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學家測量出史上最短時間單位:247仄秒,1秒對它來說像是億萬年

2021-01-12 前瞻網
科學家測量出史上最短時間單位:247仄秒,1秒對它來說像是億萬年
 olivia chan • 2020-10-19 12:02:52 來源:前瞻網 E2712G0

都在用的報告小程序

寫文章、做研究、查資料【必備】

微信掃一掃,我知道了

最近科學家已經測量出了歷史上最短的時間單位:一個光粒子穿過一個氫分子所需要的時間。

實際上,在日常生活中,我們通常以秒作為最小的計時單位,我們在一呼一吸之間所用的時間通常都有好幾秒。而在體育比賽中,比如百米賽跑所用的時間精確到1%秒。

但這也並不是最小的時間單位,秒之後還有毫秒(ms)、微秒(µs)、納秒(ns)、皮秒(ps)、飛秒(fs)、阿秒(as)、仄秒(zs)。

而最小的時間單位是普朗克時間,是光在真空裡飛過一個普朗克長度所需的時間,大約是5.4X10^-44秒,理論上這是最小的可測量時間間隔。但目前人類尚無法達到這一高度。

在遠古時期,人類首先依靠日出日落來計時,有了沙漏等計時器後,可以將時間精確到分;到了現代,鐘錶的出現讓我們知曉秒的存在,而隨著現代高科技的迅猛發展,人類已經可以測量更短的時間間隔。

1999年因「利用飛秒分光分析研究化學反應遷移狀態」的傑出貢獻,美國化學獎艾哈邁德·哈桑·澤韋爾獨享當年的諾貝爾化學獎。值得一提的是,飛秒是秒的一千萬億分之一。2016年,研究人員在《自然物理》(Nature Physics)雜誌上發表報告稱,他們使用雷射來測量時間,測量到了最短的時間間隔--850仄秒(一仄秒是10^-21秒)。

而最近,科學家測量出了比這更小的時間間隔,即一個光粒子穿過一個氫分子所需要的時間,為是247仄秒(zeptossecond)。

化學鍵的斷裂和形成需要用飛秒計算,而光穿過一個氫分子則需要用仄秒計算。為了測量這一轉瞬即逝的時刻,德國歌德大學的物理學家Reinhard Dörner和他的同事們從德國電力同步加速器(Deutsches Elektronen-Synchrotron,一個位於漢堡的粒子加速器)的PETRA III上拍攝X射線。

研究人員設置了X射線的能量,使單個光子或光粒子從氫分子中撞擊出兩個電子。(一個氫分子由兩個質子和兩個電子組成。)光子先把一個電子彈出,接著彈出另一個。這些相互作用產生了一種被稱為幹涉圖案的波,Dörner和他的同事可以用一種叫做冷目標反衝離子動量光譜(COLTRIMS)反應顯微鏡的工具來測量。這個工具本質上是一個非常敏感的粒子探測器,可以記錄極快的原子和分子反應。COLTRIMS顯微鏡記錄了幹涉模式和整個相互作用過程中氫分子的位置。

研究人員稱:「由於我們知道了氫分子的空間分布,因此我們使用了兩個電子波的幹擾來精確計算光子何時到達第一個電子以及何時到達第二個電子。」

最終測量的時間為247仄秒,該測量實質上是捕獲分子中光的速度。研究人員還表示:「我們第一次觀察到,分子中的電子殼層不會同時在任意地方對光發生反應。之所以會出現時間延遲,是因為分子內的信息僅以光速傳播。」

研究結果發表在10月16日的《科學》(Science)雜誌上。

【編譯/前瞻經濟學人APP資訊組】

參考資料:https://www.livescience.com/zeptosecond-shortest-time-unit-measured.html

本文來源前瞻網,轉載請註明來源。本文內容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本站只提供參考並不構成任何投資及應用建議。(若存在內容、版權或其它問題,請聯繫:service@qianzhan.com) 品牌合作與廣告投放請聯繫:0755-33015062 或 hezuo@qianzhan.com

