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間男女,皆為情所困。
如英國男爵詩人George Gordon Byron所說:愛情中的歡樂和痛苦是交替出現的。
所以我們總能看見諸如「情侶在地鐵上吵架,女方脫下褲子逼男友下跪道歉」、「結婚登記時姑娘遭男友暴打,然後倆人開開心心領證了」此類的新聞事件……
動了真情,男女交往比人際交往的難度更上一級。過來人總結出了血淚史,有五個男女交往的忌諱事項,早知道,就早避免不必要的麻煩。
1
有效溝通一拖再拖
有心挽救也無力奏效
親密關係中,最怕的就是「臨時抱佛腳」的溝通態度。
想等到一個合適的時機、等到兩人都能自然而然地平心靜氣,但那時的溝通往往為時已晚。
在知乎「如何正確處理異地戀」的問題下,十條回答有九條都會提到溝通的重要性。
在和男朋友吵完架之後,異地戀的同事對著我狂嚎三嗓子:「不要冷戰!!!不要冷戰!!!多溝通!!!」
小說《半生緣》裡沈世鈞原本和曼楨互相傾慕,也相互熱戀著。陰差陽錯,世鈞誤以為曼楨愛上張豫瑾,因為沒能了解曼楨經歷了什麼,兩人就此錯過。
這一錯過,也斷掉了兩人的愛情和一生的幸福。
1997版電視劇《半生緣》劇照
情侶總在產生誤會和不合的時候說,「兩人之間應該多多溝通」,卻常常忽略一個事實:溝通應該是維持親密關係的第一步,而不是迫不得已時的救命稻草。
吵架已經意味著彼此的忍耐和隱瞞到達了臨界點,如果在此刻才想到溝通,長久以來所積累的委屈和誤會,很可能直接將此刻本就脆弱的關係擊碎。
更普遍的情況是,許多人在吵架之後甚至沒有獲得辯白和接觸誤會的機會。
以理解為目的的溝通,應該是一種習慣。
有個朋友在某次聚會裡抱怨,「他根本不知道我想要什麼」。於是問她,「那你為什麼不直接告訴對方想要什麼?」
「但他憑什麼猜都猜不到!」
沒有先談戀愛,卻先談起了「套路」。——她說「沒事」,就是「我有事」;說「那個女生身材真好」,是「要考驗一下你嘴夠不夠甜」,處於下風的伴侶戰戰兢兢地揣度「聖意」,將一場戀愛活生生談成了宮鬥劇。
畸形的溝通方式,摧殘的是一段穩定感情的根基。
▲保存圖片可以分享到朋友圈
2
強行放大控制欲
愛變成了「讓ta喪失自主」
陷入熱戀的人會有種錯覺:另一半,是屬於自己的。感情陷得越深,佔有欲就越強。生活中每個人都想做掌控者,於是就可以把握感情關係的走向。
這樣的控制分為兩種:
1、將自己的觀念強加在對方身上
2、想要掌控對方的生活
《我們為什麼會分手》中有一個故事,女孩雯雯偶爾會發一點小脾氣,她的男友木木無法接受,便認為這是因為信仰不同所造成的,於是木木要求雯雯的人生觀和追求應該與他的完全一致。
雯雯的幼年經歷讓她想做保護動物的工作和探險攝影師,而木木追隨藏傳佛教,人生目的是「宣揚佛法,普及佛教」,他總想著讓雯雯能夠有更「高尚的追求,」於是他對雯雯說「如果你不學佛,那我們沒法繼續在一起」,以此相逼要雯雯皈依佛教。他們最後在一次大吵大鬧中分開了。
木木說,因為他真切感受到佛教對他的救贖,所以他很想讓佛教幫助雯雯。毫無疑問,木木是在為雯雯好,可這樣的方法實在是強人所難。
這些控制,小到生活起居,「你不準穿吊帶和短裙,太暴露了」,大到人際交往,「你必須和所有的女性朋友斷絕關係」,一點一滴對內心自由的摧殘,也會讓感情變質。
打著愛的旗號去控制對方,愛就變成一種「虐待」。
在一期《四大名助》裡,一個女孩來求助,她說自己的男友不僅很黏她,還近乎「變態」地想把她時刻拴住。
去商場試衣服,男友要在門外牽著手不放;有三分鐘沒回電話,男友就會瘋狂回撥;他還擅自翻看女孩的手機,刪除她通訊錄裡男性朋友的聯繫方式;甚至,不允許女孩去和閨蜜看電影……
女孩在找工作時,她的男友都要跟著,只要是在工作中會和男性有接觸,就都會被男友否決。
男孩卻認為,女孩身在福中不知福。
