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科學網—《分子植物》:不止「雙十二」
2019年SCI影響因子達12.084、最新5年影響因子為12.744,在植物科學領域研究類期刊中穩居第二、連續9年在亞洲同領域期刊中排名第一,《分子植物》是如何成為我國主辦的世界一流科技期刊和植物科學領域頂尖期刊之一的?
-
【中國科學報】《分子植物》:不止「雙十二」
「因為現在根本不需要我推薦,植物科學研究領域肯定都知道這本刊物。它在國際上有極高的認可度和影響力。」於峰告訴《中國科學報》。 2019年SCI影響因子達12.084、最新5年影響因子為12.744,在植物科學領域研究類期刊中穩居第二、連續9年在亞洲同領域期刊中排名第一,《分子植物》是如何成為我國主辦的世界一流科技期刊和植物科學領域頂尖期刊之一的?
-
只知道《自然》《科學》?20分的上海大牛科學期刊認識一下
其中有3種原創期刊影響因子破10,分別是《納微快報》(英文期刊,英文名Nano-Micro)、《分子植物》(英文期刊,英文名Molecular Plant)和《細胞研究》(英文期刊,英文名Cell Research,簡稱CR)。
-
這本國產期刊國人發文佔比高,影響因子長期保持穩定上升
今天我們來分析 《Journal of Integrative Agriculture》(JIA),中文名稱《農業科學學報(英文版)》,ISSN號為2095-3119。JIA期刊於2002年創刊,由中國農業科學院主辦,是一本國際性的,經過同行評審的開放獲取期刊,2019年影響因子為1.984。
-
影響因子一直穩居13分以上的SCI期刊
Light: Science & Applications(《光:科學與應用》)是由中國科學院長春光學精密機械與物理研究所與中國光學學會共同主辦,由Springer-Nature集團出版的一本全英文開放獲取光學國際學術期刊。
-
創刊40餘年的老牌腫瘤期刊,預計明年影響因子會在7分以上
今天我們要分享一本老牌腫瘤期刊:Cancer letters,是一本國際醫學雜誌,於1975年創辦的雙周刊,是由全球最大的科學和醫學文獻出版集團之一Elsevier發布。Cancer Letter主要面向基礎腫瘤學和轉化腫瘤學這一廣泛領域的原創文章和小評論。此外,特刊還突出了癌症研究的熱點領域。
-
Cell收編的醫學期刊,適合國人投稿,今年影響因子預計將漲到10分
影響因子分析以及預測Molecular Therapy 影響因子今年一直呈上升趨勢,2018年的影響因子是8.402分,2020年6月公布的最新影響因子分數8.986分,接近9分!目前,這本雜誌2018,2019年的文章在2020年的總引用數為3645次,文章數目是379篇。所以計算的即時影響因子是3645/379=9.6174分。
-
2019年期刊引證報告發布!我國創辦的這本期刊首次獲得影響力因子
MRE 2020年第5卷第1-3期其中,中國工程物理研究院創辦的國際首本極端科技專業學術期刊——Matter and Radiation at Extremes (《極端條件下的物質與輻射》,以下簡稱MRE) 獲得了自2016年創刊以來的第一個影響因子——2.931,在SCIE收錄的85種綜合物理期刊中排第25 (Q2區
-
中國第一本綜合性英文期刊,預計明年影響因子分數 11分左右
今天我們要介紹的是中國第一份英文版綜述性學術期刊:National Science Review《國家科學評論》,簡稱NSR,創刊於2014年3月,由中國科學院主管,科學出版社主辦。National Science Review旨在以多種形式全面反映國內外重大研究進展,尤其是重點報導中國具有代表性的科學研究進展,成為世界了解中國前沿科技突破和重要活動的高端平臺。該期刊創刊至今獲得多個國家級項目支持和獎勵,包括中國科技期刊國際影響力提升計劃(A類,2016~2018年)、中國科技期刊卓越行動計劃(領軍期刊類,2019~2023年),2017年全國「百強報刊」等。
-
預測:2021年SCI雜誌影響因子提前知!
影響因子(Impact Factor,IF)是科睿唯安(Clarivate Analytics)出品的期刊引證報告(Journal Citation Reports,JCR)中的一項數據,對科研人員重中之重的數據。影響因子的計算是某期刊N-1, N-2這兩年發表的論文在N年的平均引用次數。
-
這本期刊十分友好,接收速度快,發表量不足,明年將4分+,快來~
方向3 信息科學,納米尺度科學和分子生物學的融合:生物融合和納米生物信息-cogno網絡;集成的納米生物技術平臺,包括生物信息學,認知和預測,整體呈上升趨勢,今年受疫情的影響,投稿量有所減少,2020年截止現在才發表114篇,按照期刊往年的發表量來看,現在投稿正是機會!
