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癌路!73歲醫學教授30年經歷三次癌症:我得出一個深刻教訓

2020-12-08 新聞晨報

來源: 健康時報微信

史安利,中國抗癌協會理事、康復會主任委員,今年已73歲。從1985年到2020年,史安利教授已經走過了35年的抗癌路。

在過去三十年裡,史教授曾先後患有三次癌症:乳腺癌、直結腸癌、乳腺癌,分別在39歲、56歲、68歲。離最後一次患癌,她已經安然度過了5年,達到臨床治癒。

中國抗癌協會康復分會主任委員史安利教授

(本文已由史安利教授審稿)

30年,經歷三次癌症!

在中國抗癌協會康復會紀錄片《愛康行動》裡,史安利教授講述了自己的三次患癌經歷!

1985年,第一次查出乳腺癌

1975年,北京醫科大學醫療系畢業,分配到衛生部工作,1985年39歲的史安利正在比利時公派留學,參加了世界衛生組織管理幹部的國際培訓班。成績出眾,並且已經通過面試等一系列考核的她,作為被重點培養的對象,已經開始準備到世界衛生組織工作。

就在這一關鍵時期,她發現自己左胸有一處腫塊,學醫多年的她很快就意識到了問題的嚴重性。

史安利很快去布魯塞爾醫院的乳腺中心做了檢查,生物活檢的結果很快就出來。醫生當場宣布了不好的消息,史安利左胸的腫塊被確診為乳腺癌,回國接受治療。

為了儘量降低癌症擴散的可能性,史安利做了乳腺癌全切手術,包括胸大肌、胸小肌、淋巴,這也導致史安利的手臂在手術之後很長一段時間內行動不便。再加上化療產生的各種副作用,史安利覺得自己「在鬼門關走了一回」。

她說:「手術清掃腋窩淋巴結做得很徹底,導致術後淋巴管回流不暢,淋巴水腫,她的左側手臂比右側粗了一圈。放療時由於設備不精準同時把食道給『燒傷』了,當時疼痛難忍,做個簡單吞咽動作都很疼。」那時候,化療期間連升白血球的藥都沒有,只好等待,一直輸了三次血,血象才升上來。整個治療過程都是非常艱難的。

2003年,第二次查出腸癌

然而,誰也沒有預料到,19年後厄運再次降臨在她身上。

2003年,史安利被查出結直腸癌。當時的她已經58歲,身體狀況不比當年,又要再一次面對手術、放化療。儘管已有一次經驗,但情況完全沒有比第一次更好,加上身體狀況也早已不比年輕時候,病痛的折磨反而更加劇烈。

在她的記憶中,當時手術、放療、化療由不同的科室各管一段,手術剛完就放療,放療還沒結束就化療,「白血球一下子降得很厲害,脫髮、嘔吐、無力……」但是當時有了升白血球藥,放療也精準了許多,減少了誤傷。 一方面,在她身上也體現了國家的醫療科技進步。

經歷過第二次癌症,也讓她對生存有了更堅定的信念。即便面對疼痛、放化療的副作用,在身體極度抗拒的情況下,她始終堅信,只要堅持,就會戰勝癌症。在親人的陪伴與悉心照料下,她最終再次打敗了癌症。

2015年,第三次再查出乳腺癌

2015年,史安利68歲,距離她第一次被查出乳腺癌已經過去了30年,原本以為乳腺癌已經離自己遠去,想不到會再次患癌。

當時正逢「第18屆全球乳癌患者支持大會」第一次在中國召開,備受矚目。史教授出任大會主席,負責整個大會的籌備工作。

就在大會開幕前夕,她被發現了右側(原發)乳腺癌。此時的她面臨著兩難的選擇,如果不及時手術,後果是無法預知的;如果馬上手術,那麼就無法參加大會開幕式,這將是大會的缺失和遺憾。

最終她決定立即手術。這一次她經歷了多學科綜合診療(MDT),治療很順利。

術後一周,她就出席了「國際乳癌患者知識大會」的開幕式。她說,「我不會被癌症擊倒。

3個感悟值得所有人看看!

現今,史安利教授已經抗癌30多年了,一路走來她用親身經歷、感悟總結出這幾點,值得所有人看看!

1. 別讓自己太累,別透支生命!