主持人孟非聽了他們的故事後說,「這麼些年來,我看到過太多以愛為名實施的暴力和慘案。不開玩笑,我真的覺得這個男生身上具備一種犯罪潛質,我特別不願意幾年之後,在新聞上看到慘劇的發生,而慘案的男主角恰恰就是我面前的這個心智不健康的年輕人。」
《圓桌派》有一期聊到渣男,犯罪心理專家李玫瑾提到:當一個人某一段時間裡只有一件事可做,生活中沒有別的寄託,也沒有其他宣洩口時,就會很容易在愛情中變得偏執。
控制欲過強的背後,是極度缺乏的安全感,更是當事人都意識不到的危險信號。
3
總在衡量兩個人是否般配
太貪的人總會適得其反
總是有人談著談著就後悔了,感覺自己虧了,所以日常中的雞毛蒜皮都是加劇心理不滿的因素。
覺得對方配不上自己,就會將自己放置在更高的位置,理所應當的覺得對方該對自己好,並且會更關注對方的缺點,心裡一直覺得自己和TA在一起非常吃虧。
與此類似的是,對待自己的伴侶時,大多數人總是貪得無厭,不自覺的用高標準去要求對方,男性想讓女性在家相夫教子還不夠,最好還能事業有成撐起半邊天,胸大的無腦,有趣的靈魂又沒有好看的皮囊。
女性也會一樣,浪漫多金卻怪他花心,踏實穩重卻怪他不解風情。
這樣矛盾的要求,最終只會讓你覺得和每一個人談戀愛都是在將就。
為什麼伴侶總是達不到我們的心理預期?
首先,社會價值觀和社交媒體對我們的影響超乎想像。瑪麗蘇劇情中的完美男友形象,不知不覺中讓女性對另一半抱有諸多不切實際的要求。社會對女性的物化,也讓男性對顏好胸大腰細腿長的女性更加痴迷,更要求女性「上的了廳堂,下得了廚房,鬥得過小三,打得過流氓」。
其次,當雙方的親密關係發展到一定階段,又或者在一段關係中一直處於高高在上的位置,我們會將這段關係看做是穩固的,自然而然的,我們就會覺得自己有資格提出更多要求,因為這段關係不再像對待朋友、領導那樣需要小心翼翼維護。
最後,在親密關係中,我們會將伴侶看做自我的延伸,也就是說,我們總會不自覺的用自己的標準去要求對方,比如一件事你認為對方能做到,但是對方沒做到,我們就會非常生氣。
有網友分享過自己的經歷,在兩人的關係中,她總覺得自己愛得更多,因為男友喜歡豐腴型的女生,但她自己很瘦弱,她就認為自己達不到男友的要求,每當看到男友和他理想型的女生接觸時,就忍不住嫉妒,隨後開始大吵大鬧,男方也由一開始的欣賞她,最後變得巴不得早點逃離。
印尼胖女孩Vera將她和她的韓國籍男友的照片放在社交網絡上,引起了巨大的爭議,大家都認為Vera毫無吸引力可言,至少從外貌上,配不上她的男友。
Vera和她的男友 / Instagram
但他們兩個人在一起的時候開心幸福,獲得雙方家長的認可後,在韓國和印尼各辦了一場婚禮。
每個人都是平等而獨立的個體,從愛情出發,也沒有般配不般配的問題,在一起快樂幸福,在對方眼中看到最美好的自己,一起相互鼓勵成長,這就是最有價值的意義。
4
一段不平等的感情
消極感受無限循環
美國著名的心理學家卡普曼提出過一個很有意思的概念——卡普曼三角陷阱。
managertoday
在多年的心理研究中他發現人際關係中經常會玩一個三角形遊戲,包括迫害者、拯救者與受害者這三個角色,而每一個人都在這三個不同的角色中不停地互換位置。
比如有一對情侶,當女孩陷入情緒上的困境時,作為一個受害者向男生尋求幫助;而作為伴侶,男生常常幫助女孩解決情緒的困擾。
男生會因此產生價值感,「你看,她是需要我的。」
這時候男生是一個拯救者,而女生也因此感激他。
這種情感的聯結,能讓他們彼此和平地度過一段蜜月期。
但是當女生慢慢將依賴男生當成一種習慣,「這一次他也一定會幫我」,男生在履行這種習慣的時候同時開始產生厭倦感,不滿情緒日積月累「憑什麼每次都是我來幫助你」。
男生開始指責和抱怨女生,反倒變成了迫害者。
等到他終於不想幫忙而開始抱怨和反抗的時候,女生也開始憤怒,攻擊和抱怨男孩,那麼男孩又轉變為受害者,女生轉變為迫害者……
