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詩詞名家】憶雪堂《庚子刪剩集》
新聞觀後寄困居武漢諸詩友
城封畢竟未淪亡,寄語吾親莫恐慌。
肯與黎元同口罩,人間尚有李中堂。
花垣十八洞村寫意
四面青山戴白雲,崖屏瀑練望中分。
桃花不用愁岑寂,自有春風來叩門。
丹陽舉火石生煙,映帶金鑲百疊田。
天上人間連作陣,已從高處得源泉。
說起當時笑語譁,阿婆臉上樂成花。
勞他精準扶貧手,留住春光照我家。
丹霞即筆
莫愁無處識元胎,雲裡青山儘管埋。
峰到頂層多裸露,有些真相不須猜。
賀雲帆詩友會掛牌敦煌
千裡橫沙一望平,續通絲路仗詩兵。
雲帆駛過敦煌窟,應有潛流助遠行。
喜與潮州松林古寺庚子詩書雅集
一
迎霜樂就野人招,紅葉林中酒一瓢。
醉入仙鄉賒羽翼,好隨雲鶴上層霄。
二
只道當年願已違,寺樓鐘鼓恰相催。
重來借得諸賢力,再把韓潮逐一回。
三
百年清夢醒來時,相對蒲團認故知。
話到空山蟲語寂,半窗紅日影遲遲。
秋遊白帝城即筆
一
山形消退水平添,往昔崢嶸半已潛。
留得孤高心氣在,白煙波上露峰尖。
二
諸葛先生世所尊,奈何廊廟塑成神。
古今多少英明者,一到增高便失真。
三
此來真不識高低,到眼秋江與足齊。
藉助人間浮漲力,帶星雲踏九重梯。
瑤金山寺
一
塵海來尋指路燈,元知我佛萬般能。
閒中體驗清時味,學做山門掃地僧。
二
老尼揮帚淨洪荒,背影依稀似我娘。
猛憶兒時頑劣事,不禁清淚落衣裳。
三
淪落人間百惑生,逃塵非易況逃名。
何如孤拙庭前木,一味枯禪坐自清。
江城時疫恣虐久不得故人消息賦此宣懷
舊遊音訊斷,忍淚坐寒宵。
瘴氣籠春節,悲聲動暮潮。
元知黃鶴意,只受白雲招。
便作巢由隱,終生不見堯?
讀《襟懷集》贈舟揮帆先生
清流來汩汩,所向絕纖塵。
桃李迎門笑,風光到眼新。
樂耕鋤在手,傳道露分人。
煙柳維舟岸,隨時可問津。
偕汕尾詩社諸公月亮灣生態農莊小住
小擬歸田樂,聯鋤坐碧叢。
疏鍾聞野寺,細雨沐瑤空。
月下詩誰補,花間酒自紅。
傾壺開一戒,未敢負清風。
庚子白露重謁南華寺祖庭值微雨
南宗尋法脈,沐手拜蓮池。
奧義心頭悟,微涼頂上知。
露循初白序,月待未生時。
道路何由失,重來問我師。
莽山道中
天地浮塵外,人家野壑西。
穴蛇頭烙鐵,林豕嘴沾泥。
澗曲傳音古,雲深幻影低。
漫遊隨所向,不管鷓鴣啼。
秋遊莽山見將軍峰即返
小慰煙霞癖,觀遊踏棘叢。
穿梭魚織藻,裂帛雁鳴空。
山水多相若,情懷有不同。
感知高處味,斂足對孤峰。
重泛翠江有憶
少卻吹簫客,空浮七月舟。
舊交來夢寐,滄海寄蜉蝣。
稻熟秋將割,漁歸釣未收。
雪泉聲不響,終究是清流。
秋日廬山竹緣居雲帆別業小住
一
聽雨秋窗下,天音味有餘。
已無峰可仰,且喜道能居。
踏石過花徑,留雲坐草廬。
肉糜飢便食,得似晉人歟?
