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頂山晚報記者 燕亞男 文/圖
12月2日上午,葉縣洪莊楊鎮蔣灣村的花生產業園裡停放著幾臺花生收割機和花生摘果機,廠房內,一袋袋裝好的花生整齊地碼放在一起。不遠處,該村黨支部書記李偉逢正帶領工人建設新廠房。
「新廠房準備上一套精選花生米設備,這樣明年就能擴大生產規模,讓更多貧困戶和群眾入股分紅,大家一起共同致富。」李偉逢說。
從找銷路到商家主動上門
葉縣洪莊楊鎮被沙河、汝河、湛河三面環繞,常年河沙衝積形成了沙質土壤,有著種植花生的天然優勢。蔣灣村位於洪莊楊鎮東南部,全村共有2185口人,耕地面積2200畝,幾乎家家都種有花生,但以前花生產量低、賣不上價甚至賣不出去。
2014年,李偉逢擔任該村黨支部書記,從上任起他就在思考如何才能改變這種狀況。為此,他多次到廣東、廣西及南陽、開封等地取經。2016年,在他和「村兩委」的引導下,不少農戶開始調整種植結構,試種高產量的「羅漢果」花生。經過試驗,「羅漢果」花生畝產可達400公斤。
「花生成熟後,經過篩選分類後,我們就帶著花生種到外地的市場找銷路。由於我們的花生種品質好,漸漸有了固定的客戶,現在還有客戶主動上門購買。」李偉逢說。
2019年,李偉逢決定採取「合作社+農戶」的模式,由「村兩委」幹部入股投資300萬元,流轉土地,以麥套花生的種植方式發展村集體經濟,建立了蔣灣村花生產業園,不僅為村民提供了就業崗位,而且幫助不少貧困群眾實現了增收致富。花生收購上來後,經過分揀、精選等流程,花生米和花生種裝袋分區碼放,銷往福建、江西等地,出售的花生種純度、淨度都保持在95%以上。
「現在我們種植花生再也不用為銷路發愁了,而且產業園收購的價格比以前還高,以前一畝地有1000多元的收入,今年翻了一倍,附近村裡種的花生都送到我們村的產業園來賣,現賣現結帳,很方便。」今年57歲的村民李林山說。
「今年,精選出來的花生種我們賣了1000多噸,現在廠房裡剩下的花生種馬上要運到東北三省。而且花生殼和花生秧加工成了優質飼料,也可以增收。」李偉逢說。
帶動村民共同增收
今年57歲的李國俊是該村建檔立卡貧困戶,一直靠種地為生,農閒時在附近打零工。今年8月份,花生產業園建好後,李偉逢首先想到的就是讓村裡的貧困戶到產業園工作,並一戶一戶去做工作,希望他們入股。李國俊就是在他的幫助下貸款5萬元入股產業園。
「前幾天剛拿到了3000多元的分紅,這在以前是想都不敢想的,而且只要產業園有活,第一個想到的就是我們,在這裡幹活每天能收入100元左右。」李國俊高興地說,自從他拿到分紅後,不少當初沒入股的村民都來找他諮詢呢。
李偉逢說:「剛開始建花生產業園是,『村兩委』動員村民入股,不少人抱著觀望的態度,『村兩委』就帶頭入股。今年產業園一開,每天來參觀的村民很多。現在銷路也打開了,不用我們動嘴宣傳,大家都主動上門要求入股。」
如今,花生種植、加工已成為全村農業增效、農民增收的「金鑰匙」,李偉逢計劃明年讓村民全部入股,並精選優良的花生種,免費發給村民種,花生成熟後包收購。「下一步,我們將繼續以花生產業為基礎,拉長產業鏈條,增加花生的產品附加值,不斷創新,發展因地制宜的生產模式,讓老百姓掙更多的錢,一起致富奔小康。」李偉逢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