簡單來說,如果迫害者過分地壓迫和攻擊、指責,受害者過於接受來自迫害者的壓迫、攻擊和指責,拯救者過於熱心地幫助被害者的時候,心理遊戲便開始。
親密關係中的兩人在三個角色間不斷轉化,跳不出這個心理圈子,最後都變得沮喪和挫敗,最終關係破裂。
▲保存圖片可以分享到朋友圈
5
毀掉愛情和婚姻的終極殺器
是沒有分寸感
分寸感,換句話說,是尊重和清醒。最難做到的事情,也是戀愛讓人心灰意冷的最強力殺手。
女生偶爾撒嬌是可愛,但每時每刻都要哄就成了無理取鬧;男生有時擺事實講道理是耿直,每天自我價值觀輸出就變成不解風情。
戀愛中的分寸感也可以理解成對彼此的尊重。很多傷人沒有分寸的行為,都是建立在沒有設身處地思考對方感受的基礎上,按著自己的喜好和偏見導致的。
錢鍾書在《圍城》裡塑造孫嘉柔這個角色。她婚前故作溫柔對待方鴻漸,婚後卻把自己的控制欲暴露無遺。孫嘉柔對方工作去留問題、回家的次數、夫妻爭吵的方式都要進行控制,她希望能徵服他,希望方鴻漸能聽話。
而她在方心理的印象從知書達理變成了蠻不講理、尖酸刻薄,讓方鴻漸感覺進入了一座被圍的城堡,兩人婚姻走到盡頭。甚至在最後還落下了個「狠毒」的形容詞。
無論是在戀愛關係中,甚至是婚姻中,越是細節處,越能體現這種尊重,而從尊重中也能看出一個人對自己所處的位置是否清醒。
有人分享,一天自己在商場閒逛,看到一對穿著體面的中年夫妻逛街。女士在選鞋子,男人細心幫忙看款式顏色。
售貨員拿出鞋子來,女士準備試穿時,男人電話響了。他把頭側到一旁眉頭微微皺著聽,看起來是工作中的事。
妻子沒有看到這個細節。鞋子穿上了,她抬頭,那個男人正好回過頭來,一隻手捂著電話,仔細看了看之後說,「我覺得白色的好看一點。」
之後又回復電話那頭的人:「不好意思,現在在陪太太逛街,一會回電。」
細節成就愛情,在最普通的日常就能讓感情升華;同樣地,也能打敗愛情。
很多情侶在公共場合吵架,在外人面前不顧對方的尊嚴和隱私,勢必爭個你死我活;或是在朋友圈掛和男友的矛盾,在評論區話中帶刺,完全忘了彼此的共同好友都能打趣他們的爭執。
這些,就是分寸感盡失的體現。
有一次魯豫採訪導演李安,「你現階段最大的幸福感是什麼」?
李安答:「我太太能夠對我笑一下,我就放鬆一點,就會感覺很幸福。我做了父親,做了人家的先生,並不代表說,我就很自然地可以得到他們的尊敬。
你每天還是要來賺他們的尊敬,你要達到一個標準。這個是讓我不懈怠的一個原因。」
尊重要憑努力賺來,穩定的情感關係,也需要用心維護。
每一段親密關係中的相處經歷,都會促使人加深對自己和對情感的認知。
這些關於愛情的潛規則,在走心經歷過後加以反思,才能變成讓人「越戰越勇」的底氣。
避開這些雷區的技巧,不是感情的救命稻草,而是預防感情走到岌岌可危那一步的良藥。
也許深深陷入一段感情,總會讓人遇到很多難題。可還是希望所有關係都不要像《教父》中說的那樣:但凡男女之間的那點「意思」,常常是從「不好意思」開始,到「真沒意思」結束。
戀愛雖難,但得先有個人給你這個機會,你才能真正知道它有多難
用銷售思維追到女朋友,聽起來不可思議,但有人就這樣做到了。
他是李立恆——阿里巴巴軍校校長,阿里中供鐵軍總教頭,全面負責阿里銷售培訓工作,折磨過上萬名銷售,為阿里前線輸送了數千名優秀的鐵軍將士。
「只要掌握高明的銷售技巧,你能把產品賣給任何人!」在李立恆看來,只要掌握高明的銷售技巧和銷售思維,什麼都能賣得出去。包括「賣」自己。
他就是這樣,把自己銷售給了太太,更靠銷售實現了人生的巨大轉折。
想聽阿里鐵軍的一線銷售經驗嗎?點擊下圖,教你賺到人生第一個100萬↓↓↓
歡迎分享到朋友圈
網易公開課長期招聘正職編輯/坐班實習生/線上作者,單篇稿費300元-1500元。在公眾號後臺回復「招聘」即可查看。點擊閱讀原文,即可查看精品課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