二
榻置匡廬頂,仙鄰近可招。
秋芳明石隙,野水漫溪橋。
偶共清流語,能將濁氣消。
桃源歸即是,不必問漁樵。
九江留別思明兼謝蘇亭詩社諸子
記曾西海上,同泛釣鰲船。
影對初三月,詩成第一篇。
重來秋欲半,相顧氣猶全。
別意知多少,傾壺謝樂天。
浣花溪謁杜甫草堂時第六屆中國詩歌節在此開幕
白首探詩道,重來謁草堂。
元知薪火續,不在錦雲張。
夜露消殘暑,天風助遠航。
放言期醒世,非止協宮商。
秋暮登奉節赤甲山三峽之巔懷杜用詞韻
小探夔門險,攀援及頂層。
棘叢殘蕊墜,崖角亂雲崩。
截浪看中國,臨風想少陵。
波瀾歸一統,已息不平聲。
冬夜田家聚飲智勇兄未至有寄
鄉國歸來日,田家聚飲時。
近籬斟北鬥,隔水望南枝。
定是音書斷,非關步履遲。
座中虛一席,有醉不成詩。
冬日口外遊庶之兄招飲瑞雲行館先一日為放翁八百九十五歲冥誕
燕山橫截處,萬影沒荒叢。
野步閒乘月,狂歌略近風。
人家零散見,知己二三同。
入夜圍爐語,持杯憶放翁。
近事
消息何須辨假真,十分幸福屬吾民。
有型病毒勾魂帖,無敵天王武漢人。
入夢以來情緒漲,遇災之後鏡頭新。
大寒過了年關到,準備牲牢祭鬼神。
庚子年節
不管風聲四海傳,閉門從俗亦隨緣。
讀書漫遣無聊日,坐井徐觀有限天。
親友拜年勞指上,雀鶯度曲到窗前。
閒將畫地為牢舉,寫入昇平又一篇。
庚子元夜
清時有味別能求,免借龍池釣夢舟。
哀竹聲中風入耳,疏梅影外月當樓。
雞鳴舞作塵戈憶,鼠竊投為廟器憂。
少卻花燈春亦是,雲封不改大江流。
賀《望城詩詞》公眾平臺開啟時在穗宅居避疫中
半趕時髦半避塵,平臺又啟一家新。
口因冠毒封緘久,花仗東風點綴勻。
千裡湘流恆向北,數聲鶯哨欲回春。
屏前續個童年夢,好把鄉愁訴與人。
春暮還鄉與諸公痛飲醉後有呈
宅居封解便還鄉,相約知音醉一場。
人至暮年思發小,事經難處識情長。
不須言語杯中物,別樣風華鬢上霜。
飲到西山紅日下,更留餘興待重陽。
花垣道中偶得
十分春色到苗家,石泛珠光樹戴霞。
古道無邊多一口,虛雲抱月隱雙花。
聲留水面宮商協,影臥天心索柱斜。
遊子他鄉歸也未,佇看飛雁下晴沙。
夏日故園養病
嘗遍從前有味閒,何如養疾臥家山。
半窗紅日移筇賞,幾度青春假夢還。
淘氣視頻孫問候,會心音樂鳥間關。
蔬糧見我連盤食,百歲慈親露笑顏。
病起謝諸師友
未因多事減清閒,雲去雲來不礙山。
中國有天隨處問,老娘呼我即時還。
寧違道友春前約,試坐家鄉月下關。
止夢無由聊止癢,舉杯空對亦開顏。
寄內
少壯奔忙歲晚閒,私情一半屬青山。
樹經剪伐根猶在,田近荒蕪我未還。
夢裡輕帆來遠浦,望中孤雁隔重關。
男兒空負崚嶒骨,說到齊家只汗顏。
時事打油
堅挺能將大難逃,金家兄弟好風標。
深紅夢裡中心國,長白山頭小聖朝。
日月經天光不掩,星雲在眼手能招。
胞親對口吹吹氣,嚇脫洋雞一地毛。
觀大江截流前三峽舊照和慶輝家安國華諸子
春去秋來自運旋,或涵珠月或堆煙。
任教舟楫雲中過,不礙黿鼉浪底眠。
景憶初遊憑醉墨,夢回午榻聽殘鵑。
當流莫更言神女,神女而今倍可憐。
賀嶺南儒商詩會成立四周年
情懷豈止在言商,別有吟壇大纛揚。
四度春秋光百越,一時人物出三湘。
清風在抱承傳久,嘉樹當流映帶長。
不似園花工鬥豔,芷蘭無語自生香。
登深圳大南山觀景平臺記感
廣廈星羅立海門,當時一個小漁村。
風開上界天聲在,圈畫南疆印跡存。
老鶴排雲猶奮翼,新松咬石已生根。
滄桑我亦經行者,道路如何不用論。
送周退老鶴駕西歸
見證人間海與桑,百年世味已全嘗。
壽星復位天增彩,仙局收官夜斂光。
未列門牆遺我憾,幸能手澤代公藏。
安亭閣下千尋柏,早有濃陰覆四方。
懵騰
