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共有34個省級行政區,有9個得名於「寓意」,分別為:新疆、吉林、遼寧、寧夏、天津、重慶、香港、澳門、臺灣。
新疆以其為故土新歸得名,早在公元前60年,西漢中央政權設立西域都護府,新疆正式成為中國領土的一部分。1878年,左宗棠從阿古柏手中收復新疆,1882年沙俄侵略者也被迫歸還了伊犁地區。於是,左宗棠力主在天山南北建省,在給清朝皇帝的奏摺中稱新疆是「他族逼處,故土新歸」,以新疆為省名便有了一層新的意義。
吉林以吉林烏拉得名,在滿語中,吉林烏拉意為「沿江的城池」,公元1685年,康熙皇帝下令「通稱吉林」,從此,吉林成為法定稱謂。
遼寧以遼河流域永久安寧得名,遼河為第一大河流,全長1390千米,境內河道長約480千米,流域面積6.92萬平方千米,乃是遼寧的母親河。
寧夏以西夏安寧得名,西夏是由党項人在中國西北部建立的朝代,自稱邦泥定國或大白高國。因其在西北,宋人稱之為西夏。
天津以天子津渡得名,公元1400年,燕王朱棣在此渡過大運河南下爭奪皇位,後來為紀念此事,於公元1404年12月23日將此地改名為天津。
重慶以「雙重喜慶」得名,公元1189年,宋光宗趙惇先封恭王,後即帝位,自詡「雙重喜慶」,升恭州為重慶府,重慶由此得名。
香港以東莞的香料得名,宋元時期,香港在行政上隸屬於東莞。從明朝開始,香港島南部的一個小港灣,為轉運南粵香料的集散港,因轉運產在東莞的香料而出了名,被人們稱為「香港」。
澳門以媽閣的葡萄牙語得名,公元1553年,葡萄牙人從當時明朝廣東地方政府取得澳門居住權,成為首批進入中國的歐洲人。當時葡萄牙人從媽閣廟附近登陸,向當地人詢問這裡的地名,因在媽閣廟旁,當地人便回答媽閣,於是澳門便被命名為Macau,大陸多拼寫為Macao。
臺灣以臺灣原住民族「臺窩灣」得名,公元1684年,清朝設置臺灣府,隸屬於福建省布政使司,臺灣由此正式定名。