還記得去年的美術館「壕展」嗎?今年,又來了。這次是「壕展·國際藝術版」。
畢卡索、達利、珂勒惠支、葛飾北齋、安迪·沃霍爾……把這一群大師聚在一起,展期不多不少,去掉周一,又是10天。😂
哭都沒時間,不如做好計劃,準備周末出發吧!
🔍
「展訊」
時間丨2018年6月27日-7月8日 12:00
地址丨中國美術館 1、6、7、8、9、10號廳
票價丨免費(憑有效身份證件領票入場)
中國美術館「壓箱底」收藏
來自全世界100多位藝術家的精品之作
中國美術館的收藏,在全國範圍都是很牛的,經常一出手,就辦出別的展館好幾個大展的分量。
這次展覽也不例外——直接為我們呈現的是世界級大師名作:
巴勃羅·畢卡索、薩爾瓦多·達利、凱綏·珂勒惠支、
葛飾北齋、安迪·沃霍爾、羅伊·利希滕斯坦、
愛德華·韋斯頓、安德烈·梅爾尼科夫、大衛·霍克尼、
安塞姆·基弗、馬爾庫斯·呂佩爾茨、約爾格·伊門多夫、格哈德·裡希特
……
分量很重
熟悉藝術史的大朋友應該對這些名字如雷貫耳,任何一個人都足以撐起一個重量級的個展。
涉獵廣泛
涉及61個國家、100多位藝術家、224件藝術精品;
一個展覽能看到油畫、版畫、雕塑、攝影等各種藝術形式。
展期極短
又是短短10天,一定抓緊機會。
但朵朵預計,不會像上次「壕展」那樣排大隊了,體驗應該會好些……當然這只是我內心小小的希望。
為你挑選展覽中不容錯過的作品
朵朵之前發過一篇文章,看這個展覽前一定要複習:
👉《一張圖了解西方藝術流派》
國外藝術,尤其是進入現代時期,許多作品已經不能用「好看不好看」、「像不像」來簡單評價,它們更多元、更多義。中國美術館目前公布了20幅展品,朵朵帶著你,先一睹為快!
用一生畫的像孩子一樣
畢卡索我們很熟悉,他用一生的時間來表現多樣的藝術形式,更是西方現代藝術的創始人和代表者。《帶鳥的步兵》明顯的立體主義風格,很顯出畢卡索晚年創作的特點,扭曲的五官,誇張的造型。代表武力的劍與代表和平的白鴿,也體現了晚年畢卡索對和平的嚮往與表達。
畢卡索 帶鳥的步兵 1971年
晚年的畢卡索更加的自由,奔放。《人物形象》中抽象而隨意的線條構成了畫面中間女性的形象,沒有色彩,單一的色調讓人有種特殊的壓抑感。可能在不同情境下,作者就會有不同的靈感來創作吧。
畢卡索 人物形象 1967 年
葛飾北齋,那個因「浪」🌊聞名的大師。他是日本江戶時代的浮世繪畫家,歐洲的很多印象派大師如馬奈、莫奈、德加、梵谷都受其影響。他的作品,用非常生活化的視角觀察自然,親切、和藹。畫面裡的人物形象和自然風景具有裝飾感、世俗化極強,有著濃鬱的日本本土氣息。
歌川國芳 風景
安迪·沃霍爾是美國波普藝術的領袖代表。波普藝術就是將大眾文化的一些細節,如連環畫、商標和名人照片進行放大和印刷不斷重複,形成視覺商品。如《瑪麗蓮夢露》《可口可樂》等。
沃霍爾創作了一系列收藏家彼得·路德維希的大型肖像畫,這是其中的一件。畫面人物右手支撐著頭部,表情嚴肅。多彩的線條讓作品呈現一種速寫的風格,大面積色彩組合給人物也起到強烈的襯託效果。
安迪·沃霍爾 彼得·路德維希肖像 1980年
這又是一位波普藝術的代表藝術家。他的漫畫與廣告相結合的作品最為出名,同時他也創作了大量的靜物作品。在他的畫面中,靜物相互交錯、雜亂無章似地穿插在一起,擁有著直觀的色彩和密集的線條。
羅伊·利希騰斯坦 檸檬立體靜物 1975年
他被稱為「最著名的英國在世畫家」,與安迪·沃霍爾齊名。在他的藝術生涯中,作品橫跨了各種媒材,從繪畫到拼貼,從錄像到舞臺。霍克尼也是「果粉」(蘋果產品的粉絲),在七八十歲的高齡,竟開始用iPhone和iPad進行創作。這幅《橫渡大西洋》,是他28歲風華正茂時創作的藝術品,畫面中的水是他一生最愛的主題之一。
對了,這位最藝術老頑童還特別愛中國藝術。30多年前,在紐約大都會博物館,霍克尼花了3個多小時觀看了《康熙南巡圖》,這天被他形容為「一生中最興奮的一天」。
大衛·霍克尼 橫渡大西洋 1965年