懵騰幸得上蒼憐,著我江湖作散仙。
抱甕籬邊時小醉,枕書林下日高眠。
火生丹灶炊黃米,夢續紅樓惜紫鵑。
別有殊音療耳俗,竹池敲露響清圓。
山居遣興用弦字
峰巒為柱水為弦,妙律無拘自法天。
十萬松栽供檢校,三千鴉殺任流漣。
清風視作門前客,白雨催成世外篇。
晚歲讀陶人境裡,酒懷信已得真傳。
秋日還鄉與鄧傑立中宗義酒敘於前門菜館相約用寒字
鄉味鄉情置一盤,客邊愁緒信能寬。
雲封古戍關重鎖,水漲蠻溪調別彈。
畢竟根留黃土地,不妨身列黑名單。
難齊聖哲聊從俗,午夜擎杯對廣寒。
庚子中秋後二日夜坐偶成
唐人妙語信非虛,草色遙看近卻無。
碎月光浮波織錦,殘荷雨霽葉團珠。
誠知夢影追難及,轉覺秋聲雜可娛。
天道不宜今夕問,四山沉寂一燈孤。
秋日瑤山道中寄劉川
西風不語自懷柔,樂向遊人薦好秋。
棗串紅珠垂店角,桂飄香雪滿橋頭。
偶聞陌上裙釵唱,渾似林間鳥雀啾。
禿管無拘隨興寫,圖成寄與奉天劉。
立冬後一日過渝州天許山居步玉
料得莊門早已開,黃花謝後我方來。
籬邊採豆誇園藝,月下談天坐井臺。
生活自珍今日好,江山不替外人哀。
二三知己時相約,管領清風酒一杯。
冬赴璧山訪天許仁德兄百裡陪同是日盡醉仍用前韻
璧山深處野窗開,盡放梅江入眼來。
百裡同分元亮席,一竿高置子陵臺。
寧教明日扶殘醉,不許餘年有剩哀。
見說堯天秋尚好,當場試問紫霞杯。
渝州留別虞廷天許兼示興隆
籬畔寒花幾度開,已從當下識將來。
天涯有倖存知己,歷史無非是戲臺。
濟海雲鵬高可待,盤崖露柏老何哀。
臨歧預作明年約,續舉羊城話舊杯。
昭萍重晤盛元聞其戒飲成功與諸公置酒同祝
冰壺重續戒重開,面上紅雲漸次來。
助興頻傳催飲令,問誰先築受降臺。
今宵顧影鷗同舞,明日離群雁獨哀。
期有後緣供再祝,更傾銀漢入深杯。
金銳兄有京華之約先呈常江先生並秋扇莫非文博永江諸子
白雲深處洞門開,秋蕊凋殘我又來。
影對霜林添醉意,曲聽流水憶琴臺。
行為及老方知錯,坎坷經多不說哀。
同向西山尋隱者,自由天地屬於杯。
將赴津門先寄曹王二夫子
十載天隨異想開,頂端終見雪霜來。
閒翻大國興亡史,靜看高人上下臺。
枯葉掃殘憐物換,斜陽立盡為時哀。
平居偶爾思文革,猶覺弓蛇影在杯。
冬日還鄉躍龍兄招飲瀟湘華天別後寄懷兼酬儒商詩會諸子
應時諸色奪眸來,羽白楓丹未便猜。
袖手何嘗非弈道,會心隨處是琴臺。
任教廊廟神圖易,不礙河山畫卷開。
省識閒中清夢好,一庭霜露響高槐。
喜聞長沙詩詞協會換屆詩以賀之
麓山高處送徵輪,聖火傳承一代新。
霜葉林中霞乍染,露花枝上月初勻。
潮生助漲心頭夢,鐸響知回故裡春。
我本湘軍馬前卒,那堪淪作異鄉人。
《適閒堂吟稿》序後漫題
丁公思深我之友,別樣清才高八鬥。檢視嚢中何所餘,十年積得詩千首。千首詩成大雅風,芳林吐翠水搖紅。一支務實求真筆,探遍東西南北中。心空不受誰家主,做個常人天已許。閒拈瑣事入篇章,自發真情於肺腑。我幸與公同世生,弦音初解若為情。無端浩劫俱親歷,肯向邯鄲道上行?暮年回首思今昔,溝坎過來殊不易。人逐風雷子馭詩,足憑文字留鴻跡。三晉雲山憶舊遊,同歌金縷雁門秋。高吟脫口成濤湧,渾似黃河入海流。光芒不向神壇借,一任繁花開復謝。上天成就老詩人,自有清輝能照夜。澗松高出白雲邊,為雨為晴聽自然。樂共池荷相對坐,只崇平等不居先。萬家爭入新編史,禾雀柳鶯歌不止。聽罷嘈嘈可斷言:風流只屬丁夫子。一卷編成足可觀,何須頂上戴花環。置我數言聊作引,峰向無人及處攀。
《馮柏喬自書詩選》讀後
