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無印良品不僅丟了「無印良品」,還賠了62.6萬元…

2021-01-18 紡織面料平臺


日本無印良品在中國真的把「無印良品」的商標丟了——至少,以後在賣床單、毛巾等產品時是這樣。



近日,北京市高級人民法院就無印良品侵犯商標權糾紛案,作出終審判決,判令良品計畫、上海無印良品立即停止侵犯棉田公司、北京無印良品註冊商標專用權的行為,在天貓「無印良品MUJI官方旗艦店」和中國大陸的實體門店發布聲明以消除侵權影響,並賠償經濟損失50萬元及合理開支12.6萬餘元。


目前日本無印良品已在天貓「無印良品MUJI官方旗艦店」掛出聲明,部分產品的名稱也從「無印良品MUJI」更改為「MUJI」。



北京「無印良品」起訴

日本「無印良品」侵權


據悉,2001年4月28日,海南南華實業貿易公司成功拿到了註冊商標「無印良品」。

這個商標核定使用在第24類商品上,包括棉織品; 蓋墊; 坐墊罩; 毛巾; 毛巾被; 浴巾; 枕巾; 地巾; 床單; 枕套; 被子; 被罩。

2004年,這個商標轉讓給了棉田公司。棉田公司下面投資了一家公司,叫北京無印良品公司,這家公司是2011年成立的。

日本無印良品的店裡賣的浴巾、面巾、被套、枕套、毛圈毯、浴室用腳墊等,都打著無印良品的招牌,但是這些品類的「無印良品」商標,卻在棉田公司和北京無印手裡。

2015年,這兩家公司把日本無印良品給告了,用的就是上面這一枚「無印良品」商標。

法院經審理查明,被告在浴巾、面巾、浴室用腳墊等被控侵權商品及商品包裝上和商品宣傳推廣中使用與涉案商標相近似的「無印良品」「MUJI無印良品」「無印良品MUJI」標識,侵犯了原告對涉案商標享有的註冊商標專用權。

法院一審判決被告立即停止侵權行為,並在天貓「無印良品MUJI官方旗艦店」和中國大陸的實體門店發表聲明消除影響,賠償原告經濟損失及50萬元及合理開支12.6萬餘元。


良品計畫、上海無印良品不服原審判決,上訴至北京高院,請求撤銷一審判決,駁回棉田公司、北京無印良品的訴訟請求。


北京高院表示,註冊商標具有地域性,被訴侵權產品在中國境內進入商品流通領域後即已侵犯涉案商標專用權,良品計畫作為被訴侵權產品的製造商應當承擔相應侵權責任。二審法院判決,駁回上訴,維持原判。


MUJI旗艦店發聲明澄清

部分商品名稱隱去「無印良品」


登錄相關電商平臺可以發現,如果搜索「無印良品」關鍵詞,並不會像其他品牌旗艦店一樣彈出頂部專屬的半屏頁面,而是只有商品連結。處於搜索最頂端的還是一則廣告連結,非其旗艦店內商品。


在該平臺的「無印良品MUJI官方旗艦店」中,日本無印良品已經在其首頁的底部掛出「鄭重聲明」。



聲明稱,「無印良品」自1980年在日本誕生以來,株式會社良品計畫在包括日本在內的世界各地開設店鋪,註冊「無印良品」和「MUJI」商標。在中國大陸範圍內,株式會社良品計畫幾乎在所有的商品·服務類別上註冊了「無印良品」商標,但是僅在布、毛巾、床罩等商品類別的一部分上,被其他公司搶註了「無印良品」商標。因此,株式會社良品計畫以及無印良品(上海)商業有限公司在中國大陸範圍內,針對這些商品不能使用「無印良品」商標,但於2014年及2015年錯誤使用了該商標。


「為消除上述行為給北京棉田紡織品有限公司等造成的影響,我司已對上述商品的商標標註情況進行了整改。」株式會社良品計畫以及無印良品(上海)商業有限公司在聲明中表示。


此外,在該電商旗艦店中,部分商品已經在名稱中去掉了「無印良品」字樣,包括箱包、拖鞋、家居用品中的沙發、床上用品、織物的筆袋和桌墊等紡織品。


非24類商標商品則仍可合法使用「無印良品」字樣


專家建議:合理布局避免風險


有分析表示,日本無印良品在進入中國市場之前,沒能提前布局註冊商標,導致中國的「無印良品」商標被他人搶先註冊。


日本無印良品一開始應對核心商標在中國市場註冊情況做出全面的排查,並根據實際情況做出申請或改名等應對措施。


對此,廣東外語外貿大學法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王太平建議,企業在開展生產經營之前應該預先合理進行商標布局,應儘可能在和企業生產經營的商品或服務類別有關的商品或服務類別上註冊商標,從而預先防止其他企業的搶註。



