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信不管是鄉下還是城裡,麻雀的身影無處不在。有時為了啄食一粒米即便有人在旁邊它們也不怕,趕都趕不走。真的是累死老婆,氣死老頭了!看著這些曾被鳥界拉入黑名單的「四害」之一,是否會產生一個疑問:為什麼這麼養鳥的,卻沒有養麻雀的?
其實並不是沒有養麻雀的,相信很多人也養過,比如在大街撿到受傷的麻雀。但是最終都會以失敗告終。這是為什麼呢?讓我們一起來看一下。
麻雀其實是文鳥科麻雀屬之一,因為他們的身體顏色和體長大小比較接近,一般都是羽毛呈棕色並伴有黑斑,所以大家稱它麻雀。麻雀的嘴強壯並且短粗,形狀呈圓錐形除了樹麻雀以外,其它種類的麻雀公母顏色均異。世界上一共有27種,其中的5種是分布在了中國境內。除了非常寒冷的南北極還有高山荒漠這等惡劣的環境,其它地方均有分布。
據不完全統計,麻雀可能是大自然中最大種群的鳥類了。它們和人的居住那麼接近,同時又那麼地偏居一隅。好像人們的居所總是有麻雀在圍繞,但是又並不是那麼的與人親近。人們對它的熟悉可能來自於對它們的獵殺,卻從沒有人真正的收養過它們。
客觀分析
1.大部分的時候,我們可能只是在路邊偶遇一隻受傷或者某些原因不能飛起的麻雀,想拿回去餵養,但是基本是無法成功。首先這種情況大家遇到的本就是體弱多病的鳥,再加上和人類如此接近的恐懼,身體得不到很好的休息,時間一長就會傷病加重而死亡。這種情況並不是氣死的呦!
2.還有一些比較調皮的人可能抓到了健康的麻雀,但是沒有合適的籠子進行飼養,甚至放到一個盒子裡或者其它不適合的容器裡將就著喂。麻雀突然到了一個陌生的環境肯定會亂飛亂撞向出去回到原先的自由世界中。所以會一直撲稜導致脫水、體力透支,即便你給食物它們也不會吃的最後只有死亡一條路。人們常說麻雀的氣性大,可能就是這個原因吧。
3.即便有一些自己有籠子,也是在籠子中飼養的,但是對於餵鳥的常識不了解,有的就會亂餵像什麼饅頭渣,蛋糕,米飯類的,雖然外面的鳥有些也吃這個,但這並不是它們的主食,餵到最後可能導致餓死。
麻雀有太多的特點:
麻雀的個體非常小但是野外的生存能力是非常強大的,不然也不能繁衍到如今的大種族狀態。它們基本可以食任何可食的東西。它們用嬌小的身體以及頑強的毅力不停的鬥爭著,爭取更大的生存環境和生存機率。它們的機靈和堅韌的性格使它們種群的繁衍經久不衰。
它們對後代是非常嚴格的,只有經受得住考驗的幼鳥才能存活下來,正是嚴酷的考驗,使它們一代代變得更加優秀不停地快速進化。當幼鳥還不完全會飛的時候就要跟著媽媽去學習尋食的本領,它們幼小的身軀拍打著翅膀緊隨媽媽的身後。它們也是很乖的,不會亂跑,只去媽媽去過的地方只吃父母叼來的東西,直到它們能獨立進食。這是它們學習求生的最快方法。
鳥類作為自然界生態系統舉足輕重的成員,雖然對於農業生產力沒有很大推動,甚至還會偷偷吃掉它們的種子,但是他們擔負著種子以及營養物的傳送,參與了整體系統內能量的流動和無機物質的循環,維持著生態系統的穩定性。
所以不管是從麻雀的飼養難度上,還是它們對自然界所做的貢獻,它們都不應該活在籠子裡,畢竟野外的環境才是它們最好的生存空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