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語:人到三十,依然一無所有,一無所獲,不禁懷疑人生,不知道自己還能不能做出成績,也不知道下一步怎麼辦,好多的迷茫,好多的問號,每每看到優秀的人突然驚豔,感慨自己不如他人,也在思考人生的路究竟如何走。
唐太宗說:以銅為鑑,可以正衣冠,以人為鑑,可以知得失,以史為鑑,可以知興替。從別人的成功經歷裡找出共同點來,讓我們知道自己的問題所在,得以規避,繼續前行。
古往今來有太多大器晚成的人給我們留下榜樣和學習的力量,下面通過學習那些優秀的人來探索三十歲之後的人生如何做到大器晚成。
大器晚成的人生,驚豔了歲月。
《三字經》中說:蘇老泉 二十七 始發奮,說的是唐宋八大家之一的蘇洵年少的時候自詡有才不願意好好學習,第一次應鄉試舉人,他自以為很簡單,結果卻不幸落第。這次失敗,使他痛自檢討,從頭開始苦讀不休達六七年,終成大家。
蘇洵發憤雖晚,但用功甚勤。同為唐宋八大家之一的蘇軾、蘇轍都是他的孩子,蘇軾晚年回憶幼年隨父讀書的狀況,感覺自己深受其父影響。假若沒有蘇洵的發奮讀書,也就不可能使蘇軾幼年承受好的家教,更不能有年未及冠即「學通經史,屬文日數千言」的蘇軾,一門「三蘇」這樣的成績驚豔了世人。
勾踐30歲臥薪嘗膽,終成苦心人天不負,三千越甲可吞吳。劉邦47歲起義贏得楚漢之爭,統一天下,建立西漢。晉文公43歲流亡在外,65歲於城濮大敗楚軍,並召集齊、宋等國於踐土會盟方成霸主。更別提姜太公、百裡奚七八十歲顯達於天下,流芳於後世。
好飯不怕晚,大器晚成的人生,更加絢麗多彩。如何能擁有大器晚成的人生,私以為下面三點很重要。
有個遠大的志向
立大志成大器,有個遠大的志向,堅定信念,為此奮鬥不止。內心堅定的人,有自己的追求,有自己的夢想,能耐得住寂寞,知道自己最終想要的是什麼,才不懼怕路上的孤獨和困難。
周恩來總理少年時候一句「為中華之崛起而讀書」是他立下的大志,為此他奉獻了自己的一生。在他後來的歲月裡,創辦黃埔軍校,推動北伐戰爭,領導南昌起義,萬裡長徵,解決西安事變,舉行重慶談判,促成遵義會議的勝利召開,以及創建中華人民共和國等一系列的重大歷史事件中,都發揮了關鍵性的作用。他日理萬機,鞠躬盡瘁,始終都在為「中華之崛起」而奮鬥。
我們沒有那麼大的成績,也不敢造次說自己為中華而奮鬥,但我們有個堅定的目標,有個積極向上的夢想,為之努力奮鬥,每個小我成就大我,居廟堂之高,則憂其民;處江湖之遠,則憂其君。
厚積薄發,持之以恆
大器晚成的人生需要我們從現在做起,從點滴開始,厚積薄發,才能不鳴則已一鳴驚人。
電視劇《亮劍》讓我們認識到李幼斌這個演員,深圳晚報這樣評論他:
李幼斌塑造過眾多英雄形象,被認為是「大器晚成」的演技派演員的代表。深沉、犀利、有城府,長期舞臺演出的經驗積累使他擅長對角色的內心體驗,塑造的角色有血有肉,特別是反面人物不臉譜化,真實可信。
在這之前李幼斌進入影視行業20餘年,不說是默默無聞但也沒有家喻戶曉,47歲的他能把李雲龍演繹的如此真實,和他長期來的經驗積累密不可分。
世上如果有奇蹟出現,那肯定是因為堅持,三十歲的我們現在依然可以堅持自己的夢想,一點一滴去構建。
不去感慨少年讀書遲,也不用去後悔當初沒有更努力,就把握好現在,用心去做自己想要做的事,不去計較一時半會的得失,堅持下去,終會散發出光芒。
學會抓住機遇,扶搖直上。
好風憑藉力,送我上青雲。當機會來了,就抓緊它,扶搖直上九萬裡,三十歲的我們沒有那麼多選擇,沒有那麼多精力,學會抓住機遇,才有可能做出成績。
培根說:世界上有許多做事有成的人,並一定是因為他比你會做,而僅僅是因為他比你敢做。
不會有任何事物直白的告訴你它就是你一直在等的機會,你要去做,敢去嘗試,你才能知道自己做的對不對,行不行,第一個吃螃蟹的人才會讓人記住他。
趙麗穎在星空演講裡說因為臉圓演不了主角,她不服氣,在心底暗暗發誓別讓她抓住機會,一旦有,一定會拼命的抓住。終於她抓住了《陸貞傳奇》,從此開啟她的影視劇收視女王之路。
《杉杉來了》、《花千骨》、《楚喬傳》、《知否知否應是綠肥紅瘦》每一部都非常精彩,得到觀眾的喜愛和認可。趙麗穎成功的抓住了機遇,實現了自己的夢想,正是因為她敢做敢想,32歲的她才活得越來越精彩。
結語:即便現在的我們一無所有,但我們不再害怕失去,可以重新開始,從現在出發。
孟子曰:天將降大任於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勞其筋骨,餓其體膚,空乏其身,行拂亂其所為,所以動心忍性,增益其所不能。
現在所有的不確定,所有的磨難,所有的困惑就當是上天給我們的考驗,我們祈禱神仙保佑,因為我們相信神仙,神仙不應我們的要求,是因為神仙相信我們。
別害怕吃苦,別害怕改變,勇敢的去嘗試,去做自己堅定的事,偶然的抓住機遇,相信是必然努力奮鬥的結果。人生現在開始努力,此刻開始努力,最美不過大器晚成。
作者簡介:這裡是錦書的情感小屋,歡迎關注我,期望我的文字能給你一些溫暖、一些鼓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