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龍蝦因體形比其他淡水蝦類大,肉也相對較多,肉質鮮美,所以被製成多種料理,包括赫赫有名的麻辣小龍蝦等,都是常見的餐點,受到了普遍 的歡迎。
近些年因食用小龍蝦後出現橫紋肌溶解症候群的案例屢見報端。
橫紋肌溶解症候群是指一系列影響橫紋肌細胞膜、膜通道及其能量供應的多種遺傳性或獲得性疾病導致的橫紋肌損傷,細胞膜完整性改變,細胞內容物漏出,多伴有急性腎衰竭及代謝紊亂。
橫紋肌溶解症候群的症狀主要有肌肉疼痛、腫脹、無力,還有發熱、全身乏力、白細胞和中性粒細胞比例升高等炎症反應。同時,這樣的病大約有 30% 會出現急性腎衰竭,當急性腎衰竭的病情較重時,會出現少尿、無尿等表現。
橫紋肌溶解症候群病人如果及時治療,絕大多數能夠較快地康復,症狀一般在 2 到 3 天就能消退。如果症狀較輕,不用經過治療就可以自愈。
首次發生橫紋肌溶解症候群以來,各個國家都對該病的原因進行了探討,都沒有發現確切的病因。美國曾經對可引起橫紋肌溶解症候群的魚類進行過研究,結果發現一種對熱穩定、正己烷能夠提取的化學物質可以引起小鼠產生類似的症狀,但是至今還沒有確定這種化學物質到底是什麼。
針對小龍蝦來說,它能夠適應各種汙染環境,得益於它良好的排毒減毒機制,所以它的體內汙染物含量並不一定超標。小龍蝦能把重金屬轉移到外殼,然後通過不斷蛻皮把毒素轉移出體內,這正是它可以耐受重金屬汙染的原因之一。
目前研究顯示,重金屬大多集中在我們不愛吃的蝦腮、內臟和蝦殼中,對於吃蝦肉的我們來說,它讓人重金屬中毒的可能性較小。
不少人看到小龍蝦在汙水溝裡容易撈到,而在清水裡撈不著就認為小龍蝦喜歡在髒汙的環境生存,這是不科學的。
為什麼小龍蝦在清水裡撈不著,而在汙染環境下很容易撈到呢,那是因為清水裡生長的小龍蝦活力強,而汙染環境下的小龍蝦生命活力差。小龍蝦耐受性較強,能在汙水中生存,但是它在生長過程中要脫七八次殼,環境不好小龍蝦就不脫殼,長不好。很多養殖戶以前不注意水環境,用淺水、 髒水養,小龍蝦產量低,後來注意用深水、好水養,產量就增加了。
小龍蝦對重金屬十分敏感,在重金屬超標的水體, 小龍蝦是無法成功脫殼和成活的。重金屬具有可蓄積性, 自然界中食物鏈越高端的生物對重金屬的蓄積越多,而小龍蝦以水草等原初生物為食,處於食物鏈的底端,重金屬蓄積低,正常養殖下,重金屬殘留不會超標 。
小龍蝦體內蛋白質含量較高,佔總體的 16% ~20%,脂肪含量不到 0.2%,蝦肉內鋅、碘、硒等微量元素的含量要高於其他食品。另外,小龍蝦還可以入藥,能化痰止咳, 促進手術後的傷口生肌癒合。
注意從正規的渠道去購買小龍蝦,切記不要自行捕撈,不要食用野生的小龍蝦;
烹飪前一定要清洗乾淨,烹飪過程中要燒熟煮透。注意不要加工死亡的、感官異常或味道不新鮮的小龍蝦,切記不要食用小龍蝦的頭和內臟;
我們經常說的量的問題,一次食用小龍蝦要適量,增加食物的多樣性;
如果進食小龍蝦後出現全身或局 部肌肉酸痛等症狀,應及時就醫,並主動告訴醫生相關情況;
希望食品生產經營者特別是 餐飲服務提供者要嚴格把好原輔料的 來源關,保證小龍蝦新鮮合格,來源正規合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