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東西方多元文化相互影響的全球化時代,「禪」作為古老的智慧重新被當代人認識,並在各個領域產生著積極的影響。在海外生活學習的學子們大概最是感同身受,那麼,他們如何看待「禪」與「禪畫」?當他們接觸到「禪」的智慧與修養,個人的體驗如何?我們與多位海外學子展開了對話。
【海外學子篇:從年輕人角度談禪畫】
對話嘉賓:
美國哥倫比亞大學博士 美國休斯頓大學碩士 於躍
普渡大學心理學及法律社會學雙學士(在讀) 王浩楷
澳大利亞雪梨大學商業及法學學士(在讀) 雪梨大學中國發展社團社長 遲棨瑞
<對話一>
作為海外學子,從個人體驗出發如何看中國傳統文化、藝術,如何看待傳統和現代的關係?
美國哥倫比亞大學博士 美國休斯頓大學碩士 於躍
美國哥倫比亞大學博士 美國休斯頓大學碩士 於躍:我現在洛杉磯,是個典型的工科男。我談幾點自己比較淺薄的理解:
首先,對於我們的傳統藝術,從我的角度來說應該有兩個特點:
第一,我定義為「無用」。「無用」不是「一無是處」的意思,而是與「有用」對立,不是什麼事都要做得太有用,這樣的話是一個比較純粹的概念。
現在很多藝術有特別多的社會屬性在裡邊。比如某一名人用高價收藏了一幅畫,大家快速地去收藏這個畫家的其他作品。用金錢去衡量價值,屬於一種投資或投機的行為,不是藝術行為。再比如有一些作品通過色彩的搭配、組合以及一些特定的內容,然後去刺激人的視覺感官,引起本能上潛意識上的心理和生理的反應。這也不純粹,相當於把藝術當成了一種工具,失去了本來的意義。從這個角度上來說,首先我認為藝術應該是「無用」的,無實用、無利用、無功用而大用,是一個很純粹的東西。
第二,藝術應該是藝術家或是作者,以藝術為媒介去深度地表達自己,並感染他人的行為方式。另一方面,也是觀賞者能夠去接收,又有自己的收穫,在另一個維度上有種情感的體會,這也是藝術重要的特點。
藝術創作和炫技不同。我們知道不同的繪畫、不同的流派風格,都有很多前人總結的技巧,甚至總結為可以量化、標準化的方式。或者講究如何畫得更逼真、更像。雖然也是一種藝術,但不是藝術和傳統的核心。因為單純以技巧判斷藝術,人工智慧畫得可以無限精細下去。但這類作品,作者在藝術品中投入的真情、本心的表達和觀者所接受到的信息、那份感動,是人工智慧替代不了的。藝術應該是有靈魂的、有感情的、有味道的。
例如,審美疲勞,網紅臉和千篇一律的商業化電影,第一次看比較震撼,但以後就沒感覺了。究其原因,一方面確實是自己麻木了;另一方面,這種表面的形式,沒有更深層次的神韻和靈魂。
我自己收藏禪畫,平時也積極參與到「禪」文化的修養中來。我體驗到禪畫是不求有用的、純粹的,而且能深度感染他人的傳統藝術。開始接觸禪畫,我一下子就喜歡上了。因為,初看禪畫的時候,發現我自己慢慢就平靜下來了,思維活躍起來。再看禪畫,平靜地思考、感受的過程中,有種充沛感,覺得渾身充滿能量。這種精力充沛是身心上全方位的共振,與平時喝功能飲料所帶來的身體上的短時間內亢奮的感覺又不一樣。
有一幅畫叫《觀松》,是我最喜歡的禪畫之一,每次看到,感受都不一樣。第一次看到,就有升華的感覺,似乎在這幅畫裡經歷了很長的歷程,感覺到一種蒼茫,宇宙那麼大,我自己那麼小。同時,又覺得我和宇宙是平等的,感覺我既謙虛又很有信心,過去、當下、未來全在此刻,瞬間湧出特別的歡喜。
在西方生活,沉浸西方文化之中,從生活的方方面面都在改變,審美也是如此。禪的修養和傳統文化對您起到什麼樣的作用?
