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時代周報
「小暑不算熱,大暑三伏天「,過兩天就是夏季的最後一個節氣——大暑,這意味著,一年中最熱的時候就要來了。
伴隨著炎熱的氣候,紫外線輻射強度也即將達到全年頂峰,這段時間,人們的防曬意識前所未有的膨脹,防曬霜、遮陽傘、防曬衣等輪番上陣,但即便如此這般全副武裝,還是沒能逃脫被曬黑的命運,到底是哪個環節出了bug?
在各種防曬產品中,防曬衣的質量問題尤為突出,「防紫外線」或「防曬」功能被肆意誇大的新聞屢見報端。或許,你高價買到的「防曬衣」並不具備防紫外線功能,壓根就不是一件防曬衣。
2020年6月,消道長檢測了市面上暢銷的18款宣稱有「防紫外線」「防曬」功能的「防曬衣」 產品,檢測項目包括防紫外線性能、透氣性、透溼性等。
測試品牌
優衣庫、迪卡儂、伯希和、探路者、南極人、駱駝、蕉下、UV100、OhSunny、Jeep、森馬、邁奧裡、vvc、凱樂石、北極絨、勃託頓、貝落客、西靡檢測結果顯示,南極人、北極絨、JEEP及天貓上「防曬衣」銷量靠前的勃託頓、西靡、貝落客6款產品的防紫外線性能均達不到標準要求,並不屬於「防紫外線產品」;此外,迪卡儂、森馬、探路者透氣性很差。6款防曬不達標
其實,普通服裝基本都具有一定的防紫外線效果,但夏季炎熱,為了滿足「輕薄、柔軟、乾爽」的需求,防曬衣的面料一般都「薄如蟬翼」,看上去十分舒爽透氣。
然而,這樣的衣服是否能在穿著舒適的同時還兼備足夠的防紫外線功能呢?
紡織行業標準 FZ/T 74007-2019 《戶外防曬皮膚衣》要求,以輕薄的紡織織物為主要面料生產的戶外防曬皮膚衣,其紫外線防護係數UPF>40、長波紫外線UVA的透過率T(UVA)AV<5%,達到以上要求才可稱為「防紫外線產品」。
紫外線中的UVA能曬黑皮膚,加速皮膚老化;UVB則能灼傷皮膚,使皮膚變紅 ,嚴重時產生水泡。
UPF就是用於紡織行業的紫外線防護係數,UPF越大,紫外線的防護效果越好。
此次防曬效果檢測方法依據GB/T18830-2009 《紡織品 防紫外線性能的評定》,由於防曬衣是長期使用的功能性服裝,因此考核洗滌三次之後的防紫外線性能。
檢測結果顯示,南極人、北極絨、JEEP三款防紫外線性能達不到標準要求,防曬防了個「寂寞」。
其中南極人皮膚衣的UPF實測值只有35,而北極絨、JEEP的UVA透過率分別高達13.49%、26.71%,超出5%的限值數倍,二者的UPF僅為8.09、4.26,遠低於標準規定的40。▲南極人皮膚衣天貓旗艦店銷售頁面▲北極絨皮膚衣京東旗艦店銷售頁面▲JEEP男士輕薄風衣天貓旗艦店銷售頁面此外,天貓平臺上「防曬衣」銷量靠前且價格便宜的貝落客、西靡、勃託頓 「全軍覆沒」,三款產品防紫外線性能無一符合要求。以上產品均不能被稱為「防曬衣」,真是「隨便披塊布都比它們強」,消費者購買時記得留意。
此次測試的18款「防曬衣」產品均在其產品標籤或線上銷售頁面宣稱具有「防曬」功能,其中大部分產品標示的執行標準為FZ/T 81007-2012《單、夾服裝》,該標準並未對防曬性能做出要求,有8款在其標籤上標示執行標準為GB/T 18830-2009 《紡織品 防紫外線性能的評定》或FZ/T 74007-2019 《戶外防曬皮膚衣》。在這次防曬性能的測試中,消道長加入了一件全棉T恤作對比,結果出乎意料,這件普通T恤的防紫外線性能不僅高於標準要求,竟然將此次參與測試80%的防曬衣甩出幾條街,其中不乏優衣庫、迪卡儂、駱駝、凱樂石等大牌。
目前市面上許多花花綠綠的防曬衣看上去很有夏天的味道,價格從一件幾十元到幾千元不等,相差十分懸殊。根據此次檢測結果,對於部分商家宣傳的防曬效果不可盡信,即便這些衣服看起來很漂亮、有遮蔭效果,但其實防曬作用並不比普通長袖來得有效。
那麼,防曬衣是通過何種途徑達到抗紫外線效果的?