史安利表示,第一次患癌時,自己實在想不通,為什麼自己這麼年輕就患了乳腺癌,腫瘤難道不應該是年紀大的人才得嗎?

後來在醫院中,她明白,如果生活方式有問題,提前透支生命,即使身體素質好,腫瘤也會找上你。

通過這三次患癌的經歷,史安利教授得出一個深刻的教訓,那就是一定不能太勞累,生活不規律。認真回想三次患癌的細節,其實都是累出來的病。

2. 及時發現身體異樣,及時就醫!

史安利表示,三次患癌都是自己首先發現的。

第一次是摸到了乳房的腫塊,第二次是發現大便帶粘液,第三次是乳房痛。「經常在半夜痛醒過來,雖然我知道乳房腫瘤一般沒有疼痛,我也沒有摸到腫塊,但我還是引起重視,及時就醫。」

所以,對於普通大眾來說,雖然你不知道自己什麼病,但你發現身體不對勁的時候,一定要找對醫院,尋求專業醫生的幫助,這些是你可以做到的。

3. 積極的心態對於癌症康復非常重要!

史安利教授認為,一個好的心態對康復非常重要!得病之後,一定要調整心態。如果心態不好,療效會減半,應該好好聽醫生的話,要相信科學,到正規醫院,配合醫生進行治療。

史安利強調,這些年發現了很多年輕病友,千方百計隱瞞自己的病情,不去正規醫院治療,偏聽偏信,走了彎路,結果耽誤了病情。調查顯示,腫瘤患者一半以上都有心理障礙。

史安利教授說,「我自己就是乳腺癌患者,35年前發現的,不幸的是,5年前,我第二次又在另一側乳房患了原發的乳腺癌。我後來做了基因檢測是BRCA1陽性,說明是有遺傳基因變異所致。解釋了我為什麼會三次患癌。但我並不覺得癌症和死亡關係緊密,相反焦慮的情緒反而會使病情更糟糕,我的方式就是正視病情,積極配合醫生治療,同時堅持鍛鍊,參與社會工作和活動是舒緩精神和心情的好辦法,同時可以經常與病友們敞開心扉、互相開導和勸解,保持樂觀心態是康復的重要途經。」

(原標題:30年經歷三次癌症!中國抗癌協會康復會主任委員史安利:我得出一個深刻教訓!)

