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月十三是楊公忌日,又稱為「楊公十三忌」,世傳為唐代風水宗師楊筠松所訂定,這一天諸事不宜,百事皆兇。
關於楊公忌日的傳說,眾說紛紜,各有不同,沒有對與錯之分,都是為了傳承傳統文化。我們這裡單表風水師公認的祖師爺「楊筠松」之傳說。先來看看楊公忌歌謠:
楊公忌為百事忌,以下歌謠需牢記:
神仙留下十三日,舉動須防多損失。
一切起造與興工,不遭火盜定遭兇。
婚姻嫁娶亦非宜,不得到頭終不吉。
人生出世遇此日,勞勞碌碌得還失。
安葬若還逢此日,後代兒孫必乞食。
上官赴任用此日,破賊多愁主革職。
得知廣普傳與人,子孫昌盛皆陰騭。
這是相傳唐代風水宗師楊筠松根據「二十八星宿」順數,訂定的「楊公十三忌」歌謠,自農曆正月十三日始,以後每月提前兩天為百事禁忌日。
為什麼有「楊公十三忌」之說?相傳其說始於宋堪輿術士楊救貧(風水師公認的祖師爺「楊筠松」),因稱該日為楊公忌。楊筠松在地理堪輿學上具有極其崇高的地位,可以和孟子在儒學上的地位相當,其所有的著作,均為地理風水上的經典著作,所以楊筠松也被後人尊稱為楊公。楊公一生傳奇頗多,一生用所學堪輿之術以救善良、善德之人之貧苦,期間有歹人、惡人要挾楊公點地,楊公不從;有政客、歹惡之人得不到他點的吉地,加害楊公。楊公一生有十三次被害,因其救人無數,福德深厚,每次有驚無險,所以楊公有十三忌,但他吉人天相,善德必昌,每次都只有驚險,卻沒有給人害死,楊公的三千弟子就把那十三次受害的日子定為楊公忌日。他的弟子在這十三天內便不為人造葬作福,在家為師做忌。
「楊公十三忌」都是什麼「忌日」?它們分別是正月十三、二月十一、三月初九、四月初七、五月初五、六月初三、七月初一、七月廿九、八月廿七、九月廿五、十月廿三、十一月廿一、十二月十九。據說,這十三個日子決不能被選來作為開張、動工、嫁娶、籤訂合同等等,更是百事不宜。
有些人會說,現代世界太平,國富民安,那有這麼多講究?我認為,古人自有古人的智慧,既然能傳千年,自有其一定的道理。因此,建議信者忌之,不信者當作一種警醒也無妨。
本文編者:一耕,本姓譚,作家、導演,資深媒體人、註冊高級策劃師、高級演講師,某大學院校演講與寫作導師,一耕文學創始人、南粵童星創始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