猛男,網際網路蓬勃發展早期,一個具有畫面感的敏感詞。
當年的猛男形象是這樣的——
肌肉虯勁,神情舉止豪邁不已,滿屏都是溢出的男性荷爾蒙。
猛男二字所帶來的畫面衝擊感在全世界都適用。隔壁日本,都有類似一套文化輸出的「猛男模板」。
例如日漫《死神》裡的茶渡泰虎。
在某種語境下,猛男成為了狂野、力量的象徵,給人一種人力挽狂瀾的安全感。
可世道變得太快,如今再悄悄搜索「猛男」二字,出現的不再是令人心潮澎湃的畫面。
而是男女心照不宣,讓人滿臉通紅的精神食糧。首當其衝的,是當代青年最愛,男女老少皆宜的——
貓片。
當你被「猛男」二字吸引,點開連結的一瞬間,出現的畫面卻讓自己懷疑是不是掉進了貓窩。
軟萌萌的小喵咪直戳當代青年柔軟的內心。
猛男愛看的不僅僅是貓咪,一切可愛的動物都能算在內。
包括沒精打採的小兔子。
這群可愛的萌寵可愛到讓人「想犯罪」,不僅僅是一句網絡上的戲言,有人身體力行地實施了,而且還鬧出一則具有喜感的新聞。
就在今天7月份左右,東陽有一家寵物店被盜,除了丟失一些現金,還有一隻年紀尚小的藍貓被擄走。
讓犯罪分子沒想到的是,自己盜竊前的預熱,被店門口的監控安排得明明白白。
為了給自己壯膽子,這位年紀不大的小哥,偷貓前還來了一次社會搖。
貓一得手,就立馬把臉深埋貓毛之間,急不可耐地吸了起來。
對這樣的行為,店長都感到非常無語,但面對採訪,也只能想些刁鑽角度說一些好話。
零星的奇葩會為了貓鋌而走險,但不是所有人都會犯如此錯誤,只好在網際網路上雲吸貓。
所以,「猛男必看」一度在各個平臺刷屏,成為了社交硬通貨,就連虎撲這個直男基地,也深深淪陷。
猛男們喜聞樂見,在得到滿足的同時開心傳播,如同找到了自己的精神信仰。
通過評論,甚至還能看見因瘋狂雲吸貓,而高興到語言不能自已的抽象畫面。
要說「猛男必看」這個風氣是何時興起的,最早追溯到18年的番劇《只要別西卜大小姐喜歡就好》。
羞怯表達自己的男同學,在少女番裡怯生生地提問:我一個一米八的男生看這個正常嗎?早已在少女番裡混得如魚得水的男同胞一聽,頓時恨鐵不成鋼,直接在彈幕教他做人:真男人看貝爾哲布布,娘炮才看熱血戰鬥機甲!
而隨著劇情發展,劇中很及時地出現了一位新角色——肌肉健碩但十分少女心的大哥。
猛男的身材對應柔軟的性格,畫風可愛得讓那群男同胞直呼:這是真男人應該看的番!
等到《天使降臨到我身邊》出現, 「猛男就該看這個」的彈幕最終成熟,在眾多準猛男反覆刷屏後,一躍成為眾所周知的名梗。
在網際網路熱度的推波助瀾下,「猛男必看」系列開始破圈,朝著各個領域蔓延,成為了一場大眾玩梗的狂歡。
就連人畜無愛的寶可夢都慘遭「毒手」,畫風之間充滿了哲♂學的味道。
畫風非常香蕉君的猛男妙蛙種子。
因為視覺誤差被畫成肌肉猛狗的狗子,也悄然在社交平臺上走紅。
更多類似的肌肉動物系列被發掘出來,從此一發不可收拾。
蜷縮取暖的狐狸被二次創作。
就連三次元的真人番也被「猛男必看」輪番轟炸,火熱期至今還未消退的《舞法天女》就是其中之一。
誰也沒想到,打開眾多慈愛猛男心扉的,竟然是一個樣貌乖巧可愛的綠婆娘。
她的殺傷力相比萌寵有過之而無不及,眾多猛男只好繳械投降,在綠婆娘的畫面前留下一片片阿偉亂葬崗。
猛男喜歡萌系可愛的東西,其實是正常的。奧地利動物學家康拉德·洛倫茨曾經提過一個「幼體滯留」的觀點。
他認為人類天生喜歡可愛的幼體,是一種本性,因為只有這樣,才能保證人類的延續。
但猛男們也確實不容易。
他們從出生,決定生理性別的那一刻起,就已經扮演了社會角色中的一員,成為了群體性的共識。
在「男孩子要有男孩子的樣子」傳統觀念影響下,這群人在成長過程、社會構建中,慢慢地被潛移默化。
知乎上有人總結了男性各個年齡段合格的做法。
小時候,作為一個被讚譽的男子漢,為了班級的集體榮譽,就算出了意外也要咬牙忍著。
大學之後,為了貫徹紳士風度,要照顧視線範圍內需要幫助的女性,且不能帶有功利性。
就算被誤解,也不能辯解,報喜不報憂是他們的生活常態,公開表達負面情緒是一種示弱。
社會性帶來的角色賦能,讓他們羞於公開表達不同於其他人的愛好,在成長之路中又常常壓抑自己。
而猛男必看的現象來得如此猛烈,並非一場網際網路式的意外,這背後其實是壓抑已久的集體反抗。
事實上,這不單單是男性的問題,在社會內外的壓力下,女性也有同樣的煩惱。
猛男必看的破圈,眾多男女在網際網路上進行自我調侃,也是在瓦解「男孩子就該有男孩樣子」「女孩子就該有女孩子樣子」的刻板印象。
誰說男孩子不能看少女番,必須喜歡奧特曼?誰說女孩子不能喜歡玩硬核遊戲,必須喜歡洋娃娃?
如今再次搜索「猛男必看」,出現的不單單是萌寵和二次元番劇,還有這樣「胡鬧」的小孩:
有敢於在大人面前玩泥坑撒歡的。
「猛男必看」出現之前,準猛男們缺失的,是因為服從社會性丟失的童趣。
而如今「猛男必看」的內核,或許就是敢勇於直面自己的內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