恭賀新禧
新年新氣象,新春新希望,1月24日,農曆大年三十,到處都張燈結彩,年味兒十足。記者來到博愛縣下期城村,感受清潔取暖給群眾帶來的切身變化。兩個月前,國網焦作供電公司為村裡實施「煤改電」工程,為的就是村民在冬季供暖期能夠用上放心電。
下期城村是一個普通村莊,以前全村95%以上的用戶都用煤球取暖,現在有900多戶都在享用「煤改電」清潔取暖。那麼,下期城村在「煤改電」前後又發生了哪些變化,讓我們去了解一下。
王圈的心事
剛到村口,村委書記王圈就迎了上來。「俺村的事,你可多報導報導,以前還不放心,現在可算是把心放下了。」王圈邊走邊說:「以前我還擔心實施『煤改電』,老百姓願不願改,『煤改電』後,老百姓的家用電器能不能帶得動。」王圈指著不遠處的變壓器說:「但自從村裡面架起了新線路和新設備,這些疑慮都消除了。」
其實王圈的擔心並不是沒有道理,早在「煤改電」項目施工前,公司就開始宣傳「煤改電」帶來的益處,針對下期城村大多數用戶採取家用鍋爐、自燒煤球取暖,不僅難以保持清潔,還會危及人身安全的現狀,公司有針對性地進行宣傳。
進入採暖季後,公司還開展「煤改電」工程回頭看專項行動,現場檢查工程施工質量及工藝,及時整改遺留的問題和發現的隱患。運用供電服務指揮平臺,認真梳理配套電網設備的運行情況,實時對「煤改電」臺區進行負荷監測。同時,實行客戶經理制,對每一個臺區、每一名客戶都設有專人負責,不定期走訪用戶,宣傳採暖季電費電價政策,現場解答用戶疑惑。
「以前燒煤取暖,到處都是黑乎乎的灰塵,現在好了,用上了家用取暖爐,方便、省心、衛生、環保。」記者分別走訪了多家居民客戶,「煤改電」帶來的好處真是說不完。
「『煤改電』工程落地和相關優惠政策的實施,不少村民都走出了電取暖的誤區,即便是到了用電高峰期,村民們也不怕用不上電了。」王圈說。
張太江的算盤
臨近中午,記者走進村民張太江家中。咖啡色的一張臺面,中間以電暖器材支撐,在客廳當中放置,乍一看以為是普通的餐桌。「這是俺家的電暖桌,中看,更中用。」張太江說著,接上電源,電暖桌溫度很快上升到18攝氏度,屋內漸漸暖和起來。
張太江年近60。起初,聽說取暖不燒煤了,村裡有不少人不樂意,張太江就有過遲疑,畢竟用了一輩子煤爐,拆了煤爐改「電爐」,一怕多花錢,二怕不暖和,三怕電線受不了。這種觀念,一直持續到2019年10月份。
當月,公司在開展「煤改電」主題引導活動中,通過發放宣傳單、開設「微課堂」等方式,向客戶宣講「煤改電」相關知識,同時給村民算起收支帳。政府出錢,給村民免費購置電暖桌、暖氣片;河南省電力公司對「煤改電」用戶的取暖政策比日常用電優惠0.15元,最高優惠採暖電量3000千瓦時;省去了買煤的錢,還不用擔心煤氣中毒。這一對比,村民們有了積極性,不久後,全村900多戶全部裝上了電暖氣。
電採暖後,令張太江想不到的是,用電比用煤還划算,他拿出計算器,給記者算了一筆帳,用迴風爐取暖,按每天用8塊煤球、每塊煤球0.8元算,一個月要花192元。用電取暖,以10月份用電量180度為基數,12月用電610度,12月份應繳電費為277.1元,取暖電費優惠後為176.3元,如此一來,一個採暖季將節約62.8元。
張太江說:「家裡沒人時就不插電,有時候不冷也不插電,如果全天都開,基本上也和用煤扯平,兩相比較起來,還是用電乾淨又實惠。」
石紅峰的心願
「電爐子」裝上了,電真的夠用嗎?
公司想在了前面。「煤改電」改造前,公司派專人摸排線路,為該村架設低壓線路近15千米,改造下戶線12千米,並將變壓器從17臺增至19臺,變電容量從3475千伏安增至3875千伏安。
為了了解具體情況,記者專程走訪了博愛縣發改委能源辦負責人石紅峰。他說:「博愛縣『煤改電』用戶現在已達38104戶,供電公司能夠圍繞政府總體工作規劃實施「煤改電」,緊扣人民群眾清潔取暖的需求,是以前想都不敢想的事,如今卻變成了現實。」
看著村內道路乾淨,家家戶戶享受著清潔取暖帶來的愜意,大多數村民都在轉變觀念,加入到「煤改電」隊伍中來,石紅峰由衷地希望供電公司能夠探索「煤改電」新的服務方式,提升服務水平,不遺餘力地推進電能替代節能減排,促進當地環境改善,努力為全縣人民造福。
要改電,先改線。2018年至2019年,焦作地區「煤改電」用戶共34.03萬戶,農網戶均配變容量提升到3.31千伏安/戶,2018年焦作地區「煤改電」總採暖電量近4700萬千瓦時,為「煤改電」用戶優惠電費近1400萬元,同時為焦作市節約1.8萬噸標煤,減少約4.4萬噸二氧化碳排放。
焦作日報全媒體記者 楊麗娜 通訊員 李曉光 報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