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有天我出軌了,你會怎麼做?」
「你覺得呢?」
「按照你的性格,肯定不會像其他女生似的一哭二鬧三上吊,起身挽留這種事兒你做不來。那是面對面給我一耳光呢?還是一個字都懶得說,表情冷漠地直接走人?」
視頻中的我本來正低著頭隨手亂翻書,聽到這個問題後索性不再裝模作樣的學習了,抬起頭眼睛直視著屏幕那邊的人,一字一頓地回,「直接走掉。」
後來他說,雖然隔著屏幕,他都能感受到一股撲面而來的決絕,於是趕緊表示夾尾巴做人,「您遞的話接到了,接到了。」
末了還不忘擠兌我句,人家都是擔心自己對象是中央空調製暖,您倒好,是中央製冷。
之所以會突然討論到「出軌」這個話題,是因為剛看了一期我司新節目,《請與這樣的我戀愛吧》。作為一個老日劇粉,光聽到這個節目的名字,就被博得好感無數了。
「請與這樣的我戀愛吧」,這句話一說出口,就自帶了日式表白濾鏡。畫面感一定是,一個留著長澤雅美短髮的女生,她抱著一摞書,或者手指掐著書包帶,有點緊張又異常堅定地向喜歡的人九十度彎腰告白。
最令我感到詫異的是,節目裡面有個96年男孩,說自己給別人當了6年備胎,甚至能夠保持「出軌就出軌吧,只要下次不出軌就行」的態度。
看得我無限感慨,第一反應是多傻呀,因為一個人至於把自己放那麼低麼?你以為自己低到塵埃裡會開出花,其實開出的都是別人被偏愛後的有恃無恐。
但轉念一想卻有點心疼,是呀,成年人世界裡「愛自己」或者說「愛自己的尊嚴」是我們追求的體面,但當尊嚴位於你愛的人之前時,其實你最愛自己。
「下次不出軌就行」,不就是掏心掏肺、毫無保留把自己交付出去的少年愛情麼?我們長大了,懂得保護自己了,卻也失去了愛一個人最好的方式:不抱希望得愛著他。
而關於「要不要原諒出軌?」這件事,就著節目裡男女雙方截然不同的態度,我們也趁機進行了一次團結的、友好的小會討論。
不原諒出軌理由一:不原諒是原諒的最終歸宿
怎麼講呢,我是個具有嚴重自我消耗型人格的人。這種人格特性決定了,如果一旦某段親密關係中發生了不愉快,我很少或者從來不去苛責別人,而是只會自己憋著,不斷進行自我折磨。
就比如,我是說比如,我的戀愛對象出軌了,然後好死不死我還非常愛他,並且除了這次偶然的「意外」,他以前所有的表現都符合我要求,重點是我們已經習慣了彼此的存在。
這時我內心的理性聲音一定會發揮作用,它會告訴我:人性中有些弱點是永恆存在的,面對誘惑連自己都不敢拍著胸膛說,我絕對坐懷不亂,怎麼就不能寬容別人一次呢。
畢竟,放別人一馬,也是放自己人性中隱藏弱點的一馬。
況且現代社會,思想觀念都這麼開放了,不管是以身相許、還是以心相許,大家可能只是走個過場,多少婚禮是睜一隻眼閉一隻眼的圓滿撐來的。
戀愛也一樣,「水至清則無魚,人至察則無徒」,這點道理也不是不懂。
但可能就在某天過馬路的一瞬間,看到酒店照片的一瞬間,或者盯著為他洗過襯衫的一瞬間,你的腦海中會有畫面。
他跟別人肉體、靈魂上共赴的雲雨巫山,在你眼前一遍遍放映,你找不到關掉鏡頭的開關,卻還要裝著大度放下的姿態。
以為的原諒,其實到最後全成了心裡的小火苗,在你的想像中星星燎原,直到一把火燒了兩個人的記憶才算乾淨。
然後被「假裝釋懷」折磨的彼此,精疲力竭的彼此終於明白,真正的原諒,其實是不原諒。你背負著你的過錯,我得到我應有的虧欠,這時再說一別兩寬、各生歡喜,方顯公平。
不原諒出軌理由二:共享經濟下,只有愛情是感情的私有制
我特別喜歡黃執中學長在微博上回復私信的一段話,大意是,人們為什麼需要戀愛?
因為談戀愛可以讓兩個人產生一種,在這個世界上自己之於對方是最獨特的錯覺,這種巨大的成就感如果用其他方式來獲得,分別是立德、立功、立言。
我現在還記得看到這段話時,那種內心狂飆無數個「臥槽」,如同被當頭棒喝的衝擊力。
愛情多難得,也就多廉價,我們竟然不自覺間躲進了它的溫柔鄉,以此來證明自身的獨特性和價值感,這個過程卻是渾然不覺的。
小到吃飯、睡覺、啪啪啪,大到每個人在戀人面前痛哭時展示的脆弱,都讓對方覺得自己是獨一無二的,只能我們彼此看見過對方最不堪的一面。這也就是愛情本質屬性中自帶的,佔有欲、私密性、不可共享性。
我了解愛是一件很無能為力的事兒,就像視頻裡戲稱「小奶狗」的男孩不停在說,「那沒辦法啊,你就是喜歡她,就是為了跟她在一起,然後會不停地調低自己的底線」。
是啊,誰說深陷愛情的人都是盲目的,他們有時清醒到對自己特別殘酷。
但因為年輕時候的愛特別充沛,進而也特別慷慨;隨著年齡的增長,愛成了一件特別稀缺的物品,是我的,我和你細心經營,不是我的,你就跟別人玩去吧。
當然,出軌到底要不要原諒?你怎麼選擇,我都可以理解,我相信所有理由背後的所有合理性;只是在我這裡,非常私人地選擇了不接受。
你看,不同人對待同一件事的差異,可能比不同物種還大。
我常想,既然「被誤會是表達者的宿命」,那為什麼還是會有人不停地輸出觀點?「三觀正」基本上等同於「三觀跟我一樣」的粗暴語境下,我們不停的說話是在渴望些什麼?
渴望被理解。
作為一檔年輕人三觀碰撞的約會節目,《請與這樣的我約會吧》就是從不同人身上發現不同人對待愛情的理解。不管是清華優質男、美妝博主,還是電商運營,他們所代表的不同類型,給我們帶來了最直觀的啟示。
在愛情這件事兒上,其實並不存在所謂的「三觀正不正」,只要戀愛關係中的兩個人覺得彼此三觀合拍,那就完全OK。好的愛情是督促對方變得更為開闊,而不是變得小氣狹隘。
我們當然不必擁有完全一致的看法,但可以通過增加了解別人減少誤解。所以請與這樣的我戀愛吧,從節目中相親對象身上看見自己的愛情,又不止愛情。
p.s. 在愛情裡,情話不合拍容易把天聊死,到底如何把甜言蜜語說到對方心裡去呢?戳一下《「我喜歡你超過兩分鐘了,不能撤回了」》
楊矗矗,東七門撰稿人,《疑犯追蹤》粉,熱愛蔬菜與焦安溥。
『成年人世界裡「愛自己」或者說「愛自己的尊嚴」是我們追求的體面,但當尊嚴位於你愛的人之前時,其實你最愛自己。』
你有經歷過出軌或者被出軌麼?
所以怎麼看待「出軌該不該原諒」?
為什麼,留言告訴我們。
渴望被理解,也渴望你的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