延伸閱讀:


在去年,法院裁定2005年在上海成立的日本無印良品公司所使用的「無印良品」商標侵害了北京棉田紡織品商標權日本無印良品需賠償其62萬元人民幣。


有律師表示,這意味著以後日本無印良品在大陸只能稱「MUJI」,而如果想使用「無印良品」商標,就只能從中國公司手中購買。



無印良品以後在國內或只能叫MUJI了。


據港媒消息,北京棉田紡織品有限公司日前起訴日本無印良品母公司株式會社良品計劃及其中國分公司無印良品(上海)商業有限公司侵犯其商標權並勝訴。

判決書稱,

「無印良品」商標由海南南華實業貿易公司註冊,核定使用在第24類棉織品、毛巾、床單、枕套和被罩等產品,有效期限至2021年4月27日,並在2004年7月21日轉讓給2000年成立的北京棉田紡織品。而北京無印於2011年成立,同年北京棉田授權北京無印在中國獨家使用有關商標,涉案商標經過長期宣傳和使用已具備極高的知名度。

北京棉田紡織品有限公司旗下品牌=無印良品Natural Mill

儘管株式會社良品計劃自2001年起對涉案商標註冊提出異議,但數次都被駁回,而涉案商標在2012年經中國最高人民法院最終裁定不撤銷註冊。

因此,法院裁定2005年才在上海成立的日本無印良品公司所使用的無印良品商標侵害了北京棉田紡織品商標權,日本無印良品需賠償其62萬元人民幣。

有律師表示,這意味著以後日本無印良品在大陸只能稱「MUJI」,而如果想使用「無印良品」商標,就只能從中國公司手中購買。

但在消費者眼中,北京棉田紡織品有限公司旗下品牌Natural Mill無印工坊一直被視為日本無印良品的替代品,換言之即山寨版,從裝潢、產品到價格都與日本無印良品十分相似。

北京棉田紡織品註冊了多個無印良品商標

這家中國的「無印良品」在華北及東北地區都開設了不少「無印良品」店鋪,從店面到產品,都和日本「無印良品」相似,不過其英文名字是「Natural Mill」。

其實,不僅僅在線下,在網上平臺天貓上,也同時並列著兩家公司開設的名為「無印良品MUJI官方旗艦店」和「無印良品旗艦店」的線上店鋪。前者作為正品官方店擁有著540萬的粉絲量,而後者也積攢了94.1萬的粉絲。

對於此次日本無印良品的敗訴,有分析認為無疑為國外品牌們再次敲起警鐘,在中國打擊制假售假仍然是一件道阻且長的艱巨任務。


相似度99.99%

查了下,這家「無印良品Natural Mill」,是北京棉田紡織品公司旗下的品牌。

商標名稱、字型、用色及內部裝潢,與日本的正版無印良品,一點都不差。

門頭商標寫的是簡體,但門口的廣告牌是繁體。

看這整體性冷淡的裝修架勢,真是抄得有九分像啊!

對不起,再仔細看看,這大概有99.9%的相似度

你瞧這頸枕、這枕套,要說這是「無印良品MUJI」,也挺多人信吧。

產品款式都很類似,產品貼紙也都是一模一樣照抄。

你說,一家做紡織品的「無印良品」,怎麼還有那麼多不一樣顏色的筆賣了?

哎等等,這紡織品公司有點「多才多藝」啊,居然還出零食護膚和香薰機了???

說自己是國民品牌。。。

人家北京無印還在網店裡面,鄭重聲明:「 我公司是『無印良品』商標,中國大陸地區唯一合法授權使用人 」。

ok, fine! 大噶知道了,真的知道了!