柏喬先生當世儒,詩成珠玉自家書。摩天翼展雲空裡,引發波瀾動五湖。杖朝杖國看行止,未改天真如赤子。留得百年求索心,甘當風雅傳承使。華夏文明古迄今,千秋紹接藪淵深。屈陶李杜蘇辛陸,絡繹峰來各萬尋。奇光絕頂觀難足,過眼重翻才士錄。一片神州動蕩天,風雲無際供追逐。逐到如今漸式微。大星寥落小星稀。詩冠吏服同穿戴,荷露螢光各弄奇。嗟嘆江河淤塞久,新潮只在官宣口。復興大義盡人知,誰是當今疏鑿手?中流挺立有斯翁,偌大情懷與古同。吞吐浩然天地氣,蕩除低俗廢頹風。舍利求仁君莫訝,世間道義元無價。斯文聯手素心多,力為鴻蒙開教化。手書詩帖乍成編,嶺海風華已佔先。泉石在山琴在壁,音符同調水同源。我欲齊公嗟不及,囊中刪剩清遊集。自當一炬付飛煙,免得聰明人誤習。昨夜傾談夢未消,舉頭紅日在林梢。公詩一卷如春雨,助漲香江百裡潮。
西江月·疫期宅居遣懷
樂事曰眠曰食,妙音聽雀聽鴉。更從書卷覓生涯,得與前賢對話。 應急挪盆種菜,妝春剪紙為花。聖人治國我齊家,也算閒幫一把。
西江月·秋日偕湘館諸大佬遊飛天山
耳畔禽弦婉囀,眼前雲浪翻騰。為聲成色不幹卿,一任秋風管領。 非雨非晴天氣,或山或水行程。有人沉醉有人醒,各盡心中高興。
鷓鴣天·前題
坐老春關不啟扉,過無思處或因誰。比鄰籠鳥歌成串,到眼園花秀作堆。 憑寂默,試修為,牆根散步計來回。白頭更得妻相許,補畫從前一段眉。
玉樓春·前題
好春蓋個封存印,留待他年回首論。閉門度厄惜殘羮,緘口戒言遵古訓。 昨宵夢過巴陵郡,一笑醒來成市隱。樂憂二字忒纏人,欲借樵風蘇此困。
卜算子·穀雨後一日楓林宴敘國良兄命填是闋
舉足履江湖,仰面觀星鬥。鳥獸魚蟲草木人,所遇皆吾友。 聚散自隨緣,行止仍依舊。心到無防鎮日開,一任清風叩。
清平樂·病起郊遊偶憶
重親風雅,緩步雲林下。藤杖一條支作架,換了兒時竹馬。 偷瓜滾地雷排,搓泥抹臉花開。多少無憂歲月,常從夢裡回來。
清平樂·秋客韓江林旭如女史招飲補生啟宇松元斯鵬廣賀照忠諸子同赴歸來有寄
舊知今雨,月下樽同舉。錯過斯盟天不許,莫問因緣誰與。 歸來漫憶當時,丹楓影在瑤池。留待他年回首,依然如畫如詩。
最高樓·立夏後三日金嶽山莊訪舊用詩雨二字感呈與會諸公
山陰道,百裡訪相知。誤了餞春期。清觴小續蘭亭會,序芳紅到石榴枝。笑吾儕,經劫火,尚餘詩。 深淺夢、概由心作主;塵俗事、不妨人聽雨。煙閣下,坐多時。屏前點劃原無忌,醉中言語或雲痴。嘆西園,鶯歇早,露生遲。
定風波·初夏蘭花谷賞蘭
收拾閒情酒一壺,林間認個小仙姑。真隱世稱孤獨者,非也,竹鄰梅友近能呼。 放眼塵寰諸相色,蒼白,託身多賴錦雲扶。爭及我蘭高大上,眉樣,不需人說入時無。
高陽臺·秋晚寄庶之退之和之
籬菊簪金,庭樨掛雪,堪堪又近重陽。漫遣無聊,殘箋寫個初涼。幽懷欲向知音訴,奈知音、遠隔參商。便傾壺、自長精神,自夢滄浪。 飲酣忽起登臨意,擬憑高試認,誰賊誰王。其奈而今,諸神都著新裝。何如靜坐雲林下,聽寒蟬、一曲秦腔。趁天時、吾樂吾閒,渠樂渠忙。
八聲甘州·秋夜有懷
坐風清露白可憐宵,無端動相思。憶那年今日,望湖樓下,曾鬥新詞。盡放秋聲入耳,醒醉不關伊。記得疏簾外,有月來窺。 也擬黃花重約,怕樽前重見,難似當時。問門前流水,人道尚能西。想孤山、霜梅雪鶴,隱行蹤、千載已忘機。紅塵事,與其回首,莫若支頤。
作者簡介
熊東遨,別署憶雪堂。湖南寧鄉人。湖南省文史館館員;第七屆魯迅文學獎評審委員;中國楹聯學會、新華詩社、詩刊子曰詩社、雲帆詩友會顧問;湖南詩詞協會副會長。上世紀九十年代初曾在湖南電視臺開闢「詩詞曲聯」系列講座,將傳統詩詞教學搬上屏幕。已出版《當代詩詞點評》《古今名聯選評》《詩詞醫案拾例》等專著三十餘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