美國哥倫比亞大學博士 美國休斯頓大學碩士 於躍:我今年34歲,十年前上大學的時候,和現在的高中生和大學生又是隔了很多代,我的感受是完全不一樣的。
現代這些年輕人,信息高度爆發,又非常容易獲取,同時所處的環境又高度職業化。我問過一些高中生:將來你們有什麼理想?我得到的答案對我個人來說是很震驚的,因為答案不是我小時候如果別人問我,我回答的想當飛行員、科學家,維護世界和平之類比較幼稚但很可愛的答案。
他們的答案很有氣魄,很多人會說「我想做銀行家」,「我一定要去跨國的大公司裡工作,這樣才能發揮我的能量」。得到的答案十人裡邊有七八個,都會和工作、金錢掛上鉤。同時在他們眼中,又能看到很多的困惑和迷茫。為什麼要去做這個,意義是什麼?很少有人能說出來。其中的問題是僅僅知道要把自己培養成一個專業化的工具,而不是一個全才、活潑潑的人。
中國傳統的修養,從文化、本心開始,注重全面發展,包括對人的健康和智慧、眼界、胸襟的修煉和提高。現在人們身體都不是特別健康,有各種亞健康,有手機帶來的近視、頸椎病,神經疾病等等。
再有就是腦子裡的廢物和無用無關的信息太多,上癮式地吸收,又排除不掉,就像看抖音都停不下來,這是現代年輕人當中的另一種「腦癌」。
中國禪文化修養,對年輕一代人來說更多的是強健體魄,能夠幫助增加思維的層級和深度。更重要的是能讓你找回自己的本心,認清自己未來想去做什麼?真正做一個有價值、有意義的人。可以讓人非常實實在在地靜下來,靜下來以後,才能夠認清自己,能夠做回自己,能夠在平衡的中道去成長;對自己的內心有修煉,對自己更有信心;同時對別人也更有愛心;對國家就更有責任心;然後做真正的年輕人,這是中國禪和傳統修養對於年輕人來說的益處。
中國禪的修養法是實實在在的,有各種形式,是摸得見、看得著的身心修養法,年輕人在修煉當中會有自己的感受。
年輕人注重體驗感,自己覺得好了自然就會繼續學下去,只是現在沒有很好的渠道接觸到傳統文化、傳統的修養。所以,現在這個階段,宣傳是一個非常重要的事情。我在美國就會感覺很奇怪,明明全世界都非常推崇中國傳統文化,而恰恰在國內或者是恰恰在海外的學子當中對自己文化的認知度和認可度,反而沒那麼高。我覺得從宣傳上,更需要我們去做一些努力。
在歐美已經根深蒂固的是社會中精英階層或貴族才會去修禪。因為大多數在底層的人們更多的是忙碌於如何去生存、如何改善生活質量。精英階層才更注重對自己心靈的探求。國外普遍的禪的修養更多的局限於打坐、冥想的形式。比如大家熟知的人物賈伯斯、稻盛和夫,這都是世界知名的成功企業家,都受益於「禪」的修養。
我們中國禪的修養方式是有系統的,沒有太多的局限,無論是畫禪畫還是讀書、打拳、禪茶修養,幫助您各種全方位地找回自己,建立信心,做強健體魄的人,從而能夠更好地學習、工作和生活。
<對話二>
作為海外學子,從個人體驗出發如何看中國傳統文化、藝術,如何看傳統和現代的關係?
普渡大學心理學及法律社會學雙學士(在讀) 王浩楷
普渡大學心理學及法律社會學雙學士(在讀) 王浩楷:冥想幫助我放鬆和平靜,確實對我有幫助。 這是從我的偶像,已故的科比布萊恩特那裡,學到了這一點。科比布萊恩特在賽前和比賽前都進行冥想,以使他整個忙碌的賽季中保持放鬆及鎮定。對我來說,我認為可以從他的日程安排中學到——他可以坐下來放鬆和冥想,那我也可以這樣做。 最近的紀錄片《最後一舞》中對湖人隊與公牛隊的報導中也表明冥想有助於放鬆身心——這對我有所啟迪,對我真正重要的是繼續進行冥想以保持自我放鬆。類似的,喜歡修禪的賈伯斯,以及他以禪的角度在蘋果產品上的設計,這些鼓舞著我去進行禪修。
從你的生活裡面,是不是有一些自己的體驗?
