點擊上方藍色字看更多內容
詞:慎芝 曲:鄭華娟
那會那會同款
情字這條路
給你行著輕鬆
我行著艱苦
那會那會同款
情字這條路
你攏滿面春風
我攏在淋雨
不願承認心內思慕
暝暝等著你的腳步
不願承認阮的愛你 是錯誤
不願後悔何必當初
那會那會行來
情字這條路
惦惦跟你來這
望你通照顧
那會那會行來
情字這條路
越過頭才知影
歹行的路途
不願承認袂凍幸福
暝暝念著愛的歌譜
不願承認前途茫茫看無路
不願提起消息攏無
製作:蘇南海
EMAIL:SNH386@163.COM
潘越雲,本名潘月雲,1957年11月19日出生於省高雄市,女歌手。
1980年10月31日成為滾石的首個籤約歌手正式出道。1982年發行專輯《天天天藍》在走紅並獲得金鼎獎最佳演唱人獎。1983年演唱電影《野雀高飛》插曲《野百合也有春天》和同名主題曲;7月發行華語樂壇第一張概念專輯《胭脂北投》。1985年發行專輯《世間女子》,歌路從民歌的文藝路線徹底轉型到流行;8月和齊豫合作發行流行音樂史上第一張鐳射CD唱片《三毛作品第十五號─回聲》。1986年發行歌壇第一次前往美國錄音的中文專輯《舊愛新歡》,憑藉其中歌曲《謝謝你曾經愛我》獲得第8屆金嗓獎優良演唱獎。1987年演唱電影《桂花巷》同名主題曲,獲得金鼎獎優良唱片獎和第24屆電影金馬獎最佳電影插曲。1988年5月發行個人首張臺語專輯《情字這條路》;9月發行第一張以男女對唱為主的專輯《男歡女愛》。1989年發行專輯《我是不是你最疼愛的人》在第2屆金曲獎入圍最佳國語女演唱人獎並獲得最佳演唱專輯獎。
1992年加盟飛碟唱片並自組越石音樂工作室。1993年發行專輯《痴情》入圍第6屆金曲獎最佳國語女演唱人獎。1994年發行潘越雲自己參與製作的第一張專輯《孤單》。
1999年加盟原動力唱片公司。2003年發行專輯《舊情人》。2004年舉行個人第一場售票演唱會「行雲20演唱會」。2005年獲得第五屆華語音樂傳媒大獎華語樂壇特別貢獻獎。2009年至2012年間,參與舉行「POWERWOMAN珍愛女人」世界巡迴演唱會。
潘越雲童年時期沒有很多娛樂,小時候住在一個四層樓的洋房,她母親很少讓她下樓玩耍,娛樂就是聽父母的黑膠唱片。她母親收藏的是20世紀50年代上海的流行音樂,像白光、周璇的歌,哥哥姐姐買回來的則是西洋音樂,這些童年的消遣給潘越雲灌輸了對音樂最初的認知和感動 [1] 。
潘越雲出道前在高雄的My Club演出駐唱,通常是抱著吉他自彈自唱,也會跟鋼琴手合作,其時有幸和蘇芮(Julie)同地演唱,每次等蘇芮唱完後的休息時間就由潘越雲來接替。潘越雲有一個十幾歲就認識的好友邰肇玫,兩人都來自高雄,當時邰肇玫已經發行唱片,成為了家喻戶曉的校園民謠歌手。有一次潘越雲參加學校的一個慈善晚會表演,邰肇玫剛巧在臺下看到她自彈自唱,發現唱得不錯。當時滾石唱片剛成立想找一些新面孔,邰肇玫跟滾石的人很熟,就推薦了潘越雲去試唱。後來潘越雲在臺北的錄音間試唱了三首歌(《忘了我是誰》、《恰似你的溫柔》和一首西洋民謠),就因為這三首歌,決定了潘越雲今後幾十年的人生 [1] 。
演藝經歷
編輯
1980年10月31日正式出道 [2] ;同年參與發行滾石唱片創業之作《三人展
合併圖冊(2張)
》,潘越雲在其中以一首《我的思念》崛起樂壇 [3] 。
1981年12月,發行第一張個人專輯《再見離別》,其中專輯同名曲受到大學生們的喜愛 [4] 。
1982年8月,發行了結合音樂與文學的國語專輯《天天天藍》,創下十萬餘張的銷售記錄,潘越雲憑藉此專輯在走紅並於次年9月獲得金鼎獎最佳演唱人獎,1994年樂壇評選十年(1975~1993)百佳專輯時,《天天天藍》入選並位列第4位 [5] 。
1983年1月,在電影《野雀高飛》中客串演出並參與發行同名電影原聲帶(黑膠唱片),收錄單曲《野百合也有春天》、《野雀高飛》於其中,其中《野百合也有春天》被後來的很多歌手翻唱,成為20世紀80年代滾石初創時期的一大標籤 [3] ;7月發行專輯《胭脂北投》,潘越雲在其中首次演唱臺語歌曲 [6] ,這張專輯在華語樂壇是第一張採用概念專輯的手法製作的唱片(有意識的用一張唱片來反映一個大的命題,並且運用曲目之間的相互呼應,來製造出一種首尾相應的和諧效果),填補了一個華語樂壇的空白,以「胭脂北投組合」這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