沁人心脾的父女故事,絕不能讓它布滿灰塵!《房子的故事》

2021-02-21 電影星雲

在大城市打拼久了,越來越懷念小城市的生活。那裡生活節奏緩慢、人際關係簡單、親戚走動頻繁······

當然,最最重要的是那裡有自己割捨不下的親情。尤其是長大成熟後,父母永遠是我們最溫暖的港灣。母親一如既往地疼愛在外打拼的我們,連一向寡言少語的父親都柔軟了起來——《房子的故事》

這是一部父女和解的電影。沒有無病呻吟的做作,充滿自然與溫馨。沒有一句廢話,用無處不在的生活細節,引起人的共鳴。片中姜父明明想念兩個女兒,但總是把話憋在心裡。

該給予女兒溫暖的時候,他卻把大女兒趕出了家。該女兒和他一起面對病痛的時候,他卻瞞著小女兒悄悄住進醫院。即使小女兒找到醫院,他還在責備對方不應該放下手裡的工作。

姜父,是一個能自己承擔痛苦絕不打擾女兒生活的倔強老頭,只可惜,他的倔強換來的卻是和大女兒斷絕關係,和老婆離婚。

這麼多年,姜父靠開鎖艱難地養活自己。在家門口,他開了一家開鎖鋪。憑藉高超的開鎖技藝和兢兢業業的工作態度,姜父收入尚可,不需要和女兒們開口要錢。

但自從兩個女兒和老婆離家後,他愈加孤單。大女兒和老婆和他斷了聯繫,只有小女兒偶爾給他打個電話。

那天,小女兒姜恩書參加完母親二婚的婚禮,回到住處發現開不開門。於是,打電話求助於父親。父親二話不說,收拾開鎖工具,用最快速度來給恩書開門。

整個開門過程,父女倆說話沒超過三句。就連收拾東西離開小女兒住處,姜父都沒有說一聲告別。他給出的理由是:怕打擾你。

什麼意思呢?就是他看到女兒進入房間後,不忍心再去打擾她,想給她充足的私人空間,所以選擇悄悄離開。

其實姜父的出發點是好的,不想讓女兒分心。但他這樣不啃一聲離開,卻讓女兒陷入困擾:難道父親如此疏遠我,連再見都懶得和我說?

同樣尷尬的事情也出現在大女兒姜恩珠身上。恩珠早些年未婚先孕,姜父一氣之下把她趕出了家。自此,父女倆再無聯繫。

即使之後彼此掛念著對方,但誰也沒有主動讓步。在母親二婚現場,恩珠提議妹妹該去看望一下父親。

而姜父呢?也在悄悄地關注著大女兒的一舉一動。他會在繁忙的開鎖工作中抽出一點時間,開幾個小時車去探望大女兒和外孫。

當然,他總是悄悄地、遠遠地看一眼女兒就走。連小女兒都不知道的姐姐家公寓布置,他都有照片。

姜父對大女兒的關心,家裡沒一人知道。要不是姜父徒弟無意間說出來,兩個女兒還一直把父親視為「仇人」。

在姜父身上,我看到了太多中國父親的影子。和母親相比,大多數父親不善言談,不懂得噓寒問暖。他們明明很關心自己的孩子,但就是不會表達。有時候有些過於嚴厲的行為,甚至讓孩子和父親越走越遠。

前兩天毒師在抖音上看到一個短視頻,完美還原「中國式家庭關係」。視頻中,父親、母親和孩子一家三口一起在沙發上看電視。

三人邊看邊討論劇情,看到不爽的地方甚至一起生氣。但是當母親離開,只剩下孩子和父親兩人一起的時候,氣氛陡然變冷。不管電視劇情再有討論的欲望,剩下的兩人都面面相覷、冷漠處之。

這就是典型的「中國式父子/女關係」:明明在乎對方,偏偏裝作是最熟悉的陌生人。

片中姜父知道女兒回家住,買了毛巾疊好放到到浴室櫃裡;知道女兒喜歡吃水蜜桃,提前做好罐頭放到冰箱裡;知道自己去日不多,把水蜜桃打成醬做成泡菜,冷藏在冰箱……

在和姜父住一起的那段時間,恩書上班前,說今天加班,會晚些回來。恩書本來只是想和父親說讓他不要擔心自己晚歸。

但聽在姜父耳朵裡,他卻認真了。白天他反覆確認自己麵包車副駕的安全帶是否安全。夜幕一降臨,他就開著自己的麵包車去地鐵站門口接恩書。不知道等待了多久,他終於在深夜接到了女兒。

車上姜父開著收音機,收聽電臺節目。看到恩書在副駕上睡著,他趕緊關停了電臺節目。可以說,姜父對女兒的愛飽滿卻冷淡,充足卻少了人情味。

比如,恩書回到家的那晚,分明提前做好了飯,恩書說了句「吃中國料理吧」,他就把盛好的飯又倒進鍋裡,叫了炸醬麵。結果卻是,恩書並不是想吃炸醬麵,她只是以為父親沒有做飯,才叫的外賣,或許她更想吃的是父親做的海鮮大醬湯。