國家針織產品質量監督檢驗中心副主任單學蕾對《消費者報導》表示:「從選擇的面料纖維、面料的組織結構、染色及後整理環節、塗層等加工方式都可以使衣服具有防紫外線功能。」
西安工程大學紡織與材料學院教授謝光銀說道:「目前, 防曬衣面料生產主要有三種方式。」
「最常用的是採用防紫外線塗層整理,可以吸收或反射紫外線,目前市面上大部分產品主要採用的是紫外線吸收劑。」他講道,「第二種是使用本身具有抗紫外線功能的纖維,一般這種合成纖維在生產的時候就會加入抗紫外線助劑;第三種就是增加織物的密度,厚實一些,所以可以降低紫外線的穿透。」
「目前防曬塗層中使用的化學助劑如果是水溶性的,抗紫外線效果會隨著洗滌次數的增加而變弱甚至消失。而本身就可以防紫外線纖維材料,洗滌並不會影響它的防曬功能。」單學蕾說。
此次測評的迪卡儂茄克衫的經銷商迪脈(上海)企業管理有限公司也對《消費者報導》表示:「此款防曬衣是通過染整的方式添加有機的抗紫外線助劑,使有機物分子被纖維吸收並附著在其表面,當紫外線照射到面料表面,能有效對紫外線進行吸收和反射,從而達到抗UV的效果。」
該企業補充:「因為織物本身對紫外線的反射與吸溼能力相對較弱,所以只能通過染整的方式使其達到抗UV的效果。」
另一方面,顏色不是決定織物防紫外性能優劣的關鍵因素,但顏色深的面料更容易吸收紫外線。所以,相對於淺顏色,紅色、黑色其實對紫外線的防護作用更大。
迪卡儂、森馬、探路者透氣性極差
僅僅滿足防曬要求是不夠的,大熱天穿的衣服一定要清爽透氣,不然出點汗黏在皮膚上散不出去那得多難受。
目前,國內未對防曬衣產品的透氣性做出明確要求。其他紡織品如貼身穿的文胸要求透氣率大於75 mm/s ,以及針織保暖內衣標準要求大於180 mm/s 。而FZ/T 81010-2018《風衣》規定其透氣率要≤50mm/s,因為風衣用來擋風,所以要求透氣率越小越好。
通常,透氣性大於180 mm/s的服裝具有優良的透氣性,而透氣率大於75mm/s,在穿著時能感覺舒適、不至於悶熱。
此次透氣性檢測方法依據GB/T 5453-1997《紡織品 織物透氣性的測定》,結果顯示,7款「防曬衣」透氣性高於180mm/s,其中,西靡、貝落客、邁奧裡、OhSunny、Jeep5款甚至比全棉T恤還要透氣。
而迪卡儂、森馬、探路者三款透氣性只有11.7、19.8、42.8mm/s,連50mm/s都達不到,透氣性極差,捂得這麼嚴實,比擋風的風衣透氣率還低,這得有多悶。而迪卡儂、森馬、探路者還一直不遺餘力地在其線上官方銷售頁面宣傳自家防曬衣的「絕佳透氣性」。▲迪卡儂茄克衫天貓旗艦店銷售頁面 ▲森馬女裝外套天貓旗艦店銷售頁面 ▲探路者男士TIEF皮膚衣天貓旗艦店銷售頁面
謝光銀表示:「現在非常流行的皮膚衣,在防曬的同時還要達到輕薄的效果,大部分採用的就是塗層,肯定會影響到服裝的透氣性。」
針對此次測試的迪卡儂茄克衫透氣性較差的結果,其經銷商迪脈(上海)企業管理有限公司回復稱:「目前沒有統一的國家標準規定這類產品的透氣度要求多少,根據我司收集的消費者反饋,目前沒有收到反饋中關於透氣問題帶來的不適感。」
迪脈表示:「從理論上講,防紫外線性能和透氣性之間確實有一定矛盾。織物的密度越高,透氣就越差,相反抗UV效果就會越好。但織物密度並不是影響抗UV效果的主要因素。影響抗UV的主要原因是纖維或者附著在纖維上面的有機物對紫外線的吸收與反射。目前抗UV與透氣性並沒有直接的函數關係,只能通過大量的試驗數據來尋找之間的平衡點。」
除了透氣,防曬衣還要求具有一定的透溼性。好的防曬服不僅能夠防紫外線 ,還能將汗水迅速導出織物表面,並很快乾燥 。而劣質布料不僅不能起到真正的防曬效果,長時間穿著,可能導致汗水堵塞毛孔,皮膚容易發炎 、過敏。
FZ/T 74007-2019《戶外防曬皮膚衣》要求,防曬衣的透溼率應≥3000 g/(㎡·24h)。
此次檢測的18款產品,透溼率均大於3000 g/(㎡·24h),最低的都有8240 g/(㎡·24h),具有良好的透溼功能,不用擔心汗水滲不出去。但是一件合格的防曬衣,防曬、透氣、透溼三者缺一不可,剔除掉這那不過關的,這次參與測試的18款產品就只剩下OhSunny、邁奧裡、蕉下、vvc、凱樂石、優衣庫這六個滄海遺珠了。
【特別聲明】:本報導中試驗結果、提及品牌僅對測試樣品負責,不代表其同一批次或其他型號產品的質量狀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