達利與畢卡索、馬蒂斯一起,被認為是「二十世紀最有代表性的三位畫家」,用它怪異夢幻般的作品,吸引了無數人。《農牧神 人頭角》這件青銅雕塑,塑造了羅馬神話中牧神的形象。
中國美術館副館長安遠遠說,「(它)將牧神微醺時迷醉的狀態,集中表現在頭部形象上,形體則呈現出扭曲的變化,從中不難看出達利一以貫之的超現實主義風格」。
薩爾瓦多·達利 農牧神 人頭角 1973年
珂勒惠支是19~20世紀最著名的女性藝術家之一,她14歲時即開始學習繪畫。1889年和在貧民區服務的醫生卡爾·珂勒惠支結婚,她的藝術也越來越多地關注社會底層人群的生活狀況。她的作品大多數看起來,都讓觀眾難過極了。而這一幅《 面朝右側自由像》,珂勒惠支在畫面中表現了自己老年時期的側臉,是一幅歷經滄桑後,平和的臉孔。
珂勒惠支 面朝右側自畫像 1938年
西泰尼在斯瓦希裡語是shetani,意思是「精靈神怪」。這類雕塑是坦尚尼亞雕塑藝術的精髓,也是很多藝術家創作藝術的靈感來源。曾有旅行家說,去非洲一定要去坦尚尼亞,到坦尚尼亞一定要去看烏木雕。
(坦尚尼亞) 西泰尼 烏木 1970年
這幅河邊風景昏暗而神秘,它的作者安塞姆·基弗,是一位致力於用繪畫表現德國大事件的畫家。他的創作靈感來源於一首詩,講述了西哥特人的統帥攻佔羅馬後,想擺渡去非洲,但由於供給匱乏,死在半路上,並被埋葬於布森託河邊。這裡並不是真實的景物描寫,藝術家想藉此概括地反映戰爭事件及人類的悲劇。
安塞姆·基弗 阿拉裡希的墳墓 1975年
伊曼多夫在20世紀60年代屬於柏林畫派。他親身經歷了德國的分裂,畫的右上方是馬克思、史達林、列寧和毛澤東的頭像。在畫中,作者讓每個民族的偉人登臺、會面,而實際上這些人根本不可能會面。
耶爾格·伊曼多夫 德國咖啡館,好(3/10) 1983 年
蓋哈德·裡希特,他將繪畫的開闊性的構圖,無邊無際的地平線題材,表現濃鬱平靜的自然情調同浪漫主義風景畫的傳統聯繫起來。他據自己拍攝的照片畫了一系列風景畫,再現了萊因平原上一天不同時間的各種畫面。
他說過:「我不是要模仿照片,而是要創造照片。」
格哈德·裡希特 胡貝爾拉特附近的埃費爾風光 1969年
愛德華·韋斯頓是人體攝影史上最具知名度的攝影家。1911年,韋斯頓在小城Tropico開設攝影工作室說:「我要讓別人都知道我的名字,這無關於我所在的地方。」
這張「聞名遐邇」的照片,是一隻經過挑選的青椒,韋斯頓將它最為扭曲的一面在燈光下完美的拍攝了下來。
愛德華·韋斯頓 青椒,第30號 1930年
安德烈·梅爾尼科夫,世界頂級藝術大師,現實主義學派巨匠,俄羅斯現實主義油畫大師。他曾獲得了國家藝術最高獎——列寧獎章,是美術界公認的藝術泰鬥。他鍾情於古俄羅斯壁畫和東方繪畫,因此在色彩語彙上做了大膽的革新。
安德烈·梅爾尼科夫 靜 1987年
《時髦女郎》是2015年初法蘭西首席院士皮埃爾·卡隆捐贈給中國美術館四件作品之一。卡隆的藝術以表現兒童和風景為多,洋溢著無窮的童趣意味。其意味重在對人與自然中「善」的挖掘。
皮埃爾·卡隆 時髦女郎 2009年
這幅作品的主角你一定不陌生——出現在我們教科書中的達爾文。但你大概不知道,它的作者是一位女性攝影師。卡梅隆48歲開始從事攝影,她的拍攝對象,大多是親朋好友和社交圈中的名人。那時,英國的許多科學家、詩人、畫家、發明家,都應邀到懷特島的玻璃屋裡做客,並留下了一張張不朽的肖像。
卡梅隆 查爾斯·達爾文 1880年
佩德羅·梅耶爾這個名字你可能不熟悉,但要說「PS」技術的祖師爺,你大概有點概念了~從早期的社會紀實攝影,到後來不斷嘗試的數碼合成影響,這位偉大的攝影師一直在現實和虛構間遊走創作。絕對稱得上是世界攝影史上舉足輕重的人物。下面這幅攝影作品的主角,你可能不陌生——阿根廷的著名詩人/作家博爾赫斯。
佩德羅·梅耶爾 阿根廷作家博爾赫斯 1973年