在恩書眼裡,父親明明知道什麼是對的,然而說出來的話卻傷著妻子、女兒們的心。但是在我看來,從某種程度上說,父子/女關係的緩和是雙方共同成長的過程。

就像片中姜父,他悄悄看望大女兒,並經常在眾人面前稱讚兩姐妹,如果不是姜父徒弟說出來,恩書或許會一直怨恨他一輩子。但當她知道真相後,終於意識到是她們誤解了父親。

本片片名《房子的故事》。可能很多人會疑惑,為什麼一個講述親情的故事卻起了這麼一個名字呢?因為在片中恩書一直在給自己尋找新住處,同時也否定所有的房子。其實她尋找的這個房子並不是表面上那些明亮的公寓,而是早已丟失的家和親情。

有父親在的家,即使有爭吵又如何?有她牽掛的人在裡面,就是最大的幸福。而沒有家人的住房,再豪華又怎樣?終歸只是一個冰冷的住處而已。

找房子和回家才是這部電影的主題。就像旅行與觀光客,二者的區別,前者是奔赴下一個旅行地,後者遊玩結束就回家。

你的分享和戳好看是我堅持最大的動力

↘↘↘

相關焦點

  • 新愛嬰睡前故事 | 小蟋蟀換房子
    等月亮爬上樹梢的時候,小螞蟻在薰衣草鋪的鬆軟的小床上進入了甜美的夢鄉, 在這裡,他一翻身就能聞到沁人心脾的花香……有一天,小蟋蟀去小松鼠家做客。 小松鼠住在寬敞的木房子裡, 松木鋪成客廳,雪松圍成廚房,白楊樹蓋成臥室, 紫荊花在籬笆牆上美麗地開放。小蟋蟀突然覺得自己的草房子有點狹小,有點破舊,有點寒酸。 於是,小蟋蟀決定換成寬敞的木房子。
  • 一部劇情電影,講述父女的故事
    一部劇情電影,講述一對父女薩繆爾和女兒的故事。一個風流倜儻男人,無釐頭被迫養育一個突然出現的「女兒」這種題材很多導演都拍過,唯一不同的是演員和發生地點有點差異,這部法國電影和其它不同的,就是相對輕鬆一些,屬於典型的爆米花電影。
  • 原創放映 | 每一對父女,都有一段故事
    在今年女兒曉雯生日來臨之際,父女二人爆發了一次「家庭戰爭」,也因此錯過了每年拍照合影的機會,最終誤會解開,父女二人關係得到和解。老張父女二人之間的故事也許是當今社會上很多家庭中父女關係的一個縮影,只不過這個「老張」來得比較溫和,比較細膩些。
  • 彩陶父女與哺乳故事--西門與佩羅
    一尊彩陶的人物故事造像,由於在繪畫作品和西方故事裡有所熟悉,進入了我的相機鏡頭。    這件作品故事,網上一般都翻譯成《西門與佩羅》,這件瓷塑名Roma Charity pedestal,於1760-1763年間由Chelsea factory 所製作。一個年輕的少婦,給一個飢餓的被囚禁著的老人哺乳。裸露胸乳的女人叫佩羅,是西門老人的女兒。這個故事記載在《羅馬人善舉故事》。
  • 《香港愛情故事》:蝸居男女,買不起房子結不起婚
    02而這次的《香港愛情故事》,被譽為「港劇之光」。關鍵是,這些小市民生活在我們身邊。這些甲乙丙丁,仿佛就是我們自己。「房」,這是我們最頭痛的事情。衣食住行啊,沒有自己的房子如何是好?尤其是「住」,有房子還不是有家。但「家」的前提最好就是有個房子。「房」有著「牽一髮而動全身」的重要性。不管內地還是香港,這個「房」是很多人心中這輩子都抹不去的「痛」。
  • 聽| 不能錯過的兒童故事:星星兔
    瞧,你在我身邊,我呢,就在你身旁;天空中還布滿了漂亮的星星;親愛的上帝也與我們同在,他在緊握著你的另一隻手呢。」「這個我可不信」,迪姆說道,「這一整天來,他在什麼時候保佑過咱們來著?」說著,他把另一隻手插進自己的褲袋裡。「風鞋,你能給我講個故事嗎?」「好吧,」爸爸說,「我來給你講一個關於黑夜的故事。」從前有一隻怯懦的兔子,它是一個名副其實的膽小鬼。
  • 小刺蝟和藍房子 | 睡前故事
    又到圖圖媽咪講故事的時間了呢~今天要講的故事叫做《小刺蝟和藍房子》。小刺蝟出生在一個藍色的大房子裡。房子建在水邊,安全又舒適。小刺蝟住在藍房子裡,在媽媽的陪伴下,每天在柳條織成的搖籃裡睡覺,或是坐在溫暖的爐火前,等著爸爸帶著食物回家。
  • 國內初代「道明寺」和N代「杉菜」新愛情故事,被吐槽情侶成父女
    於是這部劇在還沒開播的時候被吐槽是國內初代「道明寺」和N代「杉菜」」之間的新愛情故事。言承旭是1977年的,現在43歲了;沈月是1997年的,23歲,兩個人相差20歲,而兩人的年齡差也是討論的一個熱點。本來對此還抱有期待,想看看如此有淵源的兩個人會擦出怎樣的火花,結果令人大失所望。
