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12月18日,翠微股份甘家口大廈歷經70天緊鑼密鼓的出清、閉店調改,終於舊貌換新顏,在周邊社區居民的翹首期待中重裝亮相。作為北京市首家落實「一店一策」調改升級的試點單位,全新歸來的甘家口大廈品牌集合度大幅提升、綜合業態功能極大豐富,給周邊居民提供了一個大型滿足吃穿用,兼有休閒、娛樂功能的「打卡地」。
在北京傳統大型商業企業面臨巨大市場挑戰的嚴峻形勢下,翠微股份率先提出由傳統百貨向新商業轉型升級的發展思路。這個由海澱區政府第一個投資興建的大型現代化商業企業,從原翠微路老商業區的副食商場、百貨商場、理髮店的廢墟中拔地而起,最終以創新引領發展,成為海澱區商業企業中首家也是迄今唯一一家國有控股上市公司,在創新克難的道路上,翠微勇立潮頭,不斷續寫屬於自己的下一個傳奇。
初建:鐵棚子裡誕生的商企巨輪
1995年初冬,當轟鳴的推土機將建國後40多年形成的老商業區---翠微路副食商場、百貨商場、翠微理髮店、老字號惠豐堂飯莊等十幾家中小店鋪夷為平地時,附近不少居民滿眼的不舍之情。而翠微大廈正是從這片平地開始了它的徵程。1995年,翠微大廈是當時海澱區政府全面推動商業企業改革、第一個全資興建的以購物為主,集娛樂、餐飲、金融、服務、郵政、賓館、商務辦公為一體的現代化大型商業改造工程,總佔地面積2.3公頃,建築面積11.7萬平方米,商廈營業面積3.6萬平方米。翠微大廈的建成不僅成為了公主墳地區幾十年來不變的標誌性商業體,更為改變和提升海澱區的商業面貌,做出了重要貢獻。
1996年8月16日,翠微大廈領導班子組成。欒茂茹擔任翠微大廈黨委書記兼總經理。領導班子成立之時,沒有花團錦簇,只有一片繁忙的建築工地。四位主要的領導班子成員在施工現場搭起的臨時大棚裡,召開了翠微大廈的第一次領導班子會議。
這座鐵棚子四處透風,沒有空調。冬天滴水成冰,夏天悶熱難耐。在大廈籌備的一年零三個月時間裡,籌備組把這裡既當辦公室,又當會議室,晚上回不去家還當宿舍。工作上高標準,生活上低要求。一位法國供貨商在這裡進行商務談判後由衷地讚嘆道:「在中國,我還是第一次在這樣的環境下進行商業談判。看來你們真是一群幹事業的人。」領導班子還聘請了賀名侖、夏光仁等一批知名的專家教授作為翠微的智囊團決策層顧問,共同參與制定了翠微的CI系統,文化理念及發展戰略。也是在此時,確定了翠微的企業精神——「心誠業精、志在非凡」。
憑著這種精神,翠微鍛造出一支勇於吃苦、樂於奉獻、特別能戰鬥的員工隊伍,在發展的二十多年時間,榮獲了「金鼎級百貨店」「全國文明單位」「全國五一勞動獎狀」「全國顧客滿意十大品牌」「全國學習型組織標兵單位」「中國能效之星」等1000多項集體榮譽。
成長:海澱國有商業企業唯一上市公司
翠微大廈開業之初,長安街及西延長線上的老牌大型商業巨頭就有王府井百貨、西單購物中心、復興商業城、城鄉貿易中心等一大批「大哥大」「大姐大」,當時論名氣哪一家都比翠微名氣大,論資格哪一家都比翠微資格老,特別是與翠微大廈幾乎比肩而立的城鄉貿易中心,當時已經牢牢佔據了公主墳商圈的霸主地位,翠微作為後起之秀,如何在大型商企群雄爭霸的競爭中殺出一條血路,是擺在翠微領導班子面前的課題。
縱觀23年發展歷程,創新始終是翠微縱橫商海的定海神針。經過對市場的認真分析和準確預判,翠微領導班子敏銳把握品牌經濟時代的到來,率先在行業內提出打造「與消費者共同成長的成熟名品名店」的戰略構想,使翠微較早佔據了品牌消費的高端市場。為了推動品牌升級,時任翠微總經理張麗君帶領團隊十三次拜訪某知名品牌,打動品牌商進駐翠微店。通過持續開發供應商渠道、精心組合品類品牌,引領消費時尚,為顧客提供品牌附加值,翠微核心競爭力不斷增強。
同時,在「顧客利益永遠是翠微人思考問題的出發點」這一核心價值觀指引下,翠微恪守誠實守信、待顧客如家人。他們為腿腳殘疾的顧客定製單只鞋,為腰身粗壯的顧客定製超長腰帶,將顧客丟失的鑰匙送到機場。這種貼心的細節服務感動了無數的顧客,讓他們成為了翠微的「鐵粉」。
在管理上,翠微在全國零售業中首創「進價核算、單品管理」;1998年首創「店慶」營銷模式,隨著對這一營銷理念運用得越加爐火純青,銷售紀錄一次次地被刷新——2010年翠微13周年慶,單店單日最高銷售額達1.01億元,142個品牌創造了該品牌在全國大型商場日最高銷售額紀錄;2011年14周年慶,翠微單店單日最高銷售額第14次刷新紀錄,達1.21億元,超過140個品牌再次創造全國大型商場最高單日銷售紀錄,翠微累計銷售額超過4.89億元,在當時,相當於一家普通百貨公司一年的銷售收入。
