對流天氣的特點就是生命史短、可預報性低,因此現在沒有辦法準確的預報到底會不會下大冰雹,只有在臨近階段才能給出較準確的判斷。只能說在合適的天氣形勢下,對流系統強烈發展,就有出現大冰雹的可能。
@澎湃網友Yzuei2:張工你好,長江流域與三峽上遊降雨量與往期比如何?根據目前的短中期預報,江淮未來一周仍會有持續性降水,以小到中雨量級降水為主,局地有大雨或暴雨。現在正值梅雨期,不排除出現較強降水的可能,請持續關注中央氣象臺或地方氣象臺的天氣預報。
6 月 7 日 桂林南部陽朔縣 (來源:法新社)
@正綱:請問一下今年夏天京津地區的降水比往年多嗎?6月以來,京津地區雖然下了幾場雨,但累計降雨量並不大,目前還處於較常年同期偏少的態勢。而華北地區的雨季一般出現在七月下旬到八月上旬,即「七下八上」,還有一個多月的時間,預測的不確定性較大。
目前,根據國家氣候中心的預測,7月北京、天津等地的降水量較常年同期略微偏多1-2成,並沒有明顯的偏多。▲
為何降雨偏多?@懶貓lisa :6月南方的降雨一輪接著一輪,江淮江漢一帶降雨偏多明顯。這種情況與較往年來看是異常的嗎?降雨偏多背後的原因有哪些?6月江淮、江漢一帶降雨量普遍較常年同期偏多5-8成以上,但還達不到異常的標準,近年來長江流域也發生過多次降水量偏多事件。
強降雨的發生主要有以下三個方面的原因:1、充分的水汽供應 2、較強的上升運動 3、較長的持續時間。6月以來,副熱帶高壓的位置相對穩定,其西側的偏南風和東亞夏季風共同將南海、孟加拉灣等地的水汽源源不斷地輸送至長江流域,滿足了條件1;北方不斷南下的冷空氣與暖溼氣流交匯於該地區,形成有利的天氣尺度抬升條件,滿足了條件2;而副熱帶高壓穩定少動,導致冷暖空氣始終在該地區相互作用,滿足了條件3,從而形成了6月南方地區的持續強降雨。
@....。:今年是不是厄爾尼諾結束的年份,所以導致了入梅以來江南雨量大?去年江淮,黃淮等地的乾旱是不是也和厄爾尼諾現象有關?根據氣候中心的監測,弱的厄爾尼諾事件已經結束,現在是中性偏冷狀態。海溫異常會與我國東部地區降水有一定關係,相關研究表明CP型厄爾尼諾會導致夏季江南地區極端降水增加,而去年冬季剛好呈現弱CP型厄爾尼諾。
去年江淮、黃淮的乾旱與厄爾尼諾有一定的關係,但不能單純的從厄爾尼諾現象來分析我國東部地區的旱澇,影響降水的因素有很多,需要多方面考慮。雨帶的變化主要分為位置和強度的變化。強降雨帶主要出現在冷暖空氣強烈交匯的地區,冷空氣勢力弱則雨帶偏北,冷空氣強則雨帶偏南;強度的變化主要取決於水汽是否充足、上升運動是否強烈以及持續時間是否足夠長。
至於破紀錄的極端降水事件,可預報性是很低的。現在的定量降水預報主要依靠數值預報模式,模式對有利於強降水的天氣形勢預報效果較好,但要準確且定量地預報出降水量則難度較大。因為實際的降水過程受很多因素影響,模式難以準確地表達;同時極端強降水一般是由強烈發展的中小尺度對流系統造成的,模式對於這種尺度較小的天氣系統預報能力也有限。
▲
有何影響?@尚大先生:請問河南北部是產量的主要區域,今年的偏多降雨會不會影響秋季的播種和收成?河南北部主要種植玉米,一般在6月上旬播種,降水多有利於作物生長,但同時降水多病蟲害和草害的影響可能會較大,需要引起重視。
@巖:根據多年記憶,長江流域發生洪水時,東北的松嫩流域就發生洪水,有什麼聯繫麼?我國東部地區雨季一般是南部比北部開始早、結束晚。華南沿海雨季在4月開始,10月中旬結束;長江流域在6月上旬開始,9月初結束;華北、東北雨季在7月開始,8月底結束。東北地區降水主要受冷渦系統影響,而長江流域是梅雨鋒降水為主。有關東北冷渦影響江淮梅雨的研究表明:梅雨期東北冷渦強度與降水存在顯著的正相關;東北冷渦出現以後,隨著它的東移南壓與西伸的副熱帶高壓之間相互作用,有利於梅雨鋒的形成和維持,從而導致江淮梅雨期降水活躍。
但需要注意的是,某一地區的降水可能不止受一個天氣系統影響,在做預測時,需要做更全面的考慮給出判斷。@novawy:請問今年長江流域會出現大範圍洪澇災害麼?三峽大壩會出現超庫容的緊急情況麼?今年入春以來,長江流域的降水量較常年同期偏多2-5成;而6月以來長江流域的降水量較常年同期偏多5-8成,其中長江中下遊地區偏多8成至1倍以上,這主要是由於6月長江流域進入了梅雨季,本月南方地區已經歷了5輪強降雨過程。根據國家氣候中心的預測,預計7月長江流域的降水量比常年同期略有偏多。
而洪澇災害和水庫超警等緊急情況一般是由於短時間內的連續強降雨導致的,這要在臨近時段才能做出較準確的判斷,現在下結論還為時尚早。從三峽到湖口中間還有很多水庫,這和水利部門的調控有很大關係,一般上遊洩洪後兩三天,湖口的水位會有明顯上漲,具體要看水利部門調控措施。可諮詢水利部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