疣,包括人類乳頭狀病毒斎斝斨1,2,4所致的尋常疣和斎斝斨1,5,8,9所致的扁平疣,是發生在皮膚淺表的病毒性皮膚贅生物。單就疣體本身而言,並不給人造成痛苦,預後大多良好。但是,它多發於人體的暴露部位,又好發於青少年,有損容貌,常影響人們的生活、交際,對患者的身心健康極為不利。
中醫對疣的證治早有記載。古醫籍將扁平疣稱為「疣目」「扁瘊」,把尋常疣稱之為「千日瘡」「刺瘊」。《靈樞暏經脈篇》中有「虛則生疣」之說。隋暏巢元方《諸病源候論》認為,疣是「風邪搏於肌肉而變生也」。
《外科證治全書》指出:「疣初起如豆,如花之蕊……系肝虛血燥,治以滋水以生肝血,潤風燥以榮筋,歸芍地黃加牛膝、川芎主之。」《五十二病方》中記載,可用灸法治疣。
中醫治疣已積累了豐富的經驗,臨床上為求速效多以外治為主。疣量多而體虛者,應內治與外治相結合。
內服中藥治疣方
•靈磁石、代赭石、生龍骨、生牡蠣各30克(先煎),板藍根、浙貝母、白芍、地骨皮各15克,黃柏12克,桃仁、紅花各9克,山慈菇6克。水煎服,每日旍劑。
•熟地黃25克,何首烏15克,白芍、赤芍、杜仲、牛膝、赤小豆各12克,桃仁、川紅花、牡丹皮、穿山甲、白朮各9克。水煎服,每日旍劑。
中藥外洗除疣法
•各種疣均可用板藍根30克或苦參飲片30克,煎湯洗滌患處,每日洗3~4次。
•香附水洗劑:藥用香附30克,木賊草10克,蜂房10克,金毛狗脊15克,水煎外洗,每日1劑。
•疣洗方:藥用馬齒莧60克,蜂房9克,紫草10克,白芷9克,蛇床子9克,陳皮15克,莪朮15克,煎湯外洗患處。
中藥外塗除疣法
•取木鱉子(去殼)50克,大蒜50克,蔓荊子15克,五倍子15克,75%酒精200毫升。將木鱉子、大蒜共研為極細糊狀後去渣;蔓荊子、五倍子研極細粉末後與前藥同浸於酒精溶液中,攪勻,裝瓶密封備用。用法:先對疣體做常規消毒,然後用無菌針點刺疣體頂部,以微微出血為度,用棉棒蘸藥塗疣體上及周圍。每日2次,用藥1周為1個療程。據報導,此法治扁平疣效果較好,一般用藥1周後疣體色澤變成褐色或灰色,2周後疣體消失,脫屑痊癒。本方加密陀僧粉20克,治尋常疣療效亦佳。
中藥敷貼除疣法
•鴉膽子仁5粒,搗爛。先將患處以熱水浸洗,用消毒刀刮去疣體表面的角質層,再將鴉膽子泥敷在創面上,以玻璃紙和膠布固定,3日換藥1次。
摩擦法可除疣
•將荸薺削去皮,用其白色果肉摩擦疣體,每日3~4次。每次摩擦至疣體角質層軟化、脫掉,微有痛感或點狀出血為止。一般數日可愈。
•取雞胗皮1隻,用溫開水泡軟,再將泡軟的雞胗皮撕成小塊,摩擦患處,擦至皮膚微紅有刺痛感時為度。每日早、晚各1次。通常連續治療3~4周可平復。
推疣法治尋常疣
•在疣的根部用棉花棒或刮匙(刮匙頭部用棉花包裹)與皮膚成30曘,向前推之,推除後的創面應壓迫止血,並用消毒紗布蓋貼,膠布固定。如疣體表面角化,則應在局麻下行此法。此法適用於明顯高出皮膚,損害較小的疣。
針挑法治尋常疣
•對傳染性軟疣,可用消毒注射針頭挑破皮損處,擠出豆腐渣樣小栓,外塗紫藥水或絡合碘。如疣體較多,可分批治療,隔3~4天針挑1次。
結紮法治絲狀疣
最適宜於絲狀疣,即在疣體根部用絲線或頭髮結紮,數日後即可自行脫落。
溫馨提示
瘊子雖不是什麼大病,卻會影響美觀,並給工作生活帶來很多不便,患者多希望尋求簡便而迅速的治療方法。目前最受醫生和患者青睞的要屬冷凍和雷射治療,因其治療迅速、徹底、簡便易行而且副作用少。但這也不是絕對的,對於單發或數目較少者可作首選。如果是多發或融合的面積較大的疣體,還是應採取綜合療法為宜,即內服中藥配合外洗中藥或細胞毒性藥物外塗以促使疣體脫落
點擊下面 醫道學術傳承,關注公眾號;掃描二維碼,加入群聊,每天獲得更多中醫知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