2012年5月3日,翠微股份A股上市銅鑼的鳴響伴著熱烈的掌聲、喝彩聲,把一首翠微綠色和諧發展的交響曲推向新的高潮。翠微股份從單店發展到多店連鎖經營的集團化企業;企業資產由4.4億元擴大到36億元,增長超過8倍;翠微的創新營銷理念在北京商業中創造了奇蹟……從國有企業到股份制企業再到上市公司,翠微如鳳凰涅槃。
轉型:與時代同行的國企主力軍
2014年底,當代商城與甘家口大廈兩家大型商業企業通過資產重組進入翠微股份,成為其全資子公司,翠微巨艦再添兩翼。2017年9月,匡振興調任翠微集團黨委書記、董事長、總經理兼翠微股份黨委書記、董事長,翠微巨輪迎來了新的掌舵人。
正像翠微在鐵棚子裡起家,在大型商業企業群雄爭霸的困境中打出一片天地,新一代翠微掌舵人又站在了新的歷史起點上:如今的消費市場早已電商雲集,傳統零售業面臨巨大挑戰。面對翠微曾經的輝煌,如何更好地順應時代發展要求,不斷拓寬企業生存和發展空間,成為了擺在匡振興及全體翠微人面前的嶄新課題。
在傳統零售不斷向「新零售」進化的過程中,翠微股份開始意識到單一百貨業態與消費者日益豐富的生活方式需求之間的矛盾。匡振興提出,要大力豐富主業,向零售領域新業態進軍;同時以資本運營方式,向科技、金融等領域滲透,儘快形成翠微股份多元化經營格局,支撐企業穩定、健康、可持續發展。這一思路在董事會及經營班子成員中達成了共識,翠微開始著手構建商業與科技融合發展新格局。為實現這一目標,匡振興帶領翠微股份領導班子反覆研究論證,明確了「理順機制——商業升級——戰略轉型」的創新發展路徑。
2018年3月,翠微股份啟動組織機構及業務體系調整工作。三個月後,翠微股份完成了開業20年來規模最大的一次調整——精簡了組織機構,職能進一步優化,管理更加扁平。在推動組織變革的同時,匡振興引導企業進行業務體系整合,實現了總部集採招商、店鋪營運,使翠微市場競爭力大大增強。2018年上半年,翠微股份旗下子公司當代商城與安徽左能置業有限公司合作,向面積約10萬平方米的購物中心項目輸出管理,為翠微多元化發展闖出了一條新路。
在匡振興的主持下,翠微股份積極探索翠微特色的「商業+」發展模式。通過探索「實體零售+網際網路」的智能商業模式,「客流分析」、「自助收銀」等系統在門店內得到開發應用;行動支付、電子會員、電子小票、微信社群、小程序應用等豐富了翠微線上運營層次和服務能力。與此同時,翠微股份通過旗下子公司北京翠微可晶文化發展有限公司(以下簡稱「翠微可晶文化公司」)向文化創意、旅遊、康養等領域發力,開發了一系列文創、旅居、康養產品,不斷拓展生活服務業邊際,與零售板塊形成合力。其中,旅遊產品中的「跟著課本遊中國」榮獲了「2017年北京文化消費品牌榜十大文化旅遊線路」稱號,並得到國臺辦支持(2017年8月,國臺辦批准由可晶文化、《十月文學》出版社、BTV生活頻道在聯合舉辦海峽兩岸共讀詩詞學生交流活動);翠微可晶文化公司先後在陝西白水、山東聊城、河南紅旗渠、內蒙古阿爾山等地建立研遊學基地;與北京電視臺生活頻道聯合打造「BTV生活翠微大班車」,開發精品周邊遊線路;通過攝影俱樂部策劃舉辦大型公益活動及展覽;與泰國教育部曼谷第一區中等教育辦公室建立戰略合作關係,拓展了與東南亞學校及海外康養基地的合作,取得了良好的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
進入2019年,翠微積極發揮國有企業主力軍作用,助力北京市重點商圈升級改造,並在其中發揮積極作用。翠微股份翠微店作為北京市首批重點商圈——公主墳商圈改造的首批試點企業,啟動調改升級三年行動計劃;甘家口大廈完成社區生活中心調改升級重裝亮相,得到社會各界關注與首肯,首個鄰裡中心項目預計在2020年下半年與消費者見面;翠微股份當代商城中關村店、鼎城店也作為海澱、石景山兩區重點商業調改升級項目在兩區政府的領導下統籌推進。
與此同時,翠微戰略轉型繼續向縱深推動。在海澱區委區政府、區國資委的領導下,翠微集團致力於打造科技產業投資與孵化平臺,2019年在投資領域邁出了堅實步伐;翠微股份一方面打造符合現代生活方式、緊貼消費需求、線上線下一體化的體驗式新商業,一方面在投資收益與產業布局上不斷發力,「商業+科技」融合發展的新格局已初具雛形。
翠微的發展,是改革開放以來,海澱國企發展的剪影。在克服一個又一個困難後,在商海弄潮中成長為北京商業的一面旗幟,同時也是海澱國企的主力軍。翠微集團、翠微股份黨委書記、董事長匡振興表示,面對未來,在海澱區建設具有全球影響力的全國科技創新中心核心區和企業轉型發展過程中,在區委、區政府、區國資委的堅強領導下,翠微將不斷創新求變,與時代同行,為海澱及首都經濟社會發展做出新的更大的貢獻。(慄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