——END——



相關焦點

  • 杭州臨平歡樂城「無印良品」被日本「無印良品」告了
    日本「無印良品」:侵犯商標權,共同賠償321萬元日本公司認為,其為第4471277號「無印良品」商標在第35類商品上的註冊商標專用權人,在中國經營有250餘家「無印良品」「MUJI」門店,在全球擁有上千家門店,銷售的產品涵蓋服裝、家具、家居生活用品等,具有很高的知名度。
  • 這一次,是日本無印良品「山寨」了國產無印良品
    無印良品、無印良品?從過往的經驗上來看,這種通過「諧音」或「相近字」來跟風知名品牌的行為是山寨、抄襲無疑了。但這一次,持續了十幾年的無印良品VS無印良品「商標大戰」的結果卻和我們先入為主的慣性思維不太一樣。北京「無印良品」給大家親身示範了一次雖然似曾相識,但卻刮目相看的「騷操作」。從某種程度上來說,它還打了一眾給日本無印良品叫冤人的臉。
  • 日本「無印良品」輸給了北京「無印良品」
    來源:每日經濟新聞日本無印良品在中國真的把「無印良品」的商標丟了——至少,以後在賣床單、毛巾等產品時是這樣。近日,北京市高級人民法院就無印良品侵犯商標權糾紛案,作出終審判決,判令良品計畫、上海無印良品立即停止侵犯棉田公司、北京無印良品註冊商標專用權的行為,在天貓「無印良品MUJI官方旗艦店」和中國大陸的實體門店發布聲明以消除侵權影響,並賠償經濟損失50萬元及合理開支12.6萬餘元。
  • 杭州臨平歡樂城「無印良品」被日本「無印良品」起訴賠償321萬...
    日本「無印良品」:侵犯商標權,共同賠償321萬元日本公司認為,其為第4471277號「無印良品」商標在第35類商品上的註冊商標專用權人,在中國經營有250餘家「無印良品」「MUJI」門店,在全球擁有上千家門店,銷售的產品涵蓋服裝、家具、家居生活用品等,具有很高的知名度。
  • 「日本無印良品」敗給了「中國無印良品」,原來它們不是一家人!!
    前幾天刷微博,看到了「無印良品敗訴」的熱搜,想說,這無印良品又攤上事了?「中國無印良品」把「日本無印良品」給告了,而且還贏了!日本店被令摘掉商標並向中國原告賠款。這這這...什麼情況,它們不是一家的嗎?日前,法院裁定2005年在上海成立的日本無印良品公司所使用的「無印良品」商標侵害了北京棉田紡織品商標權,日本無印良品需賠償其62萬元人民幣。
  • 無印良品在中國,丟了商標
    最近,北京「無印良品」起訴日本「無印良品」侵犯其商標權,並將其告上了法院,要求賠償260萬元並立即停止這種侵權行為。據悉,日本無印良品的總公司良品計畫於1980年註冊於日本,2005年5月成立了上海無印良品,主要經營生活雜貨等商品。
  • 「無印良品」商標之爭 「無印良品」侵權 日方敗訴
    和中國大陸的實體門店發布聲明以消除侵權影響,並賠償經濟損失50萬元及合理開支12.6萬餘元。北京「無印良品」起訴日本「無印良品」侵權北京棉田紡織品有限公司以及其商標授權公司北京無印良品發現株式會社良品計畫以及其子公司上海無印良品生產、銷售的抹布、面巾、浴巾、浴室用腳墊等商品上使用了「無印良品」「無印良品」字樣,侵犯了其對涉案商標享有的權利,遂訴至北京智慧財產權法院。
  • 當「無印良品」遇上「無印良品」,一字之差,誰是正品?
    此前,一審法院北京智慧財產權法院判決,良品計畫、無印良品上海公司立即停止侵犯北京棉田紡織品有限公司、北京無印良品投資有限公司註冊商標專用權的行為;賠償棉田公司、北京無印良品公司經濟損失、合理支出,共計40萬餘元。提起無印良品,除了人們熟知的主要經營生活雜貨等商品的日本品牌,也許少有人知道,國內也有一家生產銷售家紡用品的「無印良品」。
  • 「無印良品」遇上「無印良品」 商標侵權標準是什麼
    北京無印良品公司成立於2011年6月,棉田公司為其投資人之一。棉田公司授權北京無印良品公司在中國地區獨家使用涉案商標,用於商標項下指定商品的生產、銷售及宣傳推廣。無印良品上海公司成立於2005年5月,日本企業株式會社良品計畫為其唯一股東。近年來遍布商場的「無印良品」專賣店即是由該公司投資經營。
  • 日本無印良品商標案敗給了國產無印良品 悄然改了標籤
    作者:虞漾審校:周鶴翔近日,日本百貨品牌「無印良品」在商標糾紛案中敗給北京無印良品公司,引來一大波熱議。事實上,這場商標侵權案件早在2005年便出現了端倪。日本的無印良品成立於1980年,在日本是一個老品牌,但直到2005年才正式進入中國市場。這也讓國內的無印良品搶佔了先機。在日本的無印良品進入中國之前,有一家中國公司提前註冊「無印良品」24類(床品、毛巾、棉等)商標,並轉讓給了另一家國內公司—北京棉田紡織品有限公司。
  • 當「無印良品」遇上「無印良品」,如何判定商標侵權?
