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5日上午,千年古寺——江寺經過改造提升,以浙東運河蕭山展示館的嶄新面貌亮相運河之畔,由此,蕭山運河文化帶建設全面啟動。
全新亮相的浙東運河蕭山展示館利用江寺原有殿堂、廂房作為展陳空間,分別設歷史廳、人文廳、詩路廳和文創區。其中,主題展《夢回運河——浙東運河蕭山特展》通過文字、圖片、影像、實物和互動體驗等多種手段,全面展示蕭山厚重的運河歷史和豐富的運河人文。(詳見:蕭山古剎裡玩「穿越」?這個老城廂地標變身,不少人路過都被驚豔到!)
蕭山是浙東運河的起點,浙東運河流經蕭山境內長達20餘公裡,涉及多個鎮街,沿線文化遺產豐富,有全國重點文保單位2處、省級文保單位2處、市級文保單位12處,以及眾多非物質文化遺產,此外還有豐富的革命文化、名人文化、寺廟文化及唐詩之路等文化資源,是蕭山重要的文化根脈和歷史見證。
除了浙東運河蕭山展示館的打造,蕭山運河文化帶建設步伐不斷提速。老嶽廟的修繕計劃已經啟動。作為浙東運河文化和大運河文化帶的重要節點,未來老嶽廟將建設成為南宋文化、運河文化、宗教文化相結合的綜合性文化地標,與江寺、祇園寺等「串珠成鏈」,帶動蕭山運河文化帶建設更好地發展。
古橋亮燈
接下來,蕭山還將深入推進文化基因解碼工作,通過史料挖掘、口述調查、專家論證等方式,重點開展浙東運河文化解碼;對運河城區段七座古橋進行維修保養,增加夜間燈光及介紹說明,全面展示古橋的悠久歷史;有機串聯城牆遺址、古城門,融合沿線非遺文化傳承,打造展示蕭山歷史文化的運河古街等,使浙東運河更顯生機和活力,為文化浙江和「重要窗口」建設提供有力支撐。
城河串起的老城廂,你還記得嗎?
蕭山,也曾是水鄉古鎮
江南小城……
市心橋頭
舊時最繁華的地段
典型的水鄉風情
繁榮的城河街
陳公橋、市心橋一帶商店平面分布圖
石橋
是留在蕭山城河上的古老韻味
←
永興橋
據南宋《嘉泰會稽志》記載,永興橋原先的名字稱「西橋」。
市心橋
→
始建於南宋,自古以來便是一個繁華、熱鬧的中心地帶。
←
倉橋
倉橋,又名豐濟橋。時尚女裝街,昭示倉橋的另一種繁華。
夢筆橋
→
建於南朝齊建元二年,歷代屢經修葺,現為清代建築。過橋向北,便是遠近聞名的江寺了。
←
惠濟橋
又稱竹林寺橋,據說,此橋是用僧人化緣得來的善款建造而成。
東暘橋
→
始建於明代嘉靖三十六年,清乾隆二十年重修。在石橋的臺階上,有縱向鋪就的兩條石道。
這些舊景
你是否還有印象?
東暘橋及西岸/朱淼水作
陳公橋舊景/朱淼水作
舊九華橋/朱淼水作
舊東門城橋/朱淼水作
祇園寺
蕭山現存的最古老、最完整的建築之一
部分文/何可人 實習生 沈靖禾
圖/蕭山城廂、蕭山博物館、蕭山文化遺產等
編輯/俞海波
【來源:蕭山日報】
聲明:轉載此文是出於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註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作者持權屬證明與本網聯繫,我們將及時更正、刪除,謝謝。 郵箱地址:newmedia@xxcb.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