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創/深圳商報首席記者 魏沛娜40年前,深圳博雅畫廊的成立,意味著全國第一家深港合資文化企業的誕生。40年後,博雅藝文空間的落成,意味著深圳又多了一個創新的藝文場域。在深圳經濟特區建立40周年之際,為打造市民高品質文化生活,更好服務城市文化軟實力建設,由市屬國企深圳市投資控股有限公司全新打造的博雅藝文空間在深圳灣科技生態園正式落成,並在近日正式開門迎客。
「人文閱讀+藝教美學+公益文化」 為發揮國資國企在城市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建設進程中的重要作用,市屬國企深圳市投資控股有限公司大力發展公共文化服務業,持續提升公共文化服務質量,積極推進「文化+園區」「文化+科技」「文化+金融」等產業協同戰略舉措,為城市發展注入活力、添加溫度。作為深投控推動公共文化事業發展的重要平臺,深圳市深投文化投資有限公司充分發揚深圳本土知名品牌「博雅」的文化內涵及影響力,發揮成熟的文化空間運營經驗優勢,全面布局文化空間運營業務,深投控產業園區首個文化空間項目、深投控系統業務協同示範項目——博雅藝文空間應運而生。
▲博雅堂
博雅藝文空間,坐落在極具活力的深圳灣科技生態園,以擁有40年歷史的「博雅」品牌為核心,以閱讀為紐帶,以多元文化業態為載體,以公益文化活動為平臺,構建「人文閱讀+藝教美學+公益文化」複合型文化交流體驗空間,為園區企業、員工和廣大市民提供文化藝術精品和多樣化、高品質的文化服務,展現「博」之精髓和「雅」的品位,打造具有區域影響力的深圳本土文化新地標。
▲博雅藝術書店
博雅藝文空間的建設運營,創新促進了「文化」和「園區」的深度融合,讓人文、藝術、創意融入園區生活,將滿足園區群體對文化消費和文化體驗日益旺盛的需求,提升人們文化獲得感和幸福感,為產業園區增添了文化溫度。
▲博雅藝術館
當潮流生活遇上傳統藝術博雅藝文空間佔地4500平方米,分為自營區域和聯營區域。自營區域包括博雅堂、博雅藝術書店、博雅美術館,其中,博雅堂以傳承和保育傳統文化為主,涵蓋文房四寶、紫砂陶瓷、書畫收藏的購買與品鑑等,是「博雅」文化根基與傳承的絕佳體現;博雅藝術書店以書籍閱讀、藝術創意周邊購買、沙龍講座、開放社交為主,圖書種類涵蓋藝術、人文社科、文學、經管、少兒讀物等,並將不定期提供免費課程和文化沙龍;博雅美術館則可開展多種形式的藝術品、書畫的展覽、講座等。聯營區域則引入了知名文化品牌,包括山葉、網易放刺電音學院、X23咖啡等,輻射周邊年輕群體,為市民打造全方位的藝術文化生活體驗。
從傳統氛圍濃厚的博雅堂到現代生活方式延伸而成的博雅藝術書店,茶室與咖啡店並存、傳統名家古籍與國外原版書籍共賞,博雅藝文空間充分展現了「開放多元、兼容並蓄」的深圳城市文化之精髓。
開業以來,博雅藝文空間已先後邀請多位文化名家包括王海鴻、謝湘南、胡洪俠、塗俏等開展「博雅講座」,以及《特區文學》「深讀詩會」、《遊龍逐頁——張曉棟作品展》、《人與自然——王天楊畫展》等活動,均引起了熱烈反響。據了解,未來博雅藝文空間將持續探索文化服務的新模式、新路徑,引進數量更多、形式更廣泛的藝術文化活動,為深圳市民讀者獻上不間斷的文化盛宴,進一步推動城市文化高質量發展。
博雅品牌的一次創新升級博雅藝文空間的落成和運營,是博雅品牌的一次創新升級。博雅,作為深圳的文化名片,40年來發揮著其不容忽視的文化影響力,承載著一代深圳人的文化記憶。
