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這裡,我們終於要說回開頭處我們經常能夠看到的這一類評論——「抄襲說」。誠然,adidas當初與BASF的努力為行業內所有的競爭者鋪好了後路,但是追根溯源地看,adidas也僅僅是站在了巨人的肩膀上。在Infinergy™的基礎上調校出了更加適合製鞋業所需要的比例,同時正值Kanye West的轉跳,adidas藉助一系列天時地利人和,向全世界宣誓了自己對於BOOST的主權,並且通過與BASF的合同條款,穩定了自己在相當一段時間內佔據的優勢。但是E-TPU這種材質,並不是只有BASF一家公司能夠研發推出,否則也不會有後來adidas與PUMA戲劇般地互相訴訟。
試想當運動鞋誕生的最初,我們總不能看到有品牌將橡膠應用在自家的球鞋上,就說他是抄襲了第一家用橡膠製鞋的公司。與其說是BOOST改變了整個運動鞋的歷史,倒不如說是在球鞋科技發展的進程中,E-TPU成為了幾乎所有品牌進步中的必經之路,他們只是比adidas晚了一些時間登上跑道,但是如今各大品牌都已經掌握或者正在掌握這一技術,與adidas進行博弈,究竟是adidas能夠一路領先,還是有一匹黑馬能夠殺出重圍後來居上,我們還不能確定。但是可以確定的是,未來也一定會出現更新穎、性能更佳的材質來替代E-TPU這一材質,到時候,誰又能夠確保自己一定是第一個在這個未知科技上開花結果的品牌。
現在,你還覺得他們抄襲了adidas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