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輯:一水流殤
據澳大利亞媒體的報導,澳大利亞近日反華熱潮已經達到了巔峰,僅僅用了四個月的時間,澳大利亞政府就將《外交關係法案》變成了一項法律。根據該法案的規定,澳大利亞政府有權阻止或廢除下級州政府及國內大學與外國籤署的協議。這在一定程度上表明,澳大利亞的高校對外籤署協議已經上升到了澳大利亞的政治層面,無形之中,增加了澳大利亞政府的權限。
此前,澳大利亞外交部長在基礎設施、文化交流、旅遊、貿易合作、科技、教育和健康等方面已經享有了「一票否決權」。此番,高校籤署協議也被納入外交部門考量體系之中,大有「草木皆兵」之勢。究其根本,還是澳大利亞對於中國的抵制心理作祟罷了。對此,有澳大利亞官員一針見血地指出,莫裡森等人的做法是「史無前例的國家自我毀滅行為」。
對於澳大利亞來說,眼看著疫情對於經濟的阻礙作用越來越明顯,經濟發展急需新的動力,卻在這個時刻選擇和中國對立,明顯是不恰當的時機。自澳大利亞盲目跟隨美國的政策針對中國開始,澳大利亞得到了什麼呢?不僅導致多個商品進出口貿易額大受影響,澳大利亞多年來在中國開拓的市場也幾乎毀於一旦。對於澳大利亞來說,這是一場徹徹底底的敗局,即便尋找到中國市場的替代市場,澳大利亞重新開拓市場花費的代價也是巨大的。更可況,中國已經成為了世界經濟中不可或缺的一環,即便是美國所提出的「經濟脫鉤論」也已經宣告破產,澳大利亞又有何實力繼續針對中國呢?
其實,早在事態惡化之前,中國就已經對澳大利亞有所提醒了。我國外交部發言人華春瑩曾明確表示,希望澳大利亞能儘早糾正錯誤,正確看待兩國關係,為兩國合作開闢良好環境和氛圍。然而,澳大利亞政府並沒有放在心上,反而不斷的找中國的麻煩。到頭來,只是讓澳大利亞的經濟一再受挫。明知道不可為而為之,不知澳大利亞政府是不辨是非,還是想要一錯到底?如果說,政治上價值觀的不認同就要導致兩個國家之間的對立,世界何來現在的安定局面呢?望澳大利亞政府早日放下成見,正視中澳關係。
免責聲明:本文由時代之聲原創創作,圖片來源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繫告知,部分消息參考:988防務觀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