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12日晚,吉林省長春市長春冰雪新天地開門迎客。園區佔地面積達138萬平方米,用冰量24萬立方米、用雪量22萬立方米,冰雪單體建築達到142個——妥妥的一個大號「哈爾濱冰雪大世界」。
先說說還沒開園的哈爾濱冰雪大世界。哈爾濱冰雪大世界,早已成為了中國冬季旅遊最靚的一張名片,到今年已經是第22屆了。落實到具體行程,就是冬天你來哈爾濱旅遊,如果沒來過哈爾濱冰雪大世界,你都不好意思說來過哈爾濱了。這就好比北京與八達嶺長城的微妙聯繫。
哈爾濱冰雪大世界隨著知名度的打響,門票價格也一路高企。2017年、2018年門票最高時330元/張,2019年290元/張,為哈爾濱和黑龍江的GDP增長貢獻了不少力量。但隨著新冠疫情的到來,2020年1月27日哈爾濱冰雪大世界宣布閉園,較往年減少了約1/3的開園時間,損失慘重。
鄰近的吉林省也在開拓冬季旅遊市場,2019年投資8.5億元興建「長春冰雪大世界」,並於12月28日開園,門票價格320元/張,也因為新冠疫情而提前閉園。
隨著2020年冬季的到來,北方各省都在重啟旅遊盛宴,希望能吸引到更多的遊客,拉動當地經濟發展。吉林省今年要與哈爾濱冰雪大世界產生差異化,故改名為長春冰雪新天地,並比去年提前半個月開園。
比較一下2020年長春冰雪新天地與哈爾濱冰雪大異同,我們會發現很多有意思的地方:
可以看出來,長春冰雪新天地的建設就是在對標哈爾濱冰雪大世界。園區大一些,用冰用雪量大一些,開園早一些,價格高一些。估計是因為去年沒有達到預期目標,今年卯足勁來好好競爭一下,爭取把更多遊客吸引過來。
但同時,筆者也想到了當前比較流行的一個詞——內捲化。長春冰雪新天地和哈爾濱冰雪大世界的旅遊產品本質上基本是相同的——冰雪建築,沒有什麼太大創新;兩地的競爭讓遊客有了更多選擇,也能少花點錢,至少兩地的門票價格都大幅減少,長春從320多元降到160元,哈爾濱更是降到100元。客流分流、門票收入減少、投資較往年加大,總體效益能高過往年嗎?競爭沒有達到讓兩地經濟收入都有增長的目的,大概率是收入比往年低,就看能否佔領市場,最後看誰撐的時間更長。
在冰雪旅遊方面,哈爾濱冰雪大世界的優勢可能比長春冰雪新天地更大一些。一是知名度更高;二是室外溫度更低,南方人來北方旅遊更多是來體驗「冷」的感受;三是開園時間更長;四是哈爾濱獨特的冰雪文化和對俄風情更有吸引力。面對長春冰雪新天地的競爭,哈爾濱冰雪大世界門票價格直接降到之前的1/3,充分說明了它已經做好了競爭的準備。
其實,筆者認為兩地更應該注重軟環境的打造,也就是服務質量的提升、城市文化的建設。來旅遊的南方遊客,絕大多數為中青年和孩子,消費能力強,體力好。冰雪大世界、冰雪新天地這類人工建築,生命周期很短,他們體驗一次基本已經夠了,在園區裡遊玩時間也不會很長,能夠吸引他們的再次前來的原因,主要還是優質的服務享受和當地獨特的文化、運動體驗。以冰雪大世界、冰雪新天地為重要的一個點,配套好周邊有較高性價比的餐飲、酒店、商超、滑雪、溫泉、博物館等設施,讓遊客在吃喝遊購娛等方面都能享受到高質量的服務,才是提升北方城市旅遊經濟的正途。
對於長春冰雪新天地與哈爾濱冰雪大世界的競爭,您有什麼看法?歡迎在評論區留言討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