    當「無印良品」遇上「無印良品」2019年11月,北京市高級人民法院就無印良品侵犯商標權糾紛案作出終審判決,駁回株式會社良品計畫及其子公司無印良品(上海)商業有限公司上訴請求,維持原判。此前,一審法院北京智慧財產權法院判決,良品計畫、無印良品上海公司立即停止侵犯北京棉田紡織品有限公司、北京無印良品投資有限公司註冊商標專用權的行為;賠償棉田公司、北京無印良品公司經濟損失、合理支出,共計40萬餘元。提起無印良品,除了人們熟知的主要經營生活雜貨等商品的日本品牌,也許少有人知道,國內也有一家生產銷售家紡用品的「無印良品」。
  • 無印良品、無印良品商標糾紛:侵權判定標準是什麼
    此前,一審法院北京智慧財產權法院判決,良品計畫、無印良品上海公司立即停止侵犯北京棉田紡織品有限公司、北京無印良品投資有限公司註冊商標專用權的行為;賠償棉田公司、北京無印良品公司經濟損失、合理支出,共計40萬餘元。提起無印良品,除了人們熟知的主要經營生活雜貨等商品的日本品牌,也許少有人知道,國內也有一家生產銷售家紡用品的「無印良品」。
  • 「無印」和「無印」究竟誰是「良品」?
    當「無印良品」遇上「無印良品」近年來,兩家公司的商標糾紛一直在持續,訴訟結果也是各有勝負。商標之爭背後,如何更好地保障商標權利人的合法權益,始終受到業界的關注。現在每天市場上都會出現很多的新的品牌,搞得消費者常常出現傻傻分不清的局面。
  • 真假「無印良品」傻傻分不清楚!杭州一「無印良品」店被起訴
    在杭州市臨平歡樂城一樓,有一家名叫「無印良品NaturalMill」的店鋪。這家店的裝修設計、產品類別等都與日本「無印良品」門店極為相像,但在招牌上,「無」變成了「無」,英文「MUJI」變成了「NaturalMill」。11月8日,這家店鋪的經營者和產品的生產者一起被日本「無印良品」品牌的所有人告上了法庭。
  • 日本「無印良品」VS中國「無印良品」,究竟誰在「偷梁換柱」?
    (本文6407字,閱讀約需13分鐘)▲ 上圖:日本無印良品門店 ▼ 下圖:北京無印良品門店自1980年12月誕生以來,無印良品從主推食品、生活百貨的私人品牌到全球零售業的標杆企業,從日本到全球,一路高歌猛進,贏得了全世界消費者的認可。然而,無印良品卻在布局中國市場多年後,同北京一家同樣以「無印良品」為品牌的家紡店不期而遇,並由此上演了一場商標大戰。
  • 無印良品在中國真的「丟了商標」
    記者 | 樓婍沁編輯 | 周卓然1無印良品在中國真的把商標丟了——至少,之後在賣床單、毛巾等產品時是這樣。據中國裁判文書網,北京市高級人民法院已於11月中旬就無印良品侵犯商標權糾紛案,作出終審判決,判令良品計畫及其中國子公司無印良品上海公司立即停止侵犯棉田公司以及其旗下北京無印良品公司註冊商標專用權的行為,並須在天貓「無印良品MUJI官方旗艦店」和無印良品在中國大陸市場的實體門店發布聲明以消除相關侵權影響,並賠償棉田公司及北京無印良品公司經濟損失50萬元及合理開支12.6萬餘元。
  • 無印良品商標爭奪戰,日本無印良品敗了,判賠60萬
    近日,北京市高級人民法院審理了一樁案子,案件涉及「無印良品」商標權糾紛,最終法院作出終審判決,判令涉案被告良品計畫、上海無印良品(日本無印良品)立即停止對棉田公司、北京無印良品(中國無印良品)註冊商標權的侵權行為。
  • 你以為是買的日本的無印良品,有可能是國產的無印良品
    最近看到一則無印良品的新聞,說的是日本無印良品在商標上敗訴給北京無印良品——棉田紡織品有限公司,看到這個消息的時候,我還沒有反應過來。提到「無印良品」,我的第一反應就是那個充滿文藝氣息的「日本雜貨鋪」,從未知道我國還有一個叫做無印良品的店鋪。
  • 降價的無印良品,其實早就掉價了
    營收也從2011年的115.6億元增長到2015年的199.4億元。 作為一個外來品牌,無印良品的成功令人眼紅。/圖蟲創意 那是無印良品在中國最大旗艦店的首次開業,僅當天銷售額就超過了 215 萬元。 這樣的盛況持續了整整3周。 這是無印良品的高光時刻,卻也是其落寞的開始。
  • 消費者抖音上買到「無印良品」後懵了:我到底買的哪個「無印良品」?
    於女士查看了商標上的生產商家為江蘇南通朵妃紡織品有限公司,跟日本的完全是兩回事,因此,她懷疑自己購買的商品並非日本品牌「無印良品」。同時, 於女士還發現,最近在成都多家商場附近也有「無印良品」的櫃檯或展銷攤位在打折促銷,售賣一些家居用品,從商標、包裝等外觀上和日本的無印良品看起來很相似,「連商標都做得差不多太難辨認,我覺得很容易就沒看出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