相關焦點

  • 癌症死穴就在飲食裡!腫瘤專家自用5年抗癌食譜,就ー味藥!
    她認為:60%的癌症與後天的生活方式有關。為此,連續5年,她每天蒸鐵棍山藥吃,因為山藥是最好的抗癌食物。 抗癌名句:進補不如排毒! 癌症的發生,60%與後天的生活、飲食、習慣有關。現代人物質生活條件好了,首先需要的是排毒,而不是總想著要補充什麼。
  • 晚期癌症的曙光,抗癌23年,她的生活在中藥的瓶瓶罐罐中度過
    不管什麼疾病,都有康復的希望,以往多少必死的疾病,現如今也只是一針藥劑即可成功解決,但過程可能需要經歷千萬次的失敗才會最終取得勝利,所以癌症也必然會如此!癌症早、晚都有救!很多人都還停留在患癌就等於絕症的思想層面,殊不知現代醫學早就把癌症定義為慢性病!也就是可防、可控、可治,人體正常細胞癌變的過程非常緩慢,快也需要3-5年時間,慢則數十年!而且大部分的癌症在早期發現及時治療的情況下,治療效果都非常可觀,即便患者的腫瘤已經發展到了晚期,也不是一定沒救,很多晚期癌症都已實現了多年的帶瘤生存!
  • 一位27歲癌症患者的自白:我是如何把自己「作」出癌症的?
    我問他是不是給家裡老人備著的。結果他說,是給自己準備的。我很詫異,一個不到40歲的人,正當盛年,卻給自己準備著速效救心丸?生病至今,我一直在思考一個問題,為什麼我會得這個病?沒有怨天尤人,只能說咎由自取,種種跡象,鐵一般的事實告訴我,都是因為我懶!現代醫學已經證實,每個人身上都有癌症基因,發病與否取決於原癌基因是否被激活。我想我的懶,讓我身體內的癌症基因天時地利,電光火石的激活了。我是一個對自己很苛責的人,經常會給自己很大壓力,總是很焦慮,焦慮到整夜整夜睡不著。
  • 跑馬抗癌鬥士離世:1/3癌症是可以預防其發生的,1/3可救治……
    01 "跑馬抗癌鬥士"賀明6月5日,安徽"跑馬抗癌鬥士"賀明離世,享年57歲,他的百場馬拉松心願最終停留在61場。2016年,賀明被查出肺癌晚期,當被告知僅剩三個月的時間時,聽到這個噩耗,大部分人可能會被嚇倒,就此放棄生活,臥床等待死神降臨。
  • 「貴州八孃」 16年「沒心沒肺」的抗癌路:一直順其自然,從沒想那麼...
    16 年前,36 歲的路言菊在醫院查出了宮頸癌,而且已是晚期。在成功抗癌 16 年的這一天,她在院壩裡拍下了這樣一段抖音:雙手插在褲兜,走出了一段六親不認的步伐,樂觀豁達的模樣,激勵著無數的 " 癌友 ",一下走紅網絡。
  • 蘇世民《我的經驗與教訓》,讀了三遍,懂了一句話,得出一個結論
    蘇世民《我的經驗與教訓》,我讀了三遍,並推薦給了大家,下單最多的城市是上海,從這我也得出了一個結論,對應了蘇世民的一句話!最近我也讀了一本書,而且一讀就是三遍,這本書就是《我的經驗與教訓》,這本書有何不同?它的不同之處在於它有一個不同的作者,它的作者名叫蘇世民,蘇世民可不是一般的人,他是全球私募巨頭黑石集團的聯合創始人,被譽為:「華爾街的新國王、美國房東」,其管理的資產達到了5500億美元!
  • 食物和癌症的關係,預防癌症的營養素有哪些?抗癌的食物有哪些?
    人類很早就開始尋找癌症和食物之間的關係,大約公元前400年,「醫學之父」希波克拉底就曾記載過,用飲食來治療癌症。 因為食物除了可以用來填飽肚子以外,還有一些營養和化學作用,有些食物可以導致癌症,而有些食物也可以用來預防癌症。
  • 耶魯藥理學教授鄭永齊:古老中藥是「解鎖」癌症治療的新可能,我...
    耶魯斯特林醫學大樓「中藥是利用藥物裡的多種化學物質和不同器官對這些化學物質的代謝產生療效,」鄭永齊教授介紹說。在他位於耶魯斯特林醫學大樓的辦公室裡堆滿了各種雜誌和書籍。「這是一種全新的方式。我受到了許多質疑,但我想結果會證明一切。」
  • 號稱「塗塗抹抹就能抗癌」,賣神藥的「胡教授」自己也沒逃過肺癌
    在過去很長一段時間,家住本市嘉定區的李先生夫婦就很信賴他們的鄰居——胡樺(化名),一直以「胡教授」稱呼他,他自稱是醫學博士、教授,在美國是頗有資歷的全科醫生,年紀大了回國養老。他還有一個搭檔朱某某(女),平日裡兩人貌似夫妻,朱某某自稱是一家生物科技公司的負責人,也是營養管理師,曾留學法國。
  • 為美貌30年不吃晚飯,患癌後經歷31次放化療的樊麗君,現狀如何?