佛拉基米爾·普羅科普佐夫是白俄羅斯國家美術館的館長,這幅《父母的故土》,是2017年4月,他親自向中國美術館捐贈的作品。它的顏色非常鮮明,黃、藍、綠:沉清澈的藍是白俄羅斯山水文化的象徵;熱烈明朗的黃是白俄羅斯民族性格的象徵;黃和藍調和在一起就變成綠,是永恆的、自然的美,是和平與美好的象徵。
佛拉基米爾·普羅科普佐夫 父母的故鄉 2016年
追尋『瞬間的燃燒』
這是一位世界級攝影大師,也是女性攝影家中的代表性人物。下面這幅作品,我感覺有著攝人心魄的魅力,舞者是瑪莎·格雷厄姆——現代舞奠基人之一。芭芭拉·摩根從1935年她開始拍攝格雷厄姆,可以說是她標籤式的作品。拍攝舞者,對她來說就是「追尋的是那種『瞬間的燃燒』」 。
芭芭拉·摩根 瑪莎·格雷厄姆 - 致世界的一封信 1940年
馬爾庫斯·呂佩爾茨生於1941年,是德國20世紀最重要的畫家之一,也是一位通才,繪畫、雕塑、作詩、鋼琴爵士樂演奏無所不通。這位德國國寶級藝術家的作品裡充滿了晦澀隱喻,他自己也說:「我的畫裡充塞了對於未來的秘密符號,我自己不懂,觀眾也不明白。」🤷♀️
馬爾庫斯·呂佩爾茨《靜物畫:漁夫之死》 1977-1978年
這次展覽的主題在於「文明互鑑」,中國美術館來辦,也確實是最合適不過。
因為,在展覽期間,除了外國藝術品,你還能在典藏的中國藝術精品中暢遊。
來,我們為你推薦幾個同期不容錯過的好展覽:
1
匈牙利當代藝術展
📍 中國美術館丨13—17號廳
🕖 2018年6月17日-7月20日
🎫 免費
這個展覽是中匈文化交流的重要項目。展覽以匈牙利的當代藝術作品為核心,可以說是當代藝術家在結構主義的基礎上的全新創作,擬展出99件架上藝術創作及24件雕塑作品。涵蓋波普藝術、表現主義、抽象主義及現實主義等多種流派與風格。
2
韓樂然誕辰120周年
中國美術館藏韓樂然作品展
📍 中國美術館丨19—21號廳
🕖 2018年5月23日-9月3日
🎫 免費
韓樂然是20世紀上半葉的著名藝術家。他1947年因飛機失事去世,傳世作品經家人保存於1953年捐贈給國家,後入藏中國美術館。捐贈作品包括油畫、水彩、素描三個門類,共135件,大部分為1940年代西部寫生和絲路考古臨摹作品。
3
寶藏經典、活化精神
中國美術館典藏精品展Ⅱ
📍 中國美術館丨六樓 藏寶閣
🕖 2018年2月2日-12月30日
🎫 免費
美術館六樓原是內部的一個資料室,經過改造後,展出的作品都是最具代表性的大師名作,所以稱之為藏寶閣。這次展出的是20世紀以來中國美術大家的國畫精品11件,油畫11件,雕塑4件,依然從審美角度萃集小幅經典,由「小」切入,讓我們了解大師們何以將平凡的生活化為藝術的形式。
中國美術館
開放時間: 9:00 - 17:00 (16:00停止入館) 周一閉館
場館地址:北京市東城區五四大街一號
諮詢電話:010-64001476
網上預約免費參觀票辦法
網上每日開放限額2000張預約票,預約地址:
http://www.namoc.org/ucenter/bookinfo.jsp
(請在電腦端複製地址打開網站)
現場領取免費參觀票辦法
1、 現場每日發放限量4000張免費票。
2、 觀眾憑有效證件(身份證、學生證、軍官證、護照)1人1次可領取當日免費票1張。
3、 領票時間:9:00——16:00
4、 領票地點:中國美術館領票處。
5、 當日限量票領取完畢,即停止發放,停止入館。
短短10天的展期
和中國美術館快約快約!
溫馨提示:天氣炎熱,做好防暑措施哦~
*本文展品圖片來自中國美術館官網,內容整理自官方信息及網絡。具體信息請以館方為準。
點擊文字直接查看
▼
◎「一張圖」分清中國古建築屋頂
◎「一張圖」讀懂西方藝術流派
◎一篇文章了解青銅器的名字
◎用西方名畫讀懂希臘神話
◎12座博物館串起中國歷史
和娃足不出戶 看遍世界文明
▼
👇 給孩子的世界文明好書,都在這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