相關焦點

  • 為什麼1秒是這麼久,1米是這麼長?
    秒和米都是生活中十分常用的基本單位,前者用於度量時間,後者用於度量距離。那麼,為什麼1秒是這麼久的時間?1米是這麼長的距離?1秒的時長古人觀察到,太陽的東升西落非常有規律,太陽連續兩次出現在天頂的時間間隔是一致的,這個間隔就被定義為一天(太陽日)。
  • 美國科學家利用量子糾纏新設計出一種原子鐘 誤差不超1/10秒
    美國科學家利用量子糾纏新設計出一種原子鐘 誤差不超1/10秒 2020-12-21 08:14:59 來源:科技日報 據最新一期《自然》雜誌報導,美國科學家利用量子糾纏現象新設計出一種原子鐘
  • 1光年到底遠到什麼程度?走1光年需要多久?
    由於宇宙實在大得難以想像,如果用日常生活中所用的長度單位來描述宇宙距離,將會顯得非常不方便,例如,織女星距離地球2.37×10^14公裡,即237萬億公裡。為了更好描述宇宙的距離,天文學家創造出了一個非常大的長度單位——光年。如果用光年來表示,織女星的距離為25光年,這樣的表示方式顯得非常簡潔。
  • 韓國人造太陽產生1億℃高溫,持續20秒,超越中美,創造新紀錄
    11月24日,韓國大田研究基地國家聚變研究所的超導託卡馬克核聚變裝置(KSTAR)製造出1億℃高溫的等離子流,時長持續20秒,超越了美國和中國之前紀錄,創造了新的世界紀錄。    2020年11月24日,在美國哥倫比亞大學研究人員的幫助下,KSTAR將等離子加熱到1億攝氏度,並且時間持續了20秒,打造了2019年,溫度1億攝氏度,時長只有8秒的實驗紀錄, 讓人類離完全掌控核聚夢想更近了一步
  • 宇宙誕生用了多長時間,1秒鐘在它面前,如同過去了上億年
    筆者-小文時至今日,「宇宙大爆炸」仍然是一種主流觀點,科學家相信,宇宙誕生於一場大爆炸,而宇宙萬物,包括看得見的物質以及看不見的「暗物質」都是從那場爆炸中誕生的,就連時間和空間也不例外。但人類誕生到地球上才過了短短的500萬年,這段時間對於宇宙而言不過是過去了一瞬間而已,人類想要在有限的時間了解到宇宙的過去,又是多麼困難的事。但好奇心和想像力永遠是驅使人類前進的動力,也正是因為人類擁有敏銳的觀察力和創造力,人類才能爬到地球生物界的頂點。
  • 噴它!1秒去除萬年口臭,呼吸都自帶仙氣!
    噴它!1秒去除萬年口臭,呼吸都自帶仙氣! 出門說話都得遮遮掩掩 那日站君強烈推薦你用 尊藍 清新口氣抑菌噴霧 1秒除臭,持久清新 從此遠離口氣異味
  • 科學家是如何測量光速的?
    科學家是如何測量光速的? 光速是物理學中的一個最基本常數,也是物體運動的速度上限,那麼科學家是如何來測量光速的呢? 實際上,科學家不測量光速(這裡總是指光在真空中的速度),而是科學家知道光的速度是多少。光速c = 299,792,458米每秒   原標題:光速究竟多少? 科學家是如何測量光速的?
  • 既然沒有超長溫度計,科學家如何測量出宇宙深空最高和最低溫度?
    其實科學家們在觀測宇宙和我們物質世界最深層次時,我們真的不能夠用生活中的常識來想像,經過幾百年現代科學的發展,科學家們已經有許多辦法來了解我們宇宙最遠處和微觀世界的最深處了。宇宙中最高溫度和最低溫度都不是直接測量出來的,而是一個理論值。
  • 科學家用豬眼實驗,來看看結果
    就是這樣一組小實驗讓我們明白到,太陽的能量是多麼的巨大,這顆距離我們1.5億公裡遠的恆星,每秒鐘在宇宙中放射出的能量就足夠地球上的人類使用2700萬年了。
  • 史上最全銀河系地圖出爐
    ,包含18億個天體的位置、距離和相對運動的詳細信息,還有距離太陽100秒差距(326光年)範圍內的30多萬顆恆星。這臺價值10億美元的望遠鏡在距離地球約150萬公裡的第二拉格朗日點軌道上運行。在那裡,地球引力和太陽引力達到平衡,天空景象也能一覽無餘。蓋亞每分鐘可以測量大約10萬顆恆星,每天可以測量8.5億個天體,兩個月可以把整個天空掃描完畢。「這有助於我們了解銀河系的發展史。」
  • 價值1.3億!史上最貴腕錶,它憑什麼值這麼多?