王浩楷:當然。在高中時我就做很多冥想,因為上大學時壓力很大。 不僅面臨學業壓力,還要兼顧籃球隊的比賽任務,所以您可以了解到我的時間很緊,壓力很大。 生活的一切都在進行的同時,冥想可幫助我放鬆並保持鎮定。
你有沒有自己收藏禪畫,禪畫和生活空間以及生活方式上的體驗是怎麼樣的?
王浩楷:我家裡有一些禪畫。老實說,最開始的時候,我不太能理解,不知道它所表達的,只知道它很深奧,也想了解更多有關它們的信息。 但後來,當我越來越多地觀看它時,我意識到它所蘊含的超出了我的預期。我看到了宇宙與我身邊所有事物之間的聯繫。 當看著禪畫時,我發現自己的生活在其元素與藝術品之間有所浮現。 即使沒有對東方文化的更多理解,我也可以將西方和東方文化與從禪畫中觀想的東西聯繫起來。
以海外學子的生活閱歷,你接受中國禪文化的修養,對你有什麼更好的體驗?
王浩楷:對我來說,真正重要的是禪畫以一種我可以接受的方式進入我的世界,因為對於海外學子來說,我們對中華文化沒有那麼熟悉。 而禪畫正是可以幫助到我們的,因為對於禪畫的理解和欣賞並不基於對語言文字的理解。因此我們無需了解任何語言層面的事物,就可以欣賞禪畫。所以我認為,對於大多數看過禪畫的海外學子,因為我們從一開始就不會理解它的涵義,所以實際上是在嘗試用心去欣賞而不是用頭腦理解它,而恰恰這樣,與禪畫和東方文化更容易接近,這是很奇妙的感覺。
<對話三>
在西方生活,沉浸西方文化之中,生活的方方面面都在改變,審美也是如此。禪的修養,對您起到什麼樣的作用?可以從自己的生活體驗和感受講幾個小故事,來講一講?
澳大利亞雪梨大學商業及法學學士(在讀) 雪梨大學中國發展社團社長 遲棨瑞
澳大利亞雪梨大學商業及法學學士(在讀) 雪梨大學中國發展社團社長 遲棨瑞:禪修講究定慧等持。定力幫助我在生活中更加認清自己。最近國外新冠疫情爆發,中國在海外的留學生面臨著諸多選擇。這些選擇難免會帶來一些糾結,而糾結往往帶來曠日的不安。對於我來講,當得知澳大利亞已經封鎖邊境,中國民航局基本切斷國際航線後,頓時有種家不可回的傷感,但我憶起了「心安處處是家鄉」——禪修所能帶來的定力,也許靠這一句話的點醒就夠了。
你有收藏過禪畫嗎?在您的日常生活,「禪畫」收藏與生活家居的環境是怎樣的關係,可以從個人家居生活出發講一講個人的實踐和感受?
遲棨瑞:作為留學生,基本上一年要搬一次家,而不變的是相隨的兩幅禪畫。從直觀視覺來看,水墨勾勒的圖畫是在西方世界中,對於自己文化的一種思念與嚮往。來家裡做客的同學,看見這兩幅看似水墨畫的禪畫,往往會產生一種在海外萌生的對文化的親近感。而從觀賞角度來看,這禪畫絕非是普通的水墨畫,初接觸時,感覺其中的元素,尤其是出現最多的圓相圖,變幻多端,深不可測。慢慢地,禪畫融入自己的生活、思維、心境,喚醒了內心歸屬於文化的某種沉睡的力量,它們縈繞著我,給我無窮的力量。我希望有更多的海外學子走進中國禪修養,體會禪畫修養的魅力。
原文來源於藝術頭條APP,未經授權禁止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