性感的爵士、熱辣的舞蹈、兩個美豔卻危險的女人,一段離奇荒誕的故事……百老匯原版音樂劇《芝加哥》昨晚重返上海舞臺,這部經典為觀眾再現了上世紀20年代美國社會的紙醉金迷和浮華表象下的狼藉與癲狂。
《芝加哥》改編自真實事件,1975年經「音樂劇巨匠」鮑勃·福斯之手搬上舞臺。故事講述女舞者洛克茜·哈特和維爾瑪·凱利犯罪入獄後,在巧舌如簧的律師比利·弗林的幫助下,最終逃脫死刑並成為時代紅人的荒誕故事。劇中跌宕起伏的情節、性感冷豔的格調、妖嬈誘惑的舞姿,皆是看點。該劇曾在2004年登臺人民大會堂。2018年,在闊別14年後,這部經典劇作由上海文廣演藝集團引進,並開啟了首次中國巡演。
昨晚開啟的第二輪巡演延續了去年的陣容。「甜心」卡門·普利托利烏斯與「御姐」薩曼莎·佩歐依舊聯袂出演兩大主角。飾演維爾瑪的薩曼莎·佩歐有著超過25年的職業生涯,她曾因出演該劇屢獲殊榮。而多才多藝的卡門·普利托利烏斯曾憑藉音樂劇《音樂之聲》獲開普敦之花戲劇獎提名,在去年的《芝加哥》巡演中廣受好評。此外,本輪還有倫敦西區駐演版演員伊恩新晉加盟,作為一位集演員、編劇、製作人身份於一體的青年才俊,他曾在《芝加哥》西區特別音樂會中飾演比利·弗林,並活躍在影視劇領域,出演了多部英國廣播公司、英國電視臺和「網飛」的作品。
自問世以來,音樂劇《芝加哥》便以強烈的表演風格,收穫了超過50項重要獎項,其中囊括六座託尼獎,兩座奧利弗獎,一座葛萊美獎,兩座英國電影學院獎。時至今日,《芝加哥》已在全世界上演超過32500場,觀眾逾3100萬,演出足跡遍布全球490多個城市。這部作品的影響力還蔓延至影壇。以百老匯音樂劇版為基礎改編的電影版《芝加哥》斬獲奧斯卡六項大獎,打破了35年來歌舞片無緣奧斯卡最佳影片的局面。
有劇評人認為,音樂劇《芝加哥》之所以能夠長盛不衰、獨樹一幟,歸根結底在於其一針見血地刺破了一個時代的腐朽不堪,這也成為它最「致命」的魅力。當大多數音樂劇仍單純「以歌舞為主、輔以簡單劇情」時,《芝加哥》以創作者對社會的敏銳感知力,大膽開啟了「諷刺現實社會,披露真實人性」的更深層次挖掘。它用淺顯易懂的方式,狠戾地剝開人性虛假的華袍,將當時社會「紙醉金迷、娛樂至死」的病態之相呈現在觀眾面前。
在《芝加哥》中,「綜藝秀」成為人生的隱喻。謀殺、出軌、暴力等帶有暗黑色彩的主題作為綜藝秀中的節目依次登場,以浮華的歌舞形式演繹出一個黑白顛倒的世界,普通看客將犯罪之人當作娛樂明星追捧,司法的公正性、案件的真相被整個社會拋諸腦後。當演出進入尾聲,臺上的角色向觀眾嬉笑著說出「感謝你們相信我們的無辜」,將黑色幽默發揮到極致,時至今日依舊能激發觀眾對社會的思考。(文匯報記者 童薇菁)
註:請在轉載文章內容時務必註明出處!
編輯:王丹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