    世界上最貴的腕錶,你知道值多少錢嗎?答案是:1.3億。世界上最貴的腕錶,你知道值多少錢嗎?答案是:1.3億。令人驚訝的是它並非傳統超級珠寶龍頭廠家,而是只有30多年歷史、但卻備受受型人追捧的Jacob &Co. 。
  • 10萬年誤差1秒!精工今年有哪些乾貨?
    它的走時誤差,竟能達到10萬年誤差1秒!鈦金屬的優點很多,比如重量較輕,耐磨抗刮等等,而且它還是一種對人體很友好的材質,不會引起皮膚過敏。走時方面,新款Astron GPS Solar延續了該系列超級精準的特色,擁有令人難以置信的10萬年誤差1秒的精度。
  • 它是世界最短音樂,從開始到結束只有1.316秒!
    如果卯足了勁,讓你敞開了想一下,目前為止,咱們音樂史上最短的一首音樂有多長時間呢?也許你會說30秒,再短也不能低於10秒吧!不過答案可能會讓你大吃一驚:1.316秒。這點時間能幹嘛呢?夠你呼吸一口氣,連續眨3次眼睛、心臟跳動1.4次。換句話來說,就是這點時間連放屁都不夠,但卻足夠別人來演奏一首歌了。
  • 1千克有多重?
    它就是全世界人稱量質量時需要的衡量標準——被認為最標準的1千克的砝碼,叫做「千克原器」。世界各國的千克砝碼都要與它比對,確認與它的質量一致,才會被認為質量是準確的,才能用於在各地稱量質量。但即使這般小心地呵護千克原器,它還是出現了問題。情況是這樣的。1千克被定義為1000毫升純水在4℃時的質量,但水是流動的,精確稱量1000毫升純水,非常麻煩。
  • 1光年究竟有多遠?科學家:人類或許永遠無法達到
    年月日,這是我們地球常用的時間單位,所以一般與這幾個字相關的詞語,大部分情況下下都是在形容時間,不過凡事都有例外,比如咱們今天要介紹的這個詞——光年!相信大家都知道,光年中雖然帶著一個年字,但實際上它代表的卻是一個長度單位。顧名思義,以光速傳播一年的距離就是光年!
  • 小米有品對鋼捲尺下手,1秒測量4臺坦克,自動計算體積面積勾股
    不僅如此,用捲尺測量還要帶一個小本本來記上長寬高等數據,最後算一下體積、面積、勾股等,這對於一個已經畢業多年的數學白痴來說,有點考驗。況且人的記性極差,誰知道測量得到的數據和你寫下的數據是否一致呢?有時候算出結果才發現與實際情況出入太大,持著懷疑的態度再測一遍再算一遍。
  • 【型男健身房】20秒就能燃脂?史上最強波比運動( Burpee )
    20秒就能燃脂!由於能在短時間內會將心跳率拉升到將近人體最大值,被稱為是最有效率、最好的全身健身項目之一,常被列為燃脂、減肥的運動課程的項目之一。 史上最強波比運動 Burpee 可以訓練到全身百分之70以上的肌肉群,包含核心肌群、腳、手臂、腹部、臀部及背部等,除了訓練肌耐力、彈性、活動性外,它對於心肺適能的訓練也非常的有幫助
  • 20秒就能燃脂? 史上最強波比訓練
    今天為大家介紹史上最強波比運動(Burpee),簡單6個動作、20秒就能燃脂!在夏天來臨前,誓言要讓腹肌再浮出來見客啊!Burpee,中文音譯為「波比」,是一項無氧運動,結合了深蹲、伏地挺身及跳躍一連串的動作。由於能在短時間內會將心跳率拉升到將近人體最大值,被稱為是最有效率、最好的全身健身項目之一,常被列為燃脂、減肥的運動課程的項目之一。
  • 科學家如何測量
    在這一檔欄目中,我們儘量用簡單的語言,來向大家介紹科學家們研究系外天體的方法,好讓大家明白,科學家給出的數據都是有理有據,並非瞎編的。上一期,我們講的是測量系外恆星質量的方法,並且留了一個話題,就是測量系外恆星的直徑。大家會發現,我們中間隔了好幾天,今天才終於繼續介紹。
  • 今清華團隊領銜,實現史上第二次天體X射線偏振測量
    中科院高能所粒子天體物理中心主任張雙南研究員評價稱:「極光計劃發展了最先進的 X 射線偏振測量技術,實現了歷史上僅有的第二次天體 X 射線偏振測量。這不但驗證了 40 多年前的第一次測量結果的正確性,而且還很有可能發現了一個極具科學價值的新現象,這有助於理解中子星的內部結構以及自轉變化如何影響其外部磁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