▲1981年7月,深圳博雅畫廊開業慶典活動中,全國各地書畫家濟濟一堂,現場即興作畫的有:宋文治(前)、陳子毅(中)等。1980年,特區初創、百業待興,時任廣東省委書記兼任深圳市委第一書記吳南生等省市領導人高瞻遠矚,做出了「文化先行」之創舉。經深圳市革命委員會批覆,深圳展覽館(深圳美術館前身)和香港博雅藝術公司聯合開辦的深圳博雅畫廊於1981年7月正式成立,全國第一家深港合資文化企業就此誕生。
▲饒宗頤為博雅題詞
在特區建立之初,深圳博雅的成立猶如一股春風,喚醒了特區人民的文化自覺和熱情。在當時300平方米的畫廊裡,富有時代氣息的先進文化用品、中外版圖書、影音樂器、體育用品,以及文物書畫、文房四寶等各類中外文化藝術品流光溢彩、相互輝映,人們稱之為深圳高雅的文化殿堂,是深受深圳人歡迎的「文化聖地」。
▲首屆「深圳書市」引進萬種外版圖書,開風氣之先,轟動全國成立以來,博雅開創了多個深圳乃至全國文化發展的歷史先河,產生了深遠的影響:1983年,與中華書局香港分局聯合主辦首屆深圳書市,引進萬種外版圖書,開風氣之先,轟動全國;1984年舉辦深圳首個赴美畫展,為推動國際性的文化藝術交流發揮了重要作用;舉辦全國性的中國畫和油畫大賽,培養了藝術界人才新秀……博雅作為「特區文化之窗」,推動中國優秀傳統文化走向了世界,向海內外展示了特區文化發展之新貌,並為深圳市民開墾出「文化綠洲」,打開文化視野,豐富城市生活,為特區文化建設做出了重要貢獻。
▲吳南生題《博採翰墨 雅聚群英》,題記:「一九八零年籌建深圳特區,同時舉辦博雅,是時百業待興而文化先行,蓋有望於未來也,匆匆二十年矣,感創業之艱辛,喜特區之興盛因記並以誌慶,吳南生。」
▲關山月題《特區文化之窗》
40年來,博雅得到了深圳市委、市政府的大力支持,和各界領導、社會知名人士、文化名人的關懷指導。在老一輩領導人、文藝巨匠的支持和冀望下,博雅得以發展成為了具有影響力的文化品牌。吳南生、吳作人、唐雲、劉海粟、李苦禪、啟功、黃胄、吳冠中、黎雄才、關山月、宋文治、程十髮、謝稚柳、陳佩秋、楊善深、饒宗頤等,均為博雅題詞、作畫或舉辦展覽,時任中國美協主席吳作人更題寫了深圳博雅公司牌匾。這一批珍貴的名家真跡,在博雅藝文空間隨處可見,日後也將舉辦專題展覽向公眾展出。以畫入景,展現了博雅40年文化底蘊的積澱和傳承,也是首例在書店中引入真品書畫的創新。
▲中國書畫名家為博雅題寫的真跡將向公眾展覽
創造高品質城市文化生活文化建設作為深圳城市發展戰略中的關鍵一環,振興本土文化品牌「博雅」、創造高品質城市文化生活、助推城市文化高質量發展,是國資國企義不容辭的責任擔當。2018年,博雅實現全資國有化,在深圳市投資控股有限公司的指導和支持下,不斷探索文創產業發展的新道路;2020年,在深圳經濟特區建立40周年之際,一個嶄新的博雅在深圳灣畔成功落地,打造成為新文化地標,是給這座城市的一份獻禮。
以文化點亮城市,以文化服務民生。據悉,未來博雅將不忘初心、繼往開來,以博雅藝文空間為新起點,繼續弘揚「博雅」精神,以園區為核心推進文化空間運營功能發展,積極推動文化進園區、進商圈、進社區,打造網絡化、連鎖式的精品文化服務,讓文化觸手可及,更好滿足市民群眾精神文化生活新期待,為深圳打造先行示範區「城市文明典範」、建設區域文化中心城市和彰顯國家文化軟實力的現代文明之城,做出新的、更大的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