    66歲的不老女神樊麗君也如此認為,確診癌症後醫生稱她最多還有2-3年時間。忍痛接受了6次化療、25次放療之後,醫生稱這是生命的奇蹟,樊麗君卻稱:「這是美麗的奇蹟」。樊麗君曾稱:「不能美,毋寧死」來自新疆石河子的樊麗君,因為對於身材和美麗的執念,堅持30年不吃晚飯。
  • 為美貌30年不吃晚飯,患癌後經歷31次化療的樊麗君,現狀如何
    66歲的不老女神樊麗君也如此認為,確診癌症後醫生稱她最多還有2-3年時間。忍痛接受了6次化療、25次放療之後,醫生稱這是生命的奇蹟,樊麗君卻稱:「這是美麗的奇蹟」。年過六十歲的她,有著173的身高和50公斤的體重。無論是出門倒垃圾還是參加宴會,沒有精緻的妝容她絕不會出門。
  • 4位名人抗癌成功的故事,教會我們「自救」和「被救」
    在癌症面前,生命都是脆弱的,無論貧窮還是富貴,著名或是無名。我們常常看到名人因癌症去世的消息,也不乏抗癌成功的喜訊。名人是怎樣抗癌的?讓我們看看下面幾位大名人的抗癌經歷,我們從中找到「自救的勇氣」和「被救的信心」。
  • 免費出國遊被查出癌症,湖南女子花62萬打「抗癌針」,回國複查後...
    本文轉自【瀟湘晨報】;來源 | 瀟湘晨報 美容店客戶被邀請免費境外遊,旅遊途中體檢查出「癌症」,情急之下花巨資打「抗癌針」2017年10月,湖南株洲市某美容店的一位女性客戶,應美容店老闆邀約赴馬來西亞參加免費境外遊。這位女性先是被安排參加國外醫療專家講座,此後又去當地一家醫院接受免費體檢,最終被告知身患「肺癌、乳腺癌」等疾病,情急之下接受當地醫院專家制定的治療方案,花費62.5萬元打了「抗癌針」。
  • 這些能改變癌症患者命運的新技術,快來現場了解一下!
    值得振奮的是,隨著醫學的發展,癌症治療已突破傳統的手術、放療、化療弊端,靶向、免疫治療的出現讓癌症患者受益於副作用小、臨床效果好的「個人定製」精準治療方案;而電場療法、質子治療、美國凱瑞斯多平臺分子分析等抗癌新技術的問世,也讓癌症患者的五年生存率顯著提高!
  • 10.22|臺灣長庚醫院癌症專家與北京專家醫患見面會,一年僅一次!
    值得振奮的是,隨著醫學的發展,癌症治療已突破傳統的手術、放療、化療弊端,靶向、免疫治療的出現讓癌症患者受益於副作用小、臨床效果好的「個人定製」精準治療方案;而電場療法、質子治療、美國凱瑞斯多平臺分子分析等抗癌新技術的問世,也讓癌症患者的五年生存率顯著提高!
  • 抗癌,活到老抗癌到老,87歲老太乳腺癌抗癌經歷,值得好好看看
    在此,給大家帶來一個案例,一位八十多歲HER-2陽性的義大利老太在應用多種化學免疫治療後發生轉移,應用T-DM1進行四線治療後取得輝煌的療效的案例: 案例介紹
  • 癌症患者應不應該「辟穀」?「辟穀」能治癒癌症嗎?—抗癌管家
    康愛管家-抗癌管家提示:辟穀,即不食五穀,是古人常用的一種養生方法,以達到延年益壽的目的。如今,辟穀的功效也越來越被神化,有的人說辟穀能夠殺死癌症患者的癌細胞,甚至還出現了辟穀治病的公司,培訓費用高達兩三萬。那麼,癌症患者能靠辟穀治癌嗎?
  • 歐弟前女友經歷12次化療抗癌成功,嫁相戀8年富商,婚紗照曝光
    曝光的照片中,34歲的香蜜拉一共換了三套婚紗,款式分別是魚尾蕾絲白紗、平口白紗以及羽毛蕾絲白紗。不管是哪一套,做工都很精緻。香蜜拉穿上這些婚紗以後,顯得仙氣十足。跟穿上黑色西裝的老公站在一塊,十分般配,整個畫面很是唯美。
  • 親身經歷,陪父抗癌13月去世,我不後悔!
    曾經不止一位癌友家屬問過抗癌衛士這個問題,確實在明知道沒有什麼太大希望的前提下,還要投入巨大的財力、精力,忍受治療的痛苦,無論對於癌友還是家屬來說都是一種折磨,那麼究竟要不要放棄呢?給大家分享一個真實的患者故事,可能大家會從中受到啟發!
  • 經歷3次抗癌,35次放射治療之後,長腿男神金宇彬做了一件善事
    #發現美好時光#在經歷了3次抗癌,35次放射治療之後,大病初癒後的韓國長腿男神金宇彬已經積極復工。02,金宇彬的善款將幫助那些有癌症病童據了解,金宇彬(金賢中)與韓國兒童白血病基金會的關係可以追溯到2017年,當時他正被診斷患有鼻咽癌。在經歷了3次抗癌,35次放射治療之後,整個人暴瘦,看了讓人心疼。而他本人更是看透了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