  • 《香港愛情故事》首播,TVB再出經典,極具煙火氣故事真實感人
    更直接一點講,以往的港劇重故事,這部港劇重人物。《香港愛情故事》是從一個香港家庭出發,講述這家兒女和父母正在面對的愛情和婚姻問題。男主角,也就是這個家庭當中的長子,正在面對婚姻的問題。女主角,則是男主的女朋友。兩人非常恩愛,卻面對結婚沒有房子的問題。女主的家庭,也是住房非常緊張的。首播劇情當中,這種婚姻和房子的關係,便已經被赤裸裸地拋出來,留給觀眾。
  • 《香港愛情故事》:當房子成為愛情裡的「第三者」
    《香港愛情故事》是新人監製林肯首部監製作品,也是羅天宇、龔嘉欣這組新人演員首次挑大梁。該劇只有12集,放在TVB慣常的晚間十點半綜藝檔播放。從口碑來看,《香港愛情故事》成功了,是今年為數不多可以在豆瓣拿到8.5分以上評分的港劇。
  • 給灰姑娘蓋房子 兒童睡前故事在線聽讀 有聲書童話故事
    每周故事時間安排,可進入公眾號,菜單「每周安排」。
  • 故事大全《會飛的房子》兒童故事繪本分享
    書名《會飛的房子》365故事大全《會飛的房子》兒童故事繪本分享簡介:小主人公名字叫「瑞奇」,瑞奇的爸爸送給他一臺漂亮的彩色電視機,但是瑞奇顯然對外面的大箱子更感興趣,果不其然,這還真不是個普通的箱子……
  • 即使是一間房子裡面,也有無限的故事
    即使是一間房子裡面,也有無限的故事。
  • 車身布滿灰塵都不洗,車後表明原因:車都是洗壞的,節約用水!
    如果你的汽車經常使用,過不了幾天車身上就會布滿一層灰塵,因為現在城市地區的環境汙染比較嚴重,在空氣中瀰漫著大量的灰塵,汽車在停放一夜之後也會落上一些樹葉。
  • 法國作家皮沃派女兒來深參加讀書月,講述書迷父女左岸讀書故事
    南都訊 記者謝湘南 法國作家塞西爾·皮沃受父親委派,日前來深給她與父親貝爾納·皮沃合著的文化散文集《與皮沃父女左岸讀書》中文版作宣傳。
  • 長期不住人房子的保養 怎麼樣清潔房間灰塵
    如果房屋長時間都不注意清理,那麼可能會存在很多灰塵,那對裡面的裝修材料或者是家具等等,都會是一個比較大的損耗。所以大家要重視這些問題,定期進行裝修了解一下長期不住人房子的保養以及怎麼樣清潔房間灰塵,那麼以後在清潔房屋的時候,也許會更加省心,不用擔心太多清潔不到位的情況。
  • 《國土安全》:不能錯過的八季故事
    就講故事角度而言,這種抽絲剝繭一點點揭開陰謀的手法還是挺厲害的,觀眾是完全沒有上帝視角的,往往也要到每一季後期才能知道到底發生了什麼。 但從每一季簡介就能看出,這劇還是蠻與時俱進的,現實裡的不少故事都被放到了劇情裡。
  • 《窗邊的小豆豆》:一段沁人心脾的溫暖故事,蘊含3條育兒啟示
    令人感嘆的是,這本書出版了近40年,為什麼它依然熱度不減?我想最大的原因就是本書作者黑徹柳子以「小豆豆」的身份向我們講述了自己的親身經歷。裡面的每一個故事,每一段文字猶如一股暖流,一點一點深入人心。同時,因為小豆豆的故事,黑徹柳子被聯合國兒童基金會授予了「親善大使」的稱號。這本書也是我和6歲女兒一起共讀的親子書,每一次拜讀,都獲益頗深。
  • 每個人的心中都有一座房子,灰塵越來越多,氣味從未改變
    這麼多年來,在小雅的心中,房子成了她無法抹去的記憶。 從小時候住在父親鄉下低矮的小平房裡,到鎮上的兩層樓的小洋房,再到市中心的兩套商品房,這一路的艱辛,只有小雅自己最清楚。房子從小換到大,從農村換到城市,她經歷了人生許多的磨難。每換一次的房子,每一次的改變都令小雅記憶猶新。
  • 【周末故事專輯】李歐李奧尼的11個故事
    推薦理由:要想知道為什麼李歐大師能寫出這麼多寓意深長的故事,那一定不能忽略作者所處的時代與他的經歷。故事簡介:三隻青蛙生活在一起,有一天愛冒險的那隻青蛙撿到了一顆巨大的蛋,蛋孵出來之後他們都以為是「雞」,直到有一天,他們的「雞」找到了自己的鱷魚媽媽,他們還非常疑惑為什麼小雞的媽媽叫它「小鱷魚」?音頻連結:從沒見過這樣的雞——《一隻神奇的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