-
SCI期刊2019影響因子預測(NC及PNAS發文最多,值得收藏)
現在,iNature團隊主要關注2018年影響因子大於9的雜誌,同時加上一些常見的生物醫學領域的期刊,共281本,我們發現:【1】2019年各雜誌IF大體上與2018年持平;【2】影響因子變化最大的,一般都是綜述性的雜誌;【3】巨無霸CA估計還是IF最高,沒有雜誌可以超越,其達到了222;Cell 35.795;Nature 42.382;Science
-
這本期刊2019年影響因子創歷史最高,國人發文量排名第一
EES期刊是一本國際性的,經過同行評審的支持開放獲取期刊,2019年影響因子為4.872。如下(但不限於):生態毒理學生物的水生和陸地生態毒理學,包括微生物,無脊椎動物,脊椎動物和植物。同樣,中觀世界或實地研究可提供有關命運和影響的信息。有關暴露,生物利用度和影響的機理研究。從分子到整個生物的研究,包括動物行為和種群影響。生態毒理學中涉及作用方式的方法,包括組學,系統生物學,活細胞/組織中的定量測量,生物標誌物,組織病理學,生態生理學。
-
2018年度SCI期刊影響因子最新發布,Nature、Science、Cell三大神刊...
2018年度SCI期刊影響因子最新發布,Nature、Science、Cell三大神刊排名前列。新智元摘取其中有關人工智慧、機器學習、計算機視覺、機器人學等領域的期刊並做簡要介紹,希望對讀者選擇投稿期刊、閱讀前沿技術論文有所裨益。 今天,2018年度SCI期刊影響因子正式出爐!
-
最新SCI影響因子發布!Nature屠榜,AI領域Top 1000期刊盤點
今天,2018年度SCI期刊影響因子正式出爐!Clarivate Analytics發布了最新年度期刊引用報告(JCR),2018年度共有12538種期刊被收錄(不過有25本期刊的影響因子為 0),其中影響因子大於20的期刊有75種。與以往不同的是,今年影響因子大於5分的期刊超過1000種,其中多了幾個中國期刊的名字。
-
393本SCI雜誌2020影響因子預測(即時IF)
怎麼計算影響因子? 影響因子(Impact Factor,IF)是科睿唯安(Clarivate Analytics)出品的期刊引證報告(Journal Citation Reports,JCR)中的一項數據,對科研人員重中之重的數據。影響因子的計算是某期刊N-1, N-2這兩年發表的論文在N年的平均引用次數。
-
一本植物學,農學領域的期刊,影響因子逐年上升的一區國產期刊
往年以及實時的影響因子和分區6. 審稿發表周期7. 版面費8. 相關期刊推薦9.該刊是2019年中國科技期刊卓越行動計劃--重點期刊類項目,資助額度為100百萬元。2018年Crop Journal 獲得第一個影響因子(2017IF)就「高」達 2.658。
-
sci期刊投稿為什麼難
發表sci期刊論文,要向sci期刊投稿,目的是把自己寫的文章提交到期刊編輯手裡,才有可能安排發表。但實際上,很多作者困在了sci期刊投稿上,導致不少文章無法發表。那麼,sci期刊投稿為什麼難?難點一:sci期刊不同,收稿方向有差異每本sci期刊,都有其所屬領域和側重方向,即一篇文章可投稿的sci期刊有多本,但不是所有。作者在投稿前,需要根據文章的內容選對sci期刊的方向,否則投稿是無意義的,因為sci期刊不可能錄用與本刊方向不符的文章,「拒稿」的結果已經註定。
-
怎麼在知網查核心期刊影響因子高,碩士畢業發表
分到個人手上的是比較少的。但是對個人未來發展是很有幫助的,如果您沒有合適的課題,實驗做不完,或者是研究內容多,導師意見不給力,那麼建議您諮詢專業老師的意見,他們也累積了多方位的sci課題研究模式,可提供眾多研究方向的sci整體解決方案,讓您稿件順利發表。中文核心有一部分是SCI收錄的,而科技核心的期刊給收錄的非常少。
-
經典SCI論文期刊推薦:你不能錯過的頂級環境科學領域期刊!
今天,我們隆重推出期刊「經典推薦」系列:我們目前已經邀請到68位各個領域的博後甚至副教授組成了「iJournal期刊委員會」,他們代表了至少100個小的學科領域。接下來我們將邀請每位老師來為大家撰寫每個小學科的十本經典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