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6氪獲悉,近日,「珈凱生物」獲得數千萬元A輪融資,由致宸資本領投,東吳創投跟投。本輪融資將用於功效評價體系建設、海外市場拓展、GMP工廠擴建等。
珈凱生物成立於2010年,是一家化妝品功效性原料生產商,主打活性物質,作為To B公司,目標客戶為護膚類化妝品公司。創始人兼總經理田軍對36氪表示,2019年營收近1億元。
公司核心業務是護膚類化妝品功效原料生產與銷售,產品主要有植物提取和微生物發酵兩類。以功效為分類方式,產品可分為舒敏、保溼、美白、抑痘、祛皺、抗氧化及全面修護等9種,依託皮膚微生態、細胞自噬以及3D仿真皮膚模型構建等技術。此外,還給予合作化妝品公司配套方案,提供配方與樣品以及部分市場調研報告等。
田軍表示,「產學研」是公司重視的版塊,與上海交通大學、日本東京工科大學等科研機構合作,有三種實現方式:1)利用其專利技術;2)對高校研究項目商業化;3)委託高校開發產品。最近與華東師範大學合作研究皮膚鎮痛產品,可用於敏感肌,提升配方安全性。
圖片來源 | 珈凱生物官方
銷售渠道方面,目前以內銷為主,在上海、北京、廣州分別成立分公司,從上海總部直接供貨。銷售人員從藥監局名錄上尋找客戶洽談,減少中間經銷商環節,目前已合作客戶包括珀萊雅、御泥坊等國產品牌。
田軍表示,國內化妝品原料供應商與跨國公司相比,缺的主要是知名度和市場佔有率,公司成立之初,國內大多數化妝品公司都傾向於與國外的原料供應商合作。後逐漸打開市場,破局點主要在於,依託相對成熟的供應鏈體系,性價比較高,另外,國外的原料進入國內主要靠代理商銷售,難成體系。
近年來,化妝品行業受到政策層面的高度重視,今年6月份公布的《化妝品監督管理條例》指出,將對化妝品生產經營活動及其監督管理進行規範,從2021年1月1日起執行。田軍表示,這是整個化妝品行業的重要機遇,未來市場主體將更加注重研發及生產能力,這對提前投入布局的企業更加有利,國內化妝品研發曾以化工產品為導向,目前已是生物學、化學、皮膚生理學等交叉學科的綜合體。
團隊方面,創始人兼總經理田軍曾代理國外化妝品原料,並先後就職於化妝品公司、功效原料公司,聯合創始人王吉超與蘇文才為製藥和銷售背景,在化妝品原料領域有從業經驗,目前研發團隊有20多人。公司正在中國計量認證(CMA)資質審核中,爭取第三方檢測機構權限。未來會加強品牌建設,提升在海外的認知度,並從化妝品行業向食品、保健品、藥品賽道拓展。
投資方致宸資本表示,由於監管的加強,化妝品行業洗牌正逐步從下遊傳導至